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理師變資料科學家、資工系學傷口辨識!智慧長照跨域實習故事大公開

護理師變資料科學家、資工系學傷口辨識!智慧長照跨域實習故事大公開
未來城市Podcast EP.43 未來大來賓:智齡科技團隊。圖片來源:未來城市
2022-10-12
整理・許鈺屏
15921
目前,台灣的長照仍是高度人力密集產業,但2025年,我們就要跨入超高齡社會——那時,只靠人力已緩不濟急。

因此,AI、5G、物聯網等新興科技紛紛投入長照產業,要將傳統照護轉型為更精準、高效率的智慧照護——而這項趨勢也吸引年輕人投入。過去兩年,台灣最大的智慧照護公司智齡科技招募了暑期實習生,吸引20幾歲的學生,一起動手用AI、解決60、70歲長者的健康照護問題。

這次,未來城市邀請智齡科技團隊與實習生,來聽聽他們為何投入智慧照護產業,又用自身專業做了哪些事。

未來城市Podcast EP.43

▹ 未來主持人:未來城市頻道總監 陳芳毓
▹ 未來大來賓:智齡科技團隊(資料科學與人工智慧總監劉正揚、資料科學家周晏如、台大電信工程所研究生黃繼綸、台大資工所研究生周寬)

▹ 訪談精華一次收藏:

智齡科技-智慧長照-智慧照護-長照科技-實習生-劉正揚-資料科學家-大學生-研究生劉正揚認為,實習生無限制的發想能刺激智慧長照產業、打造嶄新商品。圖片製作:未來城市編輯部

智齡科技-智慧長照-智慧照護-長照科技-實習生-資料科學家-科技人才-資訊人才-護理人才智齡科技實習生台大資工所研究生周寬、台大電信工程所研究生黃繼倫。圖片製作:未來城市編輯部

Q:你們的背景是什麼?為什麼願意投入智慧長照產業?

劉正揚(以下簡稱劉):我讀台大土木系,也是智齡科技創辦人康仕仲老師的學生。後來,我到卡內基美隆大學讀碩士、在伊利諾大學香檳分校讀博士,學的是機器學習(machine learning),也與AI有關。2020年,康老師告訴我,智齡有許多資料(data)想應用在長照,我便加入團隊。

周晏如(以下簡稱周):我是去年的實習生,現在是智齡的資料科學家。其實,我不是工程背景,而是從護理專業轉來的。我讀成大護理系時,碩士論文與資料庫有關:當時,許玉雲教授說,智齡正在找護理專業人才,我就先來體驗、成為實習生,最後留下來當正職。

黃繼綸(以下簡稱黃):我是台大電信工程所的研究生,指導老師是吳沛遠老師。我的研究主題和衛星影像有關;衛星影像照射時常受到雲霧干擾,我的研究就是去除雲霧。

周寬(以下簡稱寬):我是台大資工所的研究生,目前跟林軒田老師研究機器學習,主要研究領域是自然語言學習的相關應用。

Q:為什麼智齡科技會招募實習生?

劉:我們發現,實習生的表現不只是對公司業務有幫助,也會注入新活力。所以,實習生計畫變成公司每年的重要計畫。

其實我們一直都有實習生,但很組織化的實習招募計畫,今年才第二屆。過去,每年大約收到100多個履歷,去年才錄取三、四個人;但大家太厲害、實在是太難選,所以才增編到六位。

而且,近兩年的實習生背景有點不同。因為我也是留學生,去年,我比較關注各個留學生看板、在那邊分享資訊;當時,我們從密西根大學安娜堡分校(University of Michigan Ann Arbor)招到兩位,另外兩位則是成大護理系學生,其中一位就是晏如。

我們的招募流程很嚴格,會有兩、三關,也有技術考試,考LeetCode——有點像是數學考試,給你一個題目,你要用程式寫出來。所以,像護理系同學都非常厲害,他們自己準備並通過考試。

Q:晏如是護理系,又自學程式,為什麼妳想投入這個產業?

周:剛開始的確是因為老師建議、進來智齡體驗看看。後來發現,雖然都是跟護理相關的事,但能用完全不一樣的角度去看。

我之前曾在醫院工作,那時是「全人」的思維,關注這個人的身心靈與思考;但進到這個產業時,我想的不只是病人,還有護理師、照服員如何使用這些產品。過去,擔任護理師時,我想讓病人變得更好;但做這份工作時,我想讓護理環境、長照產業變得更好。我覺得,我看到的視野更宏觀,也能帶來更不同的意義。

不過對我來說,進入智慧長照的門檻很高,程式常常出現error(錯誤),也不知道錯在哪裡。後來,我與同期實習生互相指導、主管一步步教我,也給我許多教學文件。

Q:繼綸和周寬學了很久的程式,也有很多的產業可以選擇,為什麼會選擇來長照產業實習?

黃:當時,我接了跟台大醫院合作的專案,負責做盲腸炎影像預測。我利用AI模型,檢視醫師拍的電腦斷層攝影,預測病人是否有盲腸炎。後來,我看到智齡招募暑期實習生,就想來試試看,過去做了實驗後,還可以如何和護理師、醫師配合。實習後,我發現這件事情滿重要的,因為護理師要多面向照顧病患,若有技術輔助,照顧會更有效率。

寬:我跟繼綸滿類似的,當時打了成大舉辦的機器學習競賽,那年的題目是——我們獲得病患與醫師的對話,並從中預測病患回診的機率。我覺得題目很有趣,也不是平時資工系遇到的冷冰冰電腦程式,而是能貢獻社會。因此,決定參加智齡的實習計畫。

Q:智齡期待實習生產出哪些成果?

劉:我曾在美國臉書(Facebook)、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Taiwan AI Labs(Taiwan AI Labs)實習。我發現,許多重要的計畫,一開始都來自實習生——因為實習生沒有限制、不會要求這些想法一定要變成商品、被應用,因此較無壓力,能有更多空間創造新東西。而這些創新,使用者喜歡後,就能變成產品。所以,我們招募時,會請工程師將平時已列出來、但一直沒有做的項目放入實習生計畫——因為這類計畫風險較大,我們較不會直接去做。

目前,我們有類似長照機構的住民健康、常態模型,就是希望有新住戶進來時,我們能理解他的健康狀況、照顧方式。也有預測相關的規劃,包含血糖異常偵測、失智症早期評估、影像傷口辨識。特別的是,我們還有使用者介面設計、使用者經驗設計(UI/UX)的實習生,他們關注產品使用者的使用情形、好不好用、喜不喜歡。

另外,今年招募了AI的基礎架構工程師(AI infrastructure engineer);他不是負責研究新的演算法,而是開發機器學習架構、做好基礎建設,讓AI演算法能更快地長出來——這也是我們期待,能幫助AI研究者做的事情。

因為,從學校跨入產業有一大差距。在學校,你能寫出一個演算法;但在產業,你要讓它變成系統穩定的產品,AI又與平時軟體程式不同,加上AI依靠數據運作、數據好壞所產出的模型差很多。

Q:加開了AI相關實習生,期待AI在長照產業有哪些應用?

劉:很多AI公司會想找一個場域;我們則是反過來,累積夠多的數據後,再讓他成為工具。

康老師創業時,他原先的想法是要連結照顧者與被照顧者,所以我們的slogan(標語)是「We connect care.」我們想用數位化、AI等工具來解決這件事。

其實,長照和醫院差得很遠。醫院系統很早就數位化,但長照機構還在用紙筆記錄——一但這些數據沒有連結,不論溝通、正確度都是問題。

所以一開始,我們做的事情就是讓長照數位化。我們有三個階段,第一是紙筆,第二是數位化,最後才是智慧照顧。而智慧照顧不只AI,還包含物聯網;因此,AI進來前,我們在建立好的平台裡要先納入物聯網。這在醫院看似平凡,但我們期待長照機構也有同樣的待遇。

Q:晏如從護理背景出身,妳負責什麼樣的計畫?

周:其實,我來智齡科技時,首先感到很震驚。因為我之前都在醫學中心工作,來這裡才發現,原來長照還在用紙本啊。我在醫學中心一次照顧八、九位病人,都覺得夠累了,更何況要用紙本、照顧更多病人。

我覺得智齡的理念很不錯,就是讓照顧數位化,才能減少記錄時間、增加真正去關心病人與住民的時間。這跟我學護理最接近的地方是,學護理時,我們專注在全人照護、花時間關心最需要關心的人,而不是為了記錄而記錄。

因此,我現在擔任資料科學家,協助出報表——長照機構都需要出報表給政府單位,我們透過自動化排程,時間一到,公司就會發信、送報表給長照機構,他們不再花費人力做表格。

劉:我們的自動化也分了不同階段。一開始,我們寫完程式,再定期去按、讓報表自動產出;接下來會更彈性,例如這季要出的報表,你可以自行調整、產出。從這個報表的產出改變來看,工程師就會先省下三分之一的時間。

Q:周寬和繼綸做的實習專案是關於什麼?有哪些收穫?

寬:我做的是個人化血糖異常檢測分析。個人化是指,每個人的血糖天生偏高或偏低,透過人工智慧找出個人模式;當血糖不正常時,再由護理師介入處理。

在學校與應用場域寫程式,有很大的差別。在智齡實習時,會碰到很多在學校不會遇到的工程技術,例如晏如提到的自動化排程、現在流行的CI/CD(持續整合與交付);寫服務時,也要考慮上線速率,以APP來說,就需要在0.5秒內給出結果——在學校時,算得慢沒關係,但在這裡,使用者感受變得更重要。

黃:我做的是傷口影像分析,當護理師拍照上傳傷口影像,模型就會記錄傷口顏色、形狀、濕潤程度、深度、長度等特徵。一開始,我對傷口特徵沒有概念,常和晏如討論;最後預測時,也要抓出模型的輸出,與晏如討論是否準確、可以改進的地方。

一開始的訓練不太準,會把相機當成傷口;或照片記載日期的顏色是紅色時,就誤認為紅色傷口——這些在機器學習中很常出現,我們必須更改資料集,讓它越來越準確。

在實驗室做研究時,某個演算法設計跑出的結果,只要比前人研究還高,就能寫論文了;但在實習時,要更考慮使用者體驗。這也是兩者差異較大的地方。

Q:你們用哪些標準來看待實習生的成果?

劉:我們對實習生不會那麼嚴苛,最重要的是,我們跟他們一起走過這段路。我希望,他們來這邊學到學校沒有的東西,也學習上架一項產品。所以,實習八週內,每兩週就有不同的里程碑;我們會討論未達標的原因、我們如何協助。我期待,實習生最後能很驕傲地說,這項智齡的產品是我做的——這是我覺得最棒的事。

我們有許多計畫都出自實習生,包含現在在使用的產品。例如壓力性損傷預測,我們會先開發,而最新版本就是去年實習生的研究成果,交由工程師微調後再上架。繼倫和周寬的計畫也排入上線的開發流程,接下來就是壓力測試、是否能上線等流程。

Q:你們接下來還會有實習生計畫嗎?

劉:這兩年的經驗很棒,所以我們之後還是會繼續招募實習生。長照領域的問題很大,我們想做更多模組、AI產品,讓顧客更滿意。所以,我們期待實習生發展新想法,好的點子就能應用在實務上。

明年初,我們也會開始招募實習生。通常三、四月時確認人選,實習計畫會在五月多到八月多之間,約有三個月。第一年,我們找比較多留學生;第二年,我們考慮即戰力,也希望找到可以轉為正職的人選。但不論你是留學生、是否轉正,或只是想來體驗,我們都很開放。
我們認為,這個產業很被需要。

大部分同仁家中都有一位老人,再20年,可能就是兩個人照顧一位長輩;再過20年,每個人可能就要照顧一個人。如果我只生一個小孩,40年後,他就要照顧我,而我不希望毀了他的一生。所以,我現在加入這項產業,也有點為了自己著想,期待讓一位照護人員一次照顧八個人,仍然很輕鬆。

聽懂未來:關於智慧長照,我還想知道更多⋯⋯

未來城市給你更多知識補充包!

想聽更多未來城市Podcast節目?

  • 首播時間:隔週六上午播出。
  • 頻道搜尋:天下雜誌Podcast頻道「聽天下」,或關注未來城市網站「未來城市Podcast」系列內容。
馬上收聽:未來城市Podcast播放清單

其他人也在看

你可能有興趣

影音推薦

#廣編企劃|【2023 天下城市高峰論壇 #9】新竹市交通處長 倪茂榮:改善交通,必須先做出優良示範道路|天下雜誌✕未來城市

已成功複製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