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碳台北,永續未來

零碳台北,永續未來
2022-03-21
文・臺北市政府環保局
6381
2019年起,臺北市連續三年發表臺北市SDGs自願檢視報告(VLR),落實永續行動,因應氣候變遷,去年(2021年)由柯文哲市長宣示臺北市邁向2050年淨零排放,聯合國COP26氣候峰會期間,臺北市更提出2050淨零排放路徑,並於年底公布「臺北市淨零排放管理自治條例」草案,從政策與法規,配合國家能源轉型,為人類與地球的未來共同盡一份心力。

連續三年依循聯合國SDGs發表VLR

減碳是近年來的世界趨勢,最新聯合國IPCC氣候變遷第六次評估報告(AR6)指出,全球極可能在 2040年前升溫突破1.5°C,拉響人類永續發展的警報。中央政府訂出了2050淨零排放的目標,並訂出各項政策;城市是對抗氣候變遷的第一線,作為首都的臺北市,長期致力於環境保護與永續發展,以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檢討與追蹤北市各項永續發展指標與相關政策,檢核臺北市相關政策;2019年盤點7項優先SDGs,提出臺北市首次的永續發展目標自願檢視報告(Voluntary Local Review, VLR)。2020年將優先推動的SDGs目標增加為11項,同時也因應COVID- 19疫情,扣合7項SDGs建立防疫措施,發表當年度的VLR。2021年422地球日,臺北市宣示追求2050淨零排放願景,以SDG 13氣候行動作為核心,由環境、經濟及社會三面向檢視各項永續發展目標下之氣候行動作為,以2030年達成減碳30%(與2005年相比)為目標,作為達成2050年溫室氣體淨零排放的短程目標,讓氣候行動不只是願景,更是臺北市未來施政的基石。

臺北市自2019開始連續三年提出永續發展自願檢視報告,2021以氣候行動作為核心,邁向2050達成淨零排放願景目標

2021年11月在格拉斯哥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 26),將本世紀中葉全球達成溫室氣體淨零排放以控制地球升溫1.5℃納入《格拉斯哥氣候協議》中,淨零排放正式成為國際共識。呼應COP26氣候峰會減碳倡議,臺北市也公布了2050淨零排放路徑,依北市排碳結構,推動住商、運輸、廢棄物三大部門深度減碳,採取「由內而外、由公而私」原則,在住商部門將加強建築物能效的揭露與管制,每年翻修3%公有建築物達到最高能效標準,結合再生能源的使用,逐步達成零碳建築;運輸部門配合首都捷運環狀線的通車,加上電動或氫能車輛導入,設定目標為2050年綠運輸比率達80%;廢棄物部門以全循環零廢棄為目標,在2030年禁用一次性餐具和全面使用循環容器、垃圾焚化爐轉型為高效綠能發電廠,並發展綠能循環園區;2040年導入碳捕捉再利用(封存)技術,最終達到廢棄物處理設施零碳排,並配合國家能源轉型,邁向2050淨零排放。

南港機廠社會住宅導入循環經濟

Youbike2.0(左),市區公車電動化(右)

建立氣候變遷與碳排放相關法規準則

有了政策,還需要有進一步的法令以供遵循,因此臺北市制定「臺北市淨零排放管理自治條例(草案)」,除了明定臺北市各階段減碳目標,與各局處調適及減碳分工外,也設立氣候變遷因應推動會、氣候轉型基金,推動「碳預算」制度、建物能耗公開、車輛電動化、零碳都市計畫、一次性用品減量,揭露企業氣候關聯資訊、實施氣候變遷環境教育等規章,違反自治條例的罰鍰將納入氣候轉型基金,作為氣候變遷調適、溫室氣體減量、照顧氣候轉型弱勢等所需的專款。

推動循環杯,減少一次性垃圾,圖片來源:《台北畫刊》。

臺北市是全臺唯一自2019年開始連續三年提出VLR的城市,未來也將落實「開放政府」理念,並廣納市民、公民團體與企業等多方建議,落實永續行動,作為未來自願檢視報告定期檢視與更新的依據。同時2050淨零排放目標下,積極推動各項減碳工作,加快城市轉型腳步,減碳將成為最基本的政策基礎之一,政治、經濟、社會、產業都會產生巨大變革。淨零排放是朝向永續的必然之路,需要中央、地方、民眾一起努力,才能創造零碳臺北、永續臺灣,有與全球共同達成2050淨零排放的願景。

其他人也在看

你可能有興趣

影音推薦

#廣編企劃|【2023 天下城市高峰論壇 #9】新竹市交通處長 倪茂榮:改善交通,必須先做出優良示範道路|天下雜誌✕未來城市

已成功複製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