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亞食品迸發綠色循環創意 廢料、廢能、包裝三箭齊發

宏亞食品迸發綠色循環創意 廢料、廢能、包裝三箭齊發
「我是經營者,也是消費者!」這樣的初心,讓宏亞食品董事長兼總經理張云綺致力推動ESG,與環境共好。圖片來源:宏亞食品
2021-03-25
26234
一口咬下七七乳加,是台灣人最甜美的瞬間和回憶,花生愈咀嚼愈香,但你我可能忽略了:花生仁外面那一層薄薄的膜,哪去了?上市食品股「宏亞食品」光是2019年,就有大約12,000公斤的花生膜被丟棄,占每年花生原料副產品3%,宏亞食品董事長兼總經理張云綺直言:「投身食品業,就是不想浪費食物,一層薄如蟬翼的花生膜,在中醫裡,被稱作紅衣,能夠補脾胃之氣,達到養血、止血的作用,因此,宏亞食品不斷檢視廢棄品,希望再利用,就是想友善環境,善盡CSR企業社會責任!」

把時光倒回2020年,接受天下雜誌專訪時,宏亞食品曾透露:「公司對節能減碳的標準愈來愈多,以前是沒有明確的目標,現在是把目標設在那裡,考績占六成,而且能源預算必須一年比一年少……」幕後的舵手,正是張云綺。

張云綺在2009年接掌總經理一職,是當時上市食品公司唯一的女總座,一路走來,被問起在「節能減碳」是如何一步步付出努力?她露出靦腆的笑容,謙虛地說:其實這就是宏亞食品的DNA,宏亞食品的創辦人張添、張豪城自迪化街起家,血液裡流淌著彼時農村子弟惜食、熱愛大自然的觀念,就拿宏亞食品在桃園創立的亞洲第一座巧克力博物館「巧克力共和國」,便種植了許多綠樹,蔚然成蔭。

除了台灣魂,鮮為人知的是,宏亞食品還有特殊的「歐洲骨幹」。

張云綺透露,「創業40餘年來,從巧克力研磨設備、DARK巧克力生產線、榖麥巧克力生產線、乳加生產線、威化生產線到鬆塔生產線,都是從歐洲大廠採購生產機器,漸漸地,也會被歐洲人觀念影響,更加注重節能減碳,而相比於資本比較雄厚的食品業者,宏亞無法打價格戰,只能從食物的本質切入,用好的原料,呈現給消費者。」

綠色創意化為行動,製程廢料再循環、製程廢能再生源、包裝塑料再利用三路並進

細數如何把CSR的綠色創意化為行動?張云綺直言,以宏亞食品這樣的上市企業來說,必須考量股東權益,致力創造獲利,而追求「永續」正是好的循環,就拿「花生膜」來說,原先是製程的廢料,但將花生膜廢料收集裝袋,並混合益菌,發酵14天後,再取來餵蚯蚓,釋出蚯蚓糞,華麗轉生後,便成為絕佳的有機肥料,也賦予廢棄花生膜新的價值。

(左上)和契作花生農合作,使用花生膜有機質種植,讓花生膜回到生產鏈;(右上)製程廢料-花生膜;(左下)2020年施作約 36 坪的網室空間以花生膜有機質種植作物;(右下)花生膜有機質種植空間

在能源管理上,早在1992年,宏亞食品就投入再生能源領域。

宏亞食品於1992年,投資超過五千萬元建置儲冰槽、空壓機、雨水回收池及太陽能板等節能相關設備,打造對環境友善的綠工廠,同時,也在離峰電價時間製冰,讓每一分資源都能獲得最有效率的運用,減少環境支出成本,這也讓宏亞食品三度獲得經濟部節能績效獎殊榮──一切的肯定,展現了宏亞食品在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原則(Environmental,Social and Corporate Governance,ESG)持續深耕的決心和努力。

宏亞食品綠工廠之使用案例

包裝塑料是「必要之惡」,宏亞食品不惜成本增加20%,將品牌「禮坊」內襯盒子改以「紙製」取代「塑膠製」。

至於包裝塑料,張云綺直言,為了要讓食物有較長的保存效期,包裝塑料是「必要之惡」,然而每次節日過後,丟掉各式禮盒盒子也有深深的罪惡感,因此,她會率領團隊定期檢視國外的最新包材設計,從消費者的目光出發,不只考量製造方便,也會鼓勵員工提出「斷捨離」,把消費者眼中沒有價值的塑料盡量「減法」,譬如宏亞食品的品牌「禮坊」,從2019年開始,內襯盒子便以「紙製」取代「塑膠製」,一打開,則呈現更豐富的內在,儘管成本增加20%,卻減少使用複合材料,讓消費者可以便於回收、再生。

「我是經營者,也是消費者,身為地球公民的一分子,同時要帶領企業永續發展,不能不重視環保、減碳,而宏亞食品的ESG策略,是追求多贏,形成好的循環,讓ESG被消費者接受,宏亞食品也更有資源投入研發,回饋更好的產品給消費者順著綠能趨勢走,如今宏亞食品每年可減少的碳排放量,約等同於一座大安森林公園的碳吸附量!」張云綺驕傲地說。

善盡企業社會責任,宏亞食品深獲肯定

2020年,宏亞食品榮獲由經濟部工業局所頒布的BS 8001循環經濟認證,以及由台灣企業永續學院主辦,如同「台灣企業永續奧斯卡」的TCSA台灣企業永續報告獎-餐飲及食品業銀獎  。(天下雜誌719期第34頁刊登文章第82頁文章「宏亞食品迸發綠色循環創意 廢料、廢能、包裝三箭齊發」一文中提及 「 台灣企業永續獎十大永續典範獎銀獎兩大殊榮 」 ,更正為「 TCSA台灣企業永續報告獎-餐飲及食品業銀獎 」。)

在帶領宏亞食品發展「77」、「禮坊」兩大品牌,張云綺在CSR有不同的策略:「以禮坊來說,會更加注重回收,組裝時,仰賴手工組裝,用紙盒取代塑膠盒,生產效率會降低,但每當銷售人員面對直客時,也會被稱讚減塑的理念;此外,禮坊和家扶中心合作的公益款禮盒,也是秒殺商品,顯示消費者送禮在注重面子之餘,更希望注入認同的價值觀。」
至於77,張云綺則從產品及原料切入ESG,本著對食品安全永不妥協的初心,宏亞食品推出「本味誠現」系列產品,包括牛奶餅、乳酥餅、蛋黃餅,不僅不添加防腐劑,也無香料與色素,並取得八大不添加的「Clean Label」潔淨標章認證。

張云綺自嘲:「食品風味會依時間而遞減,因此本味誠現只能下重本,放入好奶油、好果乾,吃起來才會真的有風味,起初,同業並不看好,但近年來,消費者心態轉變的改變,不只看外觀,更重視品質,本來,我們把幾乎沒有利潤的乳酥餅下架,但消費者迴響熱烈,最後少一點包裝,讓消費者把錢真的花在食物上。」

此外,因應產品銷售預測上有時候會失準,宏亞食品將部份生產庫存較高的品項有效再利用,加入了台積電推動的「惜食行善專案」,讓有需要食物的人,能夠吃到宏亞的好味道,解決飢餓議題,並減少食物的浪費。

左起:禮坊、77以及「本味誠現」系列產品,對食安永不妥協的宏亞食品,有嚴謹的原料供應商規範,尤其是「本味誠現」系列產品,小朋友從學齡前的年紀就能無負擔地品嘗。

展望宏亞食品的綠色營運,自許率先帶領食品業改變

展望綠色營運的未來,張云綺說,已經開始一步步導入企業資源計劃(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縮寫ERP),公司內部,多數採E化電子公文,包材上,也在思考塑膠「裂解」的可能性,讓包材再循環,2021年,應該會推出和ESG概念結合的禮盒,零食類產品也考慮從季節限定的小批次生產著手,用台灣種植的可可(之前可可原料多數來自非洲),讓其更加減碳。

「質變的事情不可能一夕發生,宏亞食品想要用環保材質,但如果包材廠商沒有量產,就無法降低成本;而就拿有機質的廢料來說,我們致力讓其成為肥料,但還是很浪費,目前也在檢討,有無成為飼料的可能?」張云綺勾勒著綠色夢想,化為行動,堅定地引領宏亞食品前行,只因為她相信,只要ESG概念愈來愈多人響應,身為製造者,也是消費者的她,就能帶領質變,讓更多人加入共好的行列。

 

其他人也在看

你可能有興趣

影音推薦

#廣編企劃|【2023 天下城市高峰論壇 #9】新竹市交通處長 倪茂榮:改善交通,必須先做出優良示範道路|天下雜誌✕未來城市

已成功複製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