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12年的訪談,揭露賈伯斯真心話:微軟就像不懂食物品味的麥當勞

消失12年的訪談,揭露賈伯斯真心話:微軟就像不懂食物品味的麥當勞
紀錄片《賈伯斯:遺失的訪談》揭露蘋果創辦人賈伯斯於1995年的訪談。圖片來源:截自《賈伯斯:遺失的訪談》預告
2022-06-29
文・希米露
27328
《賈伯斯:遺失的訪談》(Steve Jobs: a Lost Interview, 2012)是部紀錄片,由美國公共電視台(PBS)主持人克林格利(Robert X Chringely) 在1995年與蘋果創辦人賈伯斯(Steve Jobs)訪談的內容。

原本,這段訪談是克林格利為1995年紀錄片影集《書呆子的勝利》(Triumph of the Nerds, 1996)所訪問的資料。當時在《書呆子》節目,克林格利僅擷取部分內容,之後,母帶在1998年由倫敦運往美國途中搞丟,使得在1995年這場訪談的未節錄內容消失殆盡。

不過,節目導播在2011年十月之後的某日,於自家車庫發現一捲訪談拷貝,當時賈伯斯已經離世,克林格利為紀念這位偉大的思想家與科學家,特別再次剪輯所有訪談,完整呈現賈伯斯的領袖魅力、真誠率直、與慧眼遠見。

賈伯斯在2011年底離世至今,儘管蘋果產品仍然稱霸3C市場,但創新力道已經不若以往,只是同中求異的微型改變,而非革命性的創新與創造;與21世紀初期(1997年到2011年之間),蘋果各項顛覆性產品問世所帶來的興奮與激動,已不可同日而語。

《賈伯斯:遺失的訪談》雖是剪輯自1995年的訪談,內容卻完全不會與時代脫節,仍是能讓觀眾有所體悟的智慧之語。以下是這部紀錄片的七個主題與重點:

一、好奇心是創新與突破的開始

賈伯斯15歲就開始與20歲的沃滋尼克(Stephen Wozniak)合作。他們兩人在雜誌上讀到一個可以撥打免費電話的傳言,為了證明這項傳言並非空穴來風,兩人一起在圖書館翻找資料,試圖複製能夠撥打免費電話的神秘音調。

結果,兩人真的在圖書館角落找到一本AT&T的技術期刊,也製造出那組秘密音調,成功撥出免費電話,不僅能在美國跨州撥打,也可以透過衛星訊號免費聯繫他國。

在免費電話秘密訊號的探索中,賈伯斯與沃滋尼克學會自己動手製作、控制數十億美元的設備。兩個小人物,小小年紀就經歷一場解開控制巨大體系與資金的密碼,並以此裝置喬裝季辛吉打電話給羅馬教宗。這是種成就——無論是手工的創造體驗,或挑戰權威的精神。

自此,賈伯斯與沃滋尼克形成一套好奇、無畏與挑戰的完美組合,帶著創新與突破的精神,持續合作,並在不久的未來共創蘋果電腦。

Stephen Wozniak-沃茲尼克-賈伯斯-合夥人-蘋果電腦-Apple-創辦人沃滋尼克是蘋果電腦的共同創辦人。圖片來源:維基共享資源(作者Gage Skidmore,CC BY-SA 2.0)

二、創造是一連串實驗的過程

在賈伯斯與沃滋尼克真正做出大家熟悉的蘋果電腦之前,兩人並非一開始就知道他們的目標是要生產「終端機加上螢幕」的電腦,也從未將「創造電腦」作為職涯規劃。兩人都是且走且戰、一路摸索,過程中不斷嘗試與調整方向,才漸漸走上創造與販賣電腦的道路。

賈伯斯回想他的麥金塔團隊,在設計產品的過程中,從來都不是一路順風。一開始設計的雛形,在執行過程中,必須配合現實狀態、不斷妥協調整;每次的新創、設計與成品,都與想像階段不同。

三、電腦知識應該列入人文科學

電腦程式是套「模擬思維過程」與「學習如何思考」的機器,因此,所有的人都應當學習程式,因為學習電腦語言就能學會如何思考,這是程式設計的最大價值。

例如,就讀法學院時,並非人人目標都是成為律師,但是肯定都能學會一套邏輯思維模式。電腦程式作為一個學門,亦然,程式語言就是套思維系統。於是,賈伯斯認為電腦知識應該列入人文科學,因為這是縝密思維的路徑學習。(延伸閱讀|會寫程式就能平步青雲?微軟總裁:想升遷,向文組的人學習

四、創業與賺錢

賈伯斯23歲時身價已達百萬美元,24歲時突破千萬,25歲更時超過億萬。但他自省的結果是,錢很棒,是種好使的工具,但並非生命重點。雖然Apple II空前成功,但是最早驅動賈伯斯創立蘋果的動力,並非賺錢。

回想創業成功的過程,他認為「賺錢」不是驅動公司進步的動能;他認為一個公司最重要的財產是人才,以及能夠幫助他人的產品。

1979年,在個人電腦仍是神話的時代,賈伯斯就已預見圖形介面在電腦運用上的未來。之後,他不顧一切地研發創造,就是要實踐這個已經微露曙光的未來。因為,一個公司最基本的目標,就是生產內容與做出好產品。

也就是說,我們在21世紀看到蘋果的成功,並非因為賈伯斯曾在上個世紀設下一個賺錢的目標,而是因為他想創造與實踐他已經預見的未來。

Apple II-蘋果電腦-賈伯斯-Steve Jobs-Apple-個人電腦蘋果電腦的「Apple II」獲得空前的成功。圖片來源:維基共享資源(作者Marcin Wichary,CC BY 2.0)

五、人才是重點

賈伯斯對於「公司」的概念雛形,始於12歲在惠普公司(HP)的實習。當時他看到公司提供給員工無止盡的甜甜圈與咖啡,理解到一個公司的真正價值在於員工,於是管理者理當對於員工慷慨大方,並且創造舒適的工作環境。

一個公司倘若已達寡頭獨占,市場上沒有敵人,這個公司就難以進步。在公司內部,最核心的人才是內容創造者,他們懂得產品的好壞,也懂得如何站在客戶的立場為客戶著想;並由此構想出產品的樣貌,並創造與實踐出真實產品。一個公司若想進步,必需將核心放在內容創作者。

「最好的人才真正懂內容,而他們是最難管的人,你不得不容忍他們,因為他們對內容真的很在行。這就是好產品的關鍵原因。」他在影片30分鐘處說道。

賈伯斯認為自己的成功在於,集結世界上最頂尖的人才,而未屈就於二等人才。

他拿成功創造蘋果第二春的麥金塔團隊為例,當A級人才全部集中在一起時,他們的創造力會發揮到極限。這些天賦優異的人才樂於與彼此共事,因為A級人才在共事過程的衝撞與激盪,是彼此生命中極歡樂的經驗。由此,他們不僅更加自律,也會吸引更多A級人才,壯大天才團隊,也創造不同凡響的內容。

天才組合的團隊在工作時,彼此都知道自己已是箇中佼佼者,不需額外呵護自尊心;因此賈伯斯於是總是單刀直入、直言不諱。他認為領導天才團隊,重點必須放在釐清問題與解決難題,眼光要放在未來與成功。個人情懷與情緒都是小問題,因為聰明人知道自己的定位,也懂得如何自我調節。

作為一個領導者,賈伯斯也無畏他人的指正,只要有人點出他的問題,他確認是自己的謬誤,都願意接受指正。因為團隊的目標是理想產品,只要是朝向成功,任何人都能提出指正,而受指正者也都樂於接受。(延伸閱讀|最熟陳時中與劉寶傑聲音的AI!陽明交大團隊:肯蹲低,才精準

六、品味與文化

1985年後,因為賈伯斯離開,蘋果電腦一落千丈。雖然已有十年的領先超越,賈伯斯被迫離職之後,團隊群龍無首,自此沒有原創的進步,而逐漸式微,甚至被微軟超越。

談到微軟,賈伯斯惋惜他們欠缺品味,只能創造出沒有精神、沒有啟發、也沒有創意的三流產品;這是種看輕消費者的態度,也把消費者當成是沒文化、沒精神、也很無趣的花錢者。微軟就如同不懂食物品味的麥當勞,可惜了漢堡,即使他很成功。

賈伯斯認為,軟體是最有力的商業競爭武器。在蘋果下滑的十年間(1985-1995),微軟確實在軟體方面拔得頭籌,但可惜缺乏創意、文化、品味與革新。

對賈伯斯來說,軟體不是工程,是種文化,是能帶動社會進化的主要動力。1995年,他已經為未來的十年感到極為興奮,因為網路的崛起將會為人類的溝通與交流帶來革命性的轉變(確實如他預見)。

賈伯斯解釋,「文化」就是人間的精華。倘若能夠將人間精華注入產品,將會徹底改變社會價值,也會改變世界。他驕傲自己為麥金塔團隊挑選的人才,是來自各領域的精華,有音樂家、詩人、藝術家、動物學家、歷史學家等等,卻同時也是世界頂尖的電腦科學家。他們不僅製造電腦,也將人文藝術的精華都注入電腦內容的創造。

賈伯斯解釋,這是60與70年代的嬉皮精神,人們不再侷限於活著、工作、家庭與老死,而想追尋在生活之外的價值與意義,一種更為精神性與藝術性的抽象概念。將這種嬉皮精神注入電腦產品,使用過的人們,將不只覺得工具好使,還會愛上、並想介紹給朋友。這是種產品正向的擴張與循環。

以文化和品味為核心,賈伯斯將「個人電腦」稱為「人類心靈的自行車」。不過,在21世紀已過完四分之一的現在,這段短語應該改為「手機是人類的心靈高鐵」。

賈伯斯-Steve Jobs-Apple-蘋果電腦-蘋果創辦人-iPhone-科技趨勢賈伯斯預見網路對人類生活的改變,並順應趨勢、推出創新產品。圖片來源:維基共享資源(作者Matthew Yohe,CC BY-SA 3.0)

七、失敗與再興

或許我們會以為,賈伯斯這種年紀輕輕就創業成功的天才,金錢從不曾是生活難題,他應該已達財富自由的無憂人生。結果並非如此。

賈伯斯雖然有前瞻遠見、有天分創意,但他也經歷失敗痛苦。1985年,他與當時的蘋果CEO史考利(John Sculley,賈伯斯親自由可口可樂挖角來管理者)理念不合,並且被董事會解職。由賈伯斯親手創建的蘋果電腦,已經茁壯龐大,創辦人卻因為領導風格差異而被驅逐。

自己創造的帝國,竟然沒有容得下自己的位置,這肯定是賈伯斯最痛的人生巨變。他也提到自己在面對此事的心痛,即使到了1995年的訪問,還是無法釋懷。

但是,面對挫折,低潮與退縮從來都不是方法;最好的選擇,就是再接再厲,另起爐灶。1985年離開蘋果的賈伯斯,並非帶著巨額財產,開始財富自由的旅遊人生,而是再次投入軟體的創造,並且建立NeXT電腦公司,延續他在麥金塔的理念與實驗。此外,我們熟悉的皮克斯(Pixar)動畫公司,也是賈伯斯於1986年創立。

挫折不分貧富,人人都會遇到,如何在人生的低谷與低潮,找回自信與自強的動力,即使舉步維艱,還是願意踏出下一步,才是決定人生未來與結局的主要原因。

雖然只是部小品紀錄片,《賈伯斯:遺失的訪談》卻充滿創業遠見與人生精華的智慧。

其他人也在看

你可能有興趣

影音推薦

#廣編企劃|【2023 天下城市高峰論壇 #9】新竹市交通處長 倪茂榮:改善交通,必須先做出優良示範道路|天下雜誌✕未來城市

已成功複製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