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臺北,城市進化從循環淨零開始

永續臺北,城市進化從循環淨零開始
臺北市以循環經濟的思維,打造淨零城市。圖片來源:臺北市政府產業發展局
2023-12-12
文.整合傳播企劃
4366
臺北市做為臺灣的政治、金融及商業中心,為城市的長遠發展及創造宜居環境,推動循環經濟是邁向 2050 淨零臺北的關鍵行動。臺北市由公部門出發,將循環經濟的理念落實於各領域之施政,引領臺北邁向能資源、環境、經濟、文化社會等面向的永續發展。

氣候變遷和資源耗竭問題已成為全球性的挑戰,而城市中聚集大量的人、車、建築等,消耗大量水、食物、能源,製造許多污染,來維持民眾生活日常與經濟活動發展,因此透過循環、淨零以應對氣候變化、改善環境品質、保護資源,城市是最好的實踐單位。

臺北為臺灣首善之都,接軌國際率先推出全國第一部城市級循環經濟政策白皮書「循環臺北 Circular Taipei」,施政引入循環經濟的思維,集合跨局處力量,打造一個資源可恢復再生、共享利用的宜居城市生活圈,同時促進產業升級轉型。臺北市政府提出水循環、區域能源、食農生態、資源減廢、永續住居、共享運輸、產業創新及公民教育等八大行動方針,並響應全球淨零排放倡議,規劃智慧零碳建築、低碳運輸交通、全循環零廢棄,和農林碳匯資源等長遠發展路徑,期逐步達成 2050 零碳臺北願景。

零碳建築不是夢,推動公有建築深度減碳

住商部門是臺北市最大的碳排放來源,約占 75%,因此北市府帶頭選定社宅示範綠屋頂,推動田園城市,導入氫燃料電池淨零示範,而政府機關則將率先揭露能效,公共工程與捷運站發展為生命週期零碳設計示範場域。

2019 年臺北市推出第一代智慧社宅「南港東明社會住宅」,由公部門帶頭示範綠建築、綠屋頂、循環建材與導入再生能源。2022 年導入綠建築設計的南港機廠社宅,更是臺灣首例獲得循環經濟國際認證(BS 8001:2017)的社會住宅,它使用 6 萬噸循環再生物料或未來可再使用建材,減少耗用自然資源;以透水與截流設計,可將 5 千噸水資源收至建築中,平時做為公共用水,強降雨時成為城市之立體滯洪池;用電力回生電梯,電梯升降同時發電,每年約可節省 10 萬度電。臺北市府未來也將加速推動環評開發案溫室氣體增量抵換,並規劃推動北士科成為淨零排放示範區。資源循環的永續綠建築,減碳更能提升整體城市環境。圖片來源:臺北市政府產業發展局

多元佈建共享又智慧的城市交通

城市的發展,需要仰賴便捷的交通,但交通也是排碳主要來源,臺北約 19% 排碳量來自於運輸部門。臺北市是全國軌道運輸密度最高的城市,但為了進一步減碳,市府仍積極推動車輛電動化與共享化。除了加速市內機關學校公務車汰換成電動車外,積極建構友善電動機車使用環境,本市換電站密度、電動機車達占比 8.6%,以及新能源車占新售車占比 19.9%,皆達全國第一。另串聯 U-Parking、U-Motor、U-car、U-bike 等 4U 共享交通,有效降低私人運具及停車需求。而擴及雙北、基隆市與桃園市的「基北北桃都會通定期票」有效提升超過 2 成的旅次成長。市府也持續升級捷運環型路網、推廣氫能零碳運具示範,打造全國最便利、低碳的城市交通網絡,提升民眾使用大眾運輸工具意願與行動。

臺北市致力打造最綠的智慧共享交通。圖片來源:臺北市政府產業發展局

應對氣候變遷,打造抗旱澇的海綿城市

水資源不僅關係到大眾民生,也是產業、科技發展的重要元素。但近年因氣候變遷,臺灣無降雨時間拉長,分級用水、循環用水皆是有效利用水資源的解方。

臺北市明年將完工的民生水資源再生中心,每日可以處理 4 萬噸污水、產製 1 萬噸的再生水,這些再生水將透過 6,600 公尺的環狀再生水輸水系統,主動供水給民生社區公園綠地、河濱公園、松山機場國際貨運站等地,進行澆灌及路面洗滌、夏日降溫等,也有多處澆灌取水點供民眾免費取水,落實水資源循環再生的理想。

 民生水資源再生中心以分級用水保育永續水資源。圖片來源:臺北市政府產業發展局

惜食愛物,環保又減廢

除了公共設施力求循環、減碳,臺北市也大力推動民眾從生活中實踐資源循環。臺北市推廣惜食運動,從源頭減少廚餘等,社會局及市場處則將公有市場沒賣完的菜,透過「盛食平台」提供社福機構,迄今扶助超過 15 萬人次。北市焚化爐產生的底渣、飛灰皆成為再生粒料循環利用,回收橡膠也成為瀝青鋪設山區路面,道路再生瀝青混凝土本年度前三季更新路面累計鋪設更達 18 萬平方公尺。北市府從生產、使用、廢棄、回收、再生各階段,建構資源及產品的循環經濟模式。

臺北市開啟臺灣城市永續未來的願景行動,將以循環經濟的角度翻轉城廓、推動產業新商模並倡議綠色消費,也邀請城市內外每一個人,一起落實從循環到淨零的永續臺北進化論。

(臺北市政府產業發展局 廣告)

其他人也在看

你可能有興趣

影音推薦

#廣編企劃|【2023 天下城市高峰論壇 #9】新竹市交通處長 倪茂榮:改善交通,必須先做出優良示範道路|天下雜誌✕未來城市

已成功複製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