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臺北 追求淨零排放願景

永續臺北 追求淨零排放願景
2021-04-21
4175
全球受COVID-19影響甚鉅,氣候危機更是當前國際共同面臨議題,為達巴黎協定目標,國際主要排碳國家包含美國、英國、歐盟、日本及韓國陸續宣示二○五○年前達淨零排放;國際知名企業例如Apple、微軟等也紛紛表態跟進或提前達成產業鏈的淨零排放。臺北市身為地球村的一份子,將加入國際減碳行列,與全球共同追求二○五○年達到溫室氣體淨零排放的願景。

氣候變遷是影響永續發展重要關鍵因素,城市更是推動永續發展的前線,臺北市已依循聯合國十七項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SDGs)擇定十一項目標優先推動,分別在2019及2020年連續兩年發表臺北市SDG自願檢視報告(VLR),讓北市永續發展成果接軌國際永續趨勢,並藉由自我檢視過程,盤點北市各項氣候行動,從節能減碳、資源循環利用、清新空氣及城市綠化等面向落實城市減碳目標,以2030年作為中繼里程碑,持續邁向宜居的永續城市。

 
臺北市推動清新空氣行動

最健康、宜居的城市

2020年COVID-19疫情衝擊全球的永續發展,作為地方政府的臺北市,站在防疫工作最前線,除了配合中央政策防疫之外,也呼應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盤點出SDG3確保健康福祉、SDG4教育品質、SDG8就業與經濟成長、SDG9工業創新基礎建設、SDG11永續城市、SDG12負責任消費與生產及SDG17永續夥伴等7項永續目標,發展出具體的防疫作為:

一、確保全民健康福祉,建置隔離或檢疫管理機制 (SDG3)
為確保全民健康,落實居家隔離或居家檢疫追蹤管理機制,臺北市政府與旅館合作成立「防疫旅館」,提供無法找到適當處所的居家隔離或居家檢疫者住宿,降低醫療負擔、維持量能,將醫療資源有效發揮;針對疑似案例、具醫療需求者,另提供「臺北市防疫計程車」載運服務,降低傳染風險。

二、提供平等受教權利,推廣線上多元教學管道 (SDG4)
以「防疫不停學」的原則,推廣「臺北酷課雲」平台,提供國小至高中職之居家隔離學生線上教學服務,對於經濟較弱勢的學生,也免費提供SIM卡,讓所有的學生皆可享有平等的教育。

三、九大短期紓困措施,確保市民經濟需求 (SDG8)
為降低疫情造成經濟衝擊及失業率,提出9大短期紓困措施,以推動「臺北市千人防疫就業方案」為首,提供北市各機關防疫相關工作約2,000餘個職缺。其餘8項紓困措施包含「延稅」、「減稅」及「補貼」等,挹注3.7億元協助各界強化經濟動能,將確保經濟紓困與未來經濟發展。

四、維持公共場所防疫安全,落實環境消毒與防疫工作 (SDG9)
為確保北市轄內基礎設施正常運作,針對臺北市大眾運輸系統,除要求旅客全程配戴口罩,另於重要捷運車站,設置紅外線熱顯像儀,遠距偵測體溫,對於車站及車廂內旅客頻繁接觸設備亦加強消毒。每週亦針對臺北車站、市府轉運站、捷運站出口等人潮聚集之9大類場域加強消毒,以降低人潮移動感染病毒風險,維持全體市民正常生活。

五、提供安全居住品質,建置社區防疫管理系統 (SDG11)
為強化社區防疫觀念,避免社區群聚傳染風險,結合防災系統,培訓領有防災士證照的1500名防災士,將防疫資訊傳達至社區,並製作「社區防疫因應指引」,建立社區防疫管理機制,提供市民良好的居家安全環境。

六、確保零傳染風險環境,完善居家隔離檢疫垃圾末端管理 (SDG12)
為妥善處理居家隔離或居家檢疫者的垃圾清運,以「感染性事業廢棄物清理標準」之高標準,委託具甲級或乙級廢棄物清除處理機構,至居家隔離或居家檢疫者的住所進行垃圾清運處理,確保零傳染風險之社區環境。

七、防疫無國界,防疫經驗國際共享 (SDG17)
臺北市將各項防疫作為的標準作業程序(SOP),翻譯為英文版本,並設置「臺北市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專區」,供姊妹市與其他國家城市參考,臺北市也獲邀參與視訊會議或加入其防疫平台,交流討論北市防疫經驗。

 
臺北能源之丘

後疫情時代,減碳刻不容緩

COVID-19疫情隨著疫苗研發技術,於短時間內可獲得解決,但氣候變遷對全球人類文明的衝擊與威脅卻與日俱增,淨零排放已成國際共識,以落實巴黎協定目標,臺北市身為地球村的一員,加入國際減碳行列,展開各項永續及氣候行動:

一、提升太陽光電系統設置容量,
推動公民電廠

臺北市受限於地理、氣候等自然條件,難以發展大型風電,但年日照時數仍可以發展太陽光電發電系統。市府2016年訂定「市有公用房地提供設置太陽光電發電設備使用辦法」,由政府零出資提供設置空間,民間廠商興建與營運的方式,藉由公私協力加速光電發展,建置「臺北能源之丘」1.0及2.0的太陽光電系統,年發電量達三百萬度,率全國之先,活化廢棄物掩埋場、創造綠能最佳示範場域。

關渡國中公民電廠為臺北市首例以市有公有建物屋頂,結合有志於再生能源之公民力量設置的公民電廠,以公開方式由民眾出資且收益回饋於社會,真正實現公民電廠理想。未來此模式將複製到其他市有建築屋頂,再推廣到社區私有屋頂,擴大全民對再生能源之參與及社會公益共利。

二、加速車輛電動化

 為因應2050年全球淨零排放及運具電動化之潮流,加速減碳及持續改善空氣品質,市府今年率先全國推動「110至112年電動機車補助計畫」,連續三年每年預計投入1.56億補助汰購或新購電動機車,短期以2023年電動機車占比達12%以上(總數約達12.8萬輛),中期2023年占比達30%(總數約達三十萬輛)為目標,另外加速建置電動機車換電站,規劃2022年前由156站提升至250站,因應使用需求。在公車部分,要求業者原則上不再購置燃油車,加碼電動公車補助,至2030年市區公車全面電動化。

三、設立都會型空氣品質維護區

臺北市參考法國巴黎經驗,優先於北市三座轉運站與六處觀光景點劃設全國首個都會型「空氣品質維護區」,要求柴油大客貨及小貨車須至各縣市柴油車排煙檢測站檢驗排氣,並取得優級自主管理標章(相當於四期車輛排放標準);機車須完成當年度定期排氣檢驗,確認車輛排煙狀況良好,才能進入空維區,改善空品。

 
忠孝東路東西軸線人行環境改善 - 人行道透水鋪面

接軌國際,展望未來

臺北市的SDG自願檢視報告,同步發布於日本全球環境戰略研究所(IGES)的平台,該平台收錄眾多城市報告內容,讓臺北市的永續進展得以向國際呈現。

2020年國際間受到COVID-19疫情影響,臺北市在全力防疫下,仍持續落實SDGs與對抗氣候變遷,經由自願檢視報告,相關防疫紓困經驗獲英國倫敦重視,受邀參加「2020倫敦氣候行動週」網路會議活動,向國際分享北市府在SDGs架構下的防疫作為。

城市在對抗氣候變遷位居重要角色,日本環境省為探討城市在社會與經濟面如何因應氣候異常影響,以朝淨零排放發展,今年三月舉辦線上零碳城市國際論壇暨城市展,臺北市除參與線上論壇盛會外,也獲邀在城市展中展現臺北市氣候行動成果,向國際展現臺北市參與全球因應氣候變遷的決心。

全球視COVID-19後疫情時代為綠色轉型的契機,強調城市氣候治理扣合聯合國17項SDGs,北市府將持續精進自願檢視報告,推動跨領域的永續施政,融入更多公民參與元素。臺北市經過長期努力,2019年碳排放量已較2005年減量11.3%,因應全球淨零排放趨勢,會持續滾動檢討減碳目標,配合中央能源轉型,啟動深度減碳路徑評估,加快城市轉型腳步,追求邁向2050淨零排放願景。

其他人也在看

你可能有興趣

影音推薦

#廣編企劃|【2023 天下城市高峰論壇 #9】新竹市交通處長 倪茂榮:改善交通,必須先做出優良示範道路|天下雜誌✕未來城市

已成功複製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