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文哲專欄|用最短時間完成全民疫苗接種,才是防疫終極戰略

柯文哲專欄|用最短時間完成全民疫苗接種,才是防疫終極戰略
柯文哲認為,台灣的下一步戰略,就是要在最短期間完成70%疫苗接種率,達成群體免疫目標。圖片來源:台北市政府
2021-06-15
文・柯文哲 圖・台北市政府
7570
5月13日的深夜,台北市和平醫院先前收治的病患住院後被發現染有COVID-19,同病室的病友、醫護人員被匡列有感染的風險。

為了防止大家對當年SARS和平醫院封院的恐慌蔓延,我們先執行了和平醫院清零計畫,迅速地匡列出風險對象,直接進行採檢、隔離,醫院全面清消,恢復其作為防疫專責醫院的能量,同時讓相關訊息公開透明,第一時間平息民眾的恐慌情緒。

其實從桃園諾富特、宜蘭羅東、到台北的萬華,疫情早已悄悄蔓延;所以我選擇在萬華地區設立了四處篩檢站,要在最短時間強化篩檢,找出潛在的陽性患者阻斷病毒傳播鏈,現在看起來,這個策略初步是奏效的。

COVID-19跟當年SARS不同之處在於,SARS是發病已出現發燒之後才會傳染人,所以防堵很容易,只要做發燒篩檢就行了;但COVID-19在發病前就可能傳染,這是它比SARS更難搞的原因。目前整個系統也是發病後才去進行圍堵,因此若要進一步遏止傳染,在戰術上就必須重新調整。

其實要看台北市的醫療能量是否足夠,最直接的觀察點是有沒有救護車載著病患在路上滿街跑,卻沒有醫院可以收治。

疫情爆發後,最優先要處理的就是提升醫療能量,我特別感謝北榮、三總等醫院,言而有信,在短短兩週內,讓台北的防疫專責病房數從原本324房,擴充到1,363床可以收治COVID-19患者、專責防疫旅館床數也從無擴充到1,800床,所以目前醫院處理量能是充足的。

台北市-柯文哲-疫苗台北市醫護加強勤前教育,減少染疫風險。

借鑑東京、首爾等城市防疫經驗

台北疫情最嚴重的時候,我不是沒有想過把萬華區整個封住的可能性,讓快篩陽性的病人全部集中在一個地方。但後來沒有選擇這麼做,是因為人是流動的,更何況封區所引發的恐慌效應,以及對該地區的污名和資訊的誤導性,並無助於防疫的工作。

其實從東京、首爾等城市經驗來看,封城或是分區管制儘管有效,但一旦放鬆管制,感染率就會上升。所以無論是日本東京、法國、馬來西亞,在疫情緊張的時候封城,經濟受不了時又解封,來來回回經歷封城、解封多次循環。執政不要自己發明,還是要參考別人的實戰經驗,我們是第一次面對自主性封城,在疫苗未普遍施打之前,要有長期抗戰的心理準備。

有人問我會不會像其他國外城市一樣選擇封城?我的回答是,如果是一年前全世界還沒有研發出疫苗,封城或許是個合理的選擇。一些極權國家嚴厲封城,讓一切都停下來三個星期,配合大量的快篩,然後把病毒全部撲滅;但此刻與其封城,不如儘速施打疫苗。

我的策略是,將疫情做一定程度的防範與控制,但讓社會經濟活動盡量維持;在兼顧「防疫」與「經濟」下,希望在最短時間「全民施打疫苗」,這才是終極戰略。

台北市-柯文哲-疫苗台北市政府因應防疫,市政會議均採取視訊方式完成。

這一陣子以來,包括捷運公車減班標準、酷課雲線上教學精進、感染熱區快篩、成立專責防疫計程車、北市行動快篩隊、雙北區域聯防、加強版防疫專責旅館、大量疫苗快打計畫、傳統市場即時影像、台北通實聯制、疫情數據儀表板、遠端視訊會議等防疫創新作為與經驗,我都要求寫成SOP,未來也可以提供給其他縣市參考。

我希望我們一起努力,別讓疫情衝破「每十萬人當中400人感染」的基準線,只要人民與政府合作、縣市之間也都合作,大家掌控好疫情,就不會讓疫情走到需要宣布封城停工的那一步,那麼也就沒有封城的必要性。

在疫情爆發與經濟崩潰之間取得平衡

COVID-19疫情在去(2020)年讓全世界經濟陷入急凍狀態,去年實質GDP成長率,全球經濟衰退4.4%,台灣則是成長2.98%;出口成長率,除了台灣是正成長4.2%,其餘主要國家出口均為負成長。在抗疫表現上,台灣也算是國際防疫資優生,但守住了經濟成長,卻也錯失防疫的警覺性。

若要選擇封城,勢必讓經濟有所犧牲,相較於其他很多國家,封城後造成經濟崩潰,只能無奈在「封城」與「維持經濟」的兩端不斷地來回。其實對我們來說也是一樣,要宣布停課很容易、要停班的話,就開始會有難度,一旦走到停工那一步就很嚴重了。老實說,台灣走到今天,不能只考慮到自己,一旦封城停工,勢必會對世界的半導體產業產生嚴重的影響。

另一方面,我們也必須思考,政策上一旦要求停止經濟活動,對受薪階級或許影響較小,但對於升斗小民來說,停業幾周還能撐得過去;如果是停業幾個月的話,維持生活就成了大問題,這也是我們必須仔細考量的。

過去這段時間,我們沒有動用公權力,以強制的行政命令要求民眾,而是讓民眾自發性的做好防疫。目前北市疫情獲得一定程度控制,但在未完全消滅前,必須思考如何以最低行政成本,達到第三級警戒的效果,確保市民都能撐到疫苗施打。(延伸閱讀|封城防疫,為何理論上有效,實際上卻不可行?|李崇僖專欄

台北市-柯文哲-疫苗過去幾週台北市民自主性封城,市區宛如空城。

用最短期間完成疫苗接種,達成群體免疫目標

目前全球已有20億人施打過疫苗,這也代表現在市面上的疫苗有一定程度的成熟度與效用。所以台灣的下一步戰略,就是要在最短期間完成70%疫苗接種率,達成群體免疫目標。

台北市疫情目前看起來是維持平盤但呈現膠著狀態,如果控制的好,疫情可以逐步壓下。但我一向是凡事做最壞打算、最好準備,尤其台灣各地已有潛藏感染源,一旦放鬆,疫情就會再度燒起來。

現階段的三級警戒管制還可以挺得住疫情,但我想市民最關切的是:到底還要管制多久?

在我們陸續取得疫苗之後,除了維持現有的管制、持續精進,然後在最短時間利用中央的網路預約系統把疫苗打完。同時,中央也必須思考疫苗是國家資源分配的問題;或許不是按照人口比例去分配,而是把疫苗當作防疫的工具,在熱區施打疫苗,可進一步圍堵疫情。

至於早先的第四級警戒封城兵推,是我們面對當前危機的預做準備。我要求整個重新再檢討一遍,包括交通管制、民生物資的調派、弱勢民眾的關懷與心理建設,以及醫療量能的再擴充,當然還包含了消防、停班課等面向的推演。

面對疫情逆轉勝的關鍵點在於快速應變、有力的行動,以及每天精進一點點,思考新的戰術來擊敗病毒。從這次的防疫經驗,我感受到台灣國民素質相當高,只要政府一個口令下去,大家都很合作,周末也不會到處亂跑;各行各業也配合自主性封城,北市的醫療量能也逐步到位,接下來就看疫苗施打是否快過病毒傳播速度。

國家的力量在於全體國民,唯有靠著大家都願意合作、願意遵守政府規定,才有辦法繼續控制疫情。台灣比其他國家運氣好,我們撐到現在有疫苗上市了,疫苗才是終極解決方案。在明確的政策指令及高素質的民眾的配合之下,我有信心,我們會贏得這場戰疫!(延伸閱讀|疫苗施打新趨勢──廣撒第一劑、混打第二劑、備好第三劑

(專欄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站立場。)


未來城市首長專欄

「未來城市」為免費城市治理溝通平台,歡迎各縣市長、局處首長投稿。稿件請寄[email protected],編輯部將視情況調整內文與標題,並保留刊登權利。

其他人也在看

你可能有興趣

影音推薦

#廣編企劃|【2023 天下城市高峰論壇 #9】新竹市交通處長 倪茂榮:改善交通,必須先做出優良示範道路|天下雜誌✕未來城市

已成功複製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