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馬遜有4萬5000個機器人,為什麼反而多雇了20萬員工?

亞馬遜有4萬5000個機器人,為什麼反而多雇了20萬員工?
2019-01-31
文・提姆.歐萊禮(取自《未來地圖》)
8287
光在2016年,亞馬遜就新增了11萬名員工,其中大部分是在高度自動化的物流中心工作。機器人幫助員工提高產能,使更多貨物更有效率的送進倉庫中對應的貨架,減少人員在倉庫中的走動距離。機器人沒有取代我們,反而強化了我們。

【最新消息】未來城市開設新 FB 粉專囉!按這裡加入吧!

未來,難道真的會沒有足夠的工作給人類做嗎?

1930年的凱因斯並不這麼想,現在我也不這麼認為。「關於經濟前景的悲觀論調正不絕於耳,」他寫道,「我們常常聽到人們說, 19世紀經濟突飛猛進的時代已經結束,而生活水平的迅速提升也日趨緩慢;未來十年,經濟衰退比經濟成長更有可能。但我認為,上述說法對目前狀況是天大的誤解。我們是在遭受痛苦,但這種痛苦不是因為年邁而患了風溼病,而是由於發育過快帶來的成長之痛,是處於兩個經濟週期之間再調整的痛苦。」

早在1811年,英國諾丁漢的紡織工人就高舉盧德(Ned Ludd,據傳在1779年砸毀織布機的代表人物)的旗幟奮起反抗,破壞威脅到他們生計的機器織布機。他們的害怕是對的,因為後來的幾十年,情況是嚴峻的。機器的確取代了人力,而且社會花了很長時間來調適。

但那些紡織工人無法想像的是,他們後代擁有的衣物比歐洲國王和王后還要多,普通人也能在寒冬吃到夏天水果。他們也無法想像,我們可以開鑿隧道穿山渡海;可以飛越天際,數小時內即可到達另一大洲;可以在沙漠建立城市,建築物高達800多公尺;可以站在月球,並把太空探測器發射到行星的軌道;還可以消除這麼多的疾病。他們更無法想像,後代子孫能找到富有意義的工作,將上述一切帶進現實。

明日的新工作,可能不會以我們熟知的形式出現。

請注意,其中投資亞馬遜的創業家兼科技投資人哈諾爾說的是,「我們不會沒事可做」,而非「我們不會失去工作」。

歷史上,還有一種工作被機器搶走的故事,發生的時間比反技術的盧德份子更近期。如果不是2016年的感人電影《關鍵少數》,人們恐怕不知道,非裔女數學家范恩(Dorothy Vaughan)是如何應對新科技的。在1960年代的早期太空競賽中,范恩在朗利研究中心(Langley Research Center)工作,負責管理一組被隔離的非裔美籍女計算人員,她們用手計算複雜的數學算式來推動甘迺迪總統的太空計畫。

在電影中,當美國國家航空諮詢委員會(太空總署的前身)購買了一套IBM 7090大型資料處理器(體積大到他們得把牆敲掉,才能把主機擺進去),范恩察覺到變革的苗頭,不僅毅然自學了這台主機的程式語言FORTRAN,還教會她的同事。結果,她們並未因電腦而失業,反而開始做以前從沒有人做過的工作。

新計程車業規則:Uber和Lyft

Uber和Lyft跟現有的計程車業者一樣,提供調度服務和品牌,只不過更有效率。他們提供實體經濟服務的網絡化平台,就像電子商務改變了零售業一樣,它們把一個碎片化的產業帶入新世紀。
 
科技從根本上重新建構了計程車和出租禮車業,差別在於Uber和Lyft是承包給個人,而不是小公司;它們收取司機一定比例的收入,而不是收取靠行的每日租金。

因此,這些公司等於用科技排除了層層經理人(或者說層層供應商),取而代之的是相對扁平的網絡,由演算法、網路評價系統和市場動態來進行管理。這些公司還依賴客戶網絡來監督服務品質。Lyft甚至讓網絡中評價優良的司機培訓新司
機,就這樣把管理工作也外包了。

但是,光顧著關注流失的工作是不對的。與其說工作流失了,還不如說是工作轉換和轉型了。從原來的一個個小公司組成的網絡,變成了一個由不同個人組成的網絡,軟體取代了中間人,而利用被釋放出來的資源,讓更多司機能加入市場。

Uber和Lyft旗下司機雖然大都是兼職的,數量卻比原先的整個計程車業的司機還多。據我所知,Uber在全球每月有150萬名實際上線的司機;Lyft則有70萬。除了在市場競爭中幾乎壓垮傳統計程車業者外,還為禮車司機帶來了更多客源。

即使自動駕駛車完全普及,還是不難想像,由於可提供的服務增加了,可以帶來更多的就業機會,而非更少。就像ATM出現而「消失」的銀行櫃員和經理,ATM還取代了無聊、重複的工作,取而代之的是更有趣、更高價值的工作。例如,過去那些做重複工作的櫃台人員,現在可以做更重要的工作,像是經營客戶關係。

同樣,機器人的使用似乎也加速了亞馬遜雇用人員的速度。從2014年到2016年間,他們倉庫裡的機器人從1,400台增加到45,000台。同一時期,他們新增了近20萬名的全職員工。光在2016年,就新增了11萬名員工,其中大部分是在高度自動化的物流中心工作。據我所知,包括臨時員工和協力廠商在內,亞馬遜的配送、快遞服務雇用了48萬人,在節慶高峰時還會多加25萬的人力,他們希望雇用人員的速度可以再加快。機器人幫助員工提高產能,使得亞馬遜可以讓更多貨物更有效率的送進倉庫中對應的貨架,減少人員在倉庫中的走動距離,使員工工作更有效率。

機器人沒有取代我們,反而強化了我們。

(責任編輯:程遠茜)


書名:未來地圖:對工作、商業、經濟全新樣貌,正確的理解與該有的行動
作者:提姆.歐萊禮(Tim O’Reilly)
譯者:黃庭敏
出版:天下雜誌出版
出版時間:2018/12

延伸閱讀

【2019天下經濟論壇】讓AI有道德!微軟法律顧問:AI不是取代人類,是強化人類AI變殺人武器,輸的會是誰?欠缺人力巡檢軌道?AI能幫忙

其他人也在看

你可能有興趣

影音推薦

#廣編企劃|【2023 天下城市高峰論壇 #9】新竹市交通處長 倪茂榮:改善交通,必須先做出優良示範道路|天下雜誌✕未來城市

已成功複製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