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堂連續開30年的課 讓以色列變身創業大國

一堂連續開30年的課 讓以色列變身創業大國
諾貝爾化學獎得主謝赫曼(Dan Shechtman)圖片來源:天下雜誌 吳宙棋攝
2018-11-26
文・彭子珊
5711
創業環境和資源名列全球第一的以色列,轉型創業大國的起源,要從諾貝爾化學獎得主謝赫曼(Dan Shechtman)的一堂課說起。他從一個化學家跑去教創業,終身都在打破常規,但課一開就是30年,他是如何開啟以色列的創業盛世?

創業該怎麼教,才能一堂課開30年,還改變一個國家的命運?

上個月剛公佈的2018年世界經濟論壇(WEF)全球競爭力報告顯示,以色列在擁抱創業風險、創新企業成長兩項指標,都拿下全球第一,企業取得創投資金的容易度也勇奪第二,僅次於美國。

這個人口不到900萬的國家,不只新創業者密度位居全球之冠,每年創造將近1000家新創公司,美國那斯達克上市公司中,以色列也佔了70家,僅次於美國、中國,排名第三。

成熟的創業生態圈,為以色列贏得「新創大國」的頭銜,而這波創業革命浪潮的源頭,就在七年前贏得諾貝爾化學獎的謝赫曼(Dan Shechtman)身上。

在那個「創業」還不是一個專有名詞的年代,他就在以色列理工學院開班授課教「技術創業」,第一堂課就吸引超過600位學生,從此31年不變。

說起這門課,「目前為止,修過課的工程師和科學家超過一萬人,而且最近的調查結果顯示,其中25%都有過參與新創的經驗,」77歲的謝赫曼驕傲地對《天下》說。

打破學術常規,面對質疑也不退縮

自信與驕傲的背後,是謝赫曼開創新局,與面對挫折打死不退的勇氣。

特拉維夫出生的謝赫曼,是以色列的第四位諾貝爾獎得主。他在1982年發現的「準晶體」(Quasicrystal),讓發展剛滿70年的「晶體學」世界,從此邁入全新階段,也在物理、材料、化學領域帶來重大突破。

大學、碩士、博士生涯都在以色列理工學院(Technion-Israe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度過的謝赫曼,畢業後也留在材料科學系擔任教授。當時,科學家區別晶體和非晶體的方式,就是原子的排列是否具有週期性,有秩序和排列規則的,就是晶體。

那年,在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John Hopkins University)休假的他,卻在和美國國家標準局(NBS,後改為國家標準技術研究所NIST)合作過程中,在電子顯微鏡下意外發現,鋁錳合金的晶相,是非週期性的馬賽克圖案。

謝赫曼堅信,這些十重對稱的排列方式,象徵準晶體的存在。但這樣的主張,也形同推翻70年來的晶體、非晶體二分法,因而引來撻伐。

即便這樣的論述,引發曾獲頒諾貝爾化學獎和諾貝爾和平獎的美國化學家鮑林(Linus Carl Pauling)帶頭嘲諷他「沒有準晶體,只有準科學家」,謝赫曼依舊沒有放棄,不斷提出全新證據,反覆驗證,深入探究準晶體的世界。

在那段埋頭研究的日子裡,謝赫曼不僅用盡心思捍衛準晶體的存在,他也發現以色列需要的不只是科學突破,還要把這些發現轉化為商業價值。

「你可以更好!」教學生創業找新可能

發現準晶體的4年之後,謝赫曼當上教授,就立刻提案要開一堂「技術創業」課,幫助學生尋找新的可能性。

他認為,以色列理工學院的教育總是告訴學生,只要自己夠好,工作自然會找上門來。「但這還不夠。也許你還可以更好,畢業後就自己創業,為自己和其他人創造工作機會,」他對《金融時報》說。

謝赫曼認為教授「技術創業」,能幫助學生尋找新的可能性。(吳宙棋攝)

只是,在創業思惟尚未盛行的當年,謝赫曼開創性的想法,頓時遭受各方質疑。

光是要在科學與工程訓練最嚴謹的以色列理工學院,開設這麼實務的課程,就迎來許多反對聲浪,批評這是不符合訓練學生科學思惟的教學方針。此外,謝赫曼的技術創業課不是開在自己的材料科學系,而是跨領域的通識課程(general studies),形同和其他科系的教授爭資源,因而招來反彈。

但謝赫曼並沒有就此放棄。既然要開課談創業,他決定身先士卒,先用行動展現自己的創業精神。

對內,他先請出素有交情的以色列理工學院學務處的副處長,幫忙弭平通識課程的爭議。對外,謝赫曼也在開課前的暑假,開始在校內的雜誌上刊登一系列的廣告,最後成功吸引600位學生到場聽課。

只是,謝赫曼坦言,自己不是來「教」創業的,而是一起聽課的學生,「重點是要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他們思考,也許我也可以來試試看。」

億萬富翁、年輕人、律師,都是老師

為了激發學生對創業的熱情,謝赫曼決定把每學期的14堂課,都交給外部講師來分享,講師則分為3大類。

第一種是創業有成的大人物,必須是白手起家,但現在已經是身價超過10億美元的億萬富翁。找他們來,是為了讓學生知道這些人怎麼從廚房、車庫裡開始創業,做到身價上億。

第二種則是創業2到5年,但現在陷入掙扎的年輕創業家。無論是財務上募資困難,或是團隊招募、市場行銷上的困難,都是跟學生們分享的重點。

最後就是在法律、行銷、智慧財產權等不同領域的專業人士,讓學生們吸取跨領域的知識。

知識與經驗的傳承,說來容易,但要邀請到這些講者放下工作,來到課堂上分享,則是困難重重。

但謝赫曼決定,從最知名的創業家著手,為課程打出品牌知名度。

於是他第一個就瞄準以色列最知名創業家之一,威特海默(Stef Wertheimer)。威特海默在自家的車庫裡,創立了工業設備生產公司「伊斯卡」(Iscar);2006年,他以40億美元的價格,把公司8成股份賣給巴菲特,並在5年後成為以色列第一大富豪。

第二個,謝赫曼找上科技公司Elron Electronic Industries的創辦人,同樣是以色列理工學院畢業的加利爾(Uzia Galil)。Elron集團旗下25個子公司,橫跨半導體、醫學影像等不同領域。

拒絕美國企業家贊助,「這是國家生存問題」

謝赫曼坦言,當這些知名創業家都願意來教課,後續就不難了。這些年來,甚至還有美國企業家提出贊助方案,要花錢買下在課堂上分享的這一個小時。

「我拒絕了,因為我不想要學生們學習怎麼在美國做生意。我要他們學的是,怎麼在以色列做生意。」謝赫曼收起笑容,用嚴謹的語氣解釋,因為這是「國家生存的問題」。

謝赫曼除了對科學的謹慎,還有難以澆熄的愛國情懷。(吳宙棋攝)

對謝赫曼而言,勇敢創業不僅是實現夢想的路徑,更是攸關國家存續的必要關鍵。在他頑童般的幽默外表之下,除了對科學的謹慎,還有難以澆熄的愛國情懷。

4年前,謝赫曼還曾獨立參選,要競爭以色列總統大位。雖然最後不幸落敗,也遭到以色列媒體嘲諷他是「準總統」,但始終無法打擊謝赫曼發掘問題、尋找解決方案的熱情。

現在,謝赫曼不只周遊列國宣揚創業教育的重要,更主張科學教育應該向下扎根,納入幼稚園教材範圍,才能培養科學為主的思考模式。

他的創新教育理念,會不會為以色列帶來下一波變革,就跟他的準晶體研究一樣,有待時間為他證明。(責任編輯:吳廷勻)

(本文轉載自《天下雜誌》,授權《未來城市@天下》刊登。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延伸閱讀

贏過美國,以色列憑什麼是Fintech高潛力國?

其他人也在看

你可能有興趣

影音推薦

#廣編企劃|【2023 天下城市高峰論壇 #9】新竹市交通處長 倪茂榮:改善交通,必須先做出優良示範道路|天下雜誌✕未來城市

已成功複製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