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殺了城市裡的白鼻心?

誰殺了城市裡的白鼻心?
日前,台灣大學犬隻攻擊僅野放一週的白鼻心;專家指出,城市白鼻心的確常遭犬隻攻擊而喪命。圖片來源:林品萱
2023-08-03
文・台灣科技媒體中心 圖・林品萱
13032
台灣大學昆蟲學系副教授曾惠芸和台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系教授林思民的研究團隊,與台中市野生動物保育學會林文隆博士共同合作,七月28日在《野生動物管理期刊》(Journal of Wildlife Management)發表最新的白鼻心研究,登上九月份期刊封面。

這篇研究運用野生動物救傷中心的紀錄,評估城市中白鼻心面臨的威脅、繁殖時間與棲息環境的特徵。研究發現救援通報的案例中,成年的白鼻心受遊蕩犬隻襲擊和車禍致死的比例近40%,而白鼻心幼獸接受救援的主因是親子失散。

sdgs-sdg15-動物保護-生態保育-城市-城市生態-白鼻心-動物研究-城市化-動物-保育類動物白鼻心幼獸常因親子分離而受困,因而被民眾通報救援。

台灣科技媒體中心邀請曾惠芸、林思民於線上記者會分享研究成果。曾惠芸說明,白鼻心又名果子狸,大小和家貓近似,在夜間活動,於都會區中取食野果與落果、獵食小型鼠類、鳥蛋或幼雛。在台灣,白鼻心逐漸搬入城市,成為本土物種適應都會生活的案例;但若不清楚這些野生動物在城市中生存的狀況,將難以管理、保育,以及減低野生動物與人類生活環境重疊時可能發生的問題。

林思民說明,林文隆博士研究收集並統計2010年11月至2021年12月期間被捕捉、被救援和死亡白鼻心的紀錄,共242隻。研究中觀察到,案例數在六、七月份是二月的四倍,表示白鼻心可能在夏季比冬季更活躍;研究也發現七月到十月,幼年白鼻心佔所有紀錄的50%以上,二、三月則沒有幼年白鼻心的紀錄。推估城市中白鼻心的主要繁殖季是春季,而在夏秋之際獨立離巢。

林思民指出,研究調查也發現,白鼻心在高度城市化和人口稠密的地區有生活和繁殖能力,在人口密度超過每平方公里4,000人的地區,就有21個白鼻心的窩;90%的窩巢位在高度開發(建物面積>75%)的土地,其中56.3%窩巢周圍的建築物和人造結構覆蓋高達90%以上,甚至在建築物內築巢。其餘利用的棲地主要是樹木和農作物覆蓋區。(延伸閱讀|將自然生態移植到現代城市 新加坡樟宜機場能,台灣能嗎?

曾惠芸表示,對所有白鼻心來說,犬隻攻擊和車禍的發生率是其他風險的二到三倍。成年的白鼻心因為犬隻攻擊和車禍而死亡的發生率,都是其他原因如陷阱、電擊的四倍以上;親子失散導致傷亡則是幼年白鼻心接受救傷的主因。

林思民說,結合救援的白鼻心數量與死亡案例,研究發現即使有醫療救助,犬隻攻擊和車禍的白鼻心死亡率仍為100%,顯見遊蕩犬隻對於野生動物的生存造成極大威脅,「管理遊蕩犬隻」將是重要且必需面對的課題。

sdgs-sdg15-動物保護-生態保育-城市-城市生態-白鼻心-動物研究-城市化-動物-保育類動物研究指出,城市白鼻心常受犬隻攻擊及車禍,就算有醫療介入,死亡率仍高達100%。

但研究仍有限制,台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系教授李佩珍指出,本研究是根據台中白鼻心救傷2010年至2021年的長期資料,在野生動物的研究上十分寶貴。然而救傷資料需仰賴民眾通報,若某些地區或在較早期的年份,民眾通報意識較低,資料可能就無法公平反應都市在整段研究期間的狀況。

林思民也提到,這份運用台中資料的研究,雖可得知台中市白鼻心的狀況,但台灣其他地區的白鼻心情況仍不明,要推論到全台仍需其他地區性公開數據與科學研究。(延伸閱讀|沒遊客,奈良小鹿過更好!你願在家工作一個月,讓動物安靜繁衍嗎?

林思民補充,去年全球生物多樣性公約會議訂定的「昆明—蒙特婁」生物多樣性框架,明訂各國應加強並注重城市藍帶綠帶的生態效能,強調應復育退化的生態系。而白鼻心可做為都會藍綠帶的生態指標之一,協助判斷城市綠地是否逐漸恢復程原本的生態系統功能。未來也將運用無線電追蹤與直接行為觀察,分析城市白鼻心活動範圍與繁殖行為,並追蹤野放個體的存活。(延伸閱讀|SDGs 懶人包》什麼是永續發展目標 SDGs ?17項目標一次掌握

其他人也在看

你可能有興趣

影音推薦

#廣編企劃|【2023 天下城市高峰論壇 #9】新竹市交通處長 倪茂榮:改善交通,必須先做出優良示範道路|天下雜誌✕未來城市

已成功複製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