男人不一定是豬隊友!當爸爸,從跟老婆「一起生產」開始

男人不一定是豬隊友!當爸爸,從跟老婆「一起生產」開始
男性一起參與生產,能為往後的育兒模式打下基礎。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2020-11-03
文・王百芳(彭婉如基金會專員)
23551
準爸爸Leo正在幫老婆Hya按壓骨盆,幫助她舒緩宮縮帶來的劇烈疼痛。

產程進入第五個小時, Leo在陪產員指導下,利用利用韻律球、按壓等外力輔助的方式協助老婆放鬆肌肉。由於選擇水中生產,Loe陪產到後面,身上只穿泳褲,老婆進入水裡時,他也跟著下水協助。

一場生產派對,三人的華麗轉身

Leo的陪產經驗,跟大多數的爸爸很不一樣。

根據「生育改革行動聯盟」(以下簡稱生動盟)2015年的網路調查,在台灣,男性陪產經驗中最常提到的是可能是「放音樂、按摩、照相錄影、買便當、開車、舖墊子、接小孩、剪臍帶」,但更多的是感到「沒事做、只能發呆、打瞌睡、滑手機」。

相較之下,Leo陪產時忙碌及投入程度不亞於老婆;Hya對老公陪產的表現,豎起大拇指:「在我的產程中,他的陪伴這個力量很大;他在陪產員的指導下,突然變得好靈活,而且知道我需要什麼。」

丈夫在生產過程中的陪伴與投入,能給予妻子很大的力量。丈夫在生產過程中的陪伴與投入,能給予妻子很大的力量。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為何會有這樣的差別呢?

生動盟點出了其中關鍵:由於缺乏陪產教育,產房人員也無暇提供準備與引導,陪產者常處於無聊、無助與無奈的狀況,甚至嚇到驚訝、發抖。

Hya跟Leo在產科醫生的引介下,認識了溫柔生產的團隊。溫柔生產尊重媽媽的自主權,也強調爸爸在生產過程中是個重要的角色,因此在產前兩人一起上了生產課;生產課中,爸爸學習到自己在產程中該做什麼來支持老婆。

產前教育的課程能讓丈夫學習到在產程中該做什麼來支持老婆。產前教育課程能學習到該做哪些準備、如何支持媽媽。圖片來源:截自溫柔生產網站

這個課顯然沒有白上。Leo向筆者說明小孩如何從產道滑出來時,手勢豐富且表情生動:

「寶寶出來的動作都很漂亮,是順時針滑出,我們叫它『華麗的轉身』。因為寶寶不是直直地出來,他出來時頭是有個角度的:遇到骨盆,先朝下,然後轉一個圈,出來。他的面會朝上,這樣才能呼吸。」

與其說是寶寶「一個華麗的轉身」來到這個世界,更像Leo跟Hya的華麗轉身,「一起」成為父母了。(延伸閱讀|彭婉如基金會專欄|彼此獨立,才能真正相愛—台灣女性未來又老又窮 北歐「愛理論」能解?

生產Together,育兒Together

談起男性參與育兒,會浮現各種議題:家務分工、家庭照顧假、育嬰假、工作家庭平衡。這當中,「生產」佔的篇幅顯得非常小,甚至鮮少有人提起。畢竟,孩子在媽媽的肚子裡,男性要怎麼參與「生產」呢?

因此,許多男性面對「爸爸」這個身份,第一個感覺往往是不真實。

沒有子宮,在懷孕生產的苦痛體驗中注定缺席;沒有乳房,哺育下一代還是得由媽媽先來。面對新生命,男性要對孩子的哭聲產生感覺、對孩子的需求有敏感度,似乎需要更多時間去建立連結;這段時間差,讓男性最終落得一個「豬隊友」的惡名。

但準媽媽Hya回憶,孩子滑出產道的那個魔幻時刻,先生Leo帶來很大的力量。

幫時,醫生將準爸爸叫到產道那一頭,一起準備迎接寶寶出來;原本戴著手套準備要接寶寶的Leo,聽老婆痛得呼天搶地,突然覺得:「老婆需要我!」

「我看到我先生把手套拆掉,走回到我旁邊時,我覺得那個感覺是很⋯⋯溫暖的。當時宮縮其實已經快結束了,但我還是用力推,我先生抓著我的手幫我加油打氣,終於把他生出來了。我後來就覺得,要不是他回到我身邊,我可能還要再重複個好幾次宮縮,」Hya說。

Leo打破了豬隊友定律,他的陪產經歷,使他產生了「跟老婆,同時間一起生出小孩」的感受;這讓他快速地進入「爸爸模式」,也直接影響了他們後來的育兒狀況。他們在坐月子期間一起學習各種照顧技巧,兩週後餵奶、換尿布那些都會了;等坐完月子,洗澡什麼的,兩人也都上手了。

產後,Hya請了一年的育嬰假,成為寶寶的主要照顧者;儘管如此,Leo依然能接手所有孩子的照顧工作。他們在手機下載可以兩人連線的app,紀錄寶寶的作息,Leo下班後無縫接軌的照顧寶寶的工作;對寶寶來說,爸爸媽媽一樣好,兩個他都黏。(延伸閱讀|請假照顧小孩,為何瑞典父母不怕被老闆刁難?|肺炎蔓延時的托育制度

父母一同面對育兒挑戰,形成共同育兒的平等模式。父母一同面對育兒挑戰,形成平等的家庭模式。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如果你問:「下班後有沒有分擔照顧寶寶的工作?」聰明的現代爸爸會回答,「一定要的,媽媽也需要休息。」這是標準的政治正確答案。而Leo的答案是:「媽媽需要休息以外,爸爸我也想要找寶寶嘛。基本上,我希望由我來哄他睡覺,因為這是我好不容易爭取到一個跟他相處的時間。」前者是一份責任與義務,後者更像是權利的爭取,爭取照顧孩子的權利。

對Leo來說,生產時支持太太、照顧孩子的心理狀態是一直持續的,為兩人之後共同育兒的模式,打下了良好的基底。

父母同心協力面對育兒挑戰,形成共同育兒的平等模式,是讓女性願意生育的第一步。Leo與Hya的溫柔生產經驗證明,只要給予足夠的支持,男性也同樣可以在生產中與孩子產生連結,激發出父性,並一路延續到接下來的育兒。

網路社群將男性貶為「育兒豬隊友」,事實上,「豬隊友」更像是先天不良、後天失調下的結果。如果「父親參與育兒」是這個世代的女性共同的願望,也是這個世代的男性共同的壓力;那麼必須思考的是,從最源頭的生育過程,我們是否應該給予男性參與生產,同步成為父親的機會?(延伸閱讀|彭婉如基金會專欄|台灣是公托悲情城市?瑞典觀點:女人有就業權,男人才能成為真正的父親

其他人也在看

你可能有興趣

影音推薦

#廣編企劃|【2023 天下城市高峰論壇 #9】新竹市交通處長 倪茂榮:改善交通,必須先做出優良示範道路|天下雜誌✕未來城市

已成功複製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