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之揚:路跑後一定垃圾成山?這場路跑省下近12萬個免洗杯

黃之揚:路跑後一定垃圾成山?這場路跑省下近12萬個免洗杯
有別於一般路跑大量使用免洗杯,這場路跑在賽前發給選手一個矽膠小手杯,可以重複裝水或運動飲料。圖片來源:RE-THINK提供
2018-04-20
文・黃之揚
4379
路跑後一定是垃圾成山嗎?最近這場「減塑路跑」證明未必如此,一場一萬八千人的賽事,竟省下了11萬8000個塑膠杯與26000個寶特瓶。這是怎麼辦到的?

台灣路跑活動數量逐年不斷飆升,據統計,光是在2017年內就辦了999場賽事。在全民運動、健康養身的光環背後,我們看見的是在短時間內龐大垃圾量的產生,光是免洗杯一年累積可能就超過300萬個。

然而,今年國家地理頻道與環保署合辦了「2018世界地球日路跑」,所謂的地球日不只是說說,他們以「減塑」的方式來改變路跑。

當天,我受邀去跑了九公里的賽事,從總統府出發、跑到終點大佳河濱公園,一路經過幾個補給站。有別於一般路跑大量使用免洗杯,選手使用的是賽前每人發送的矽膠小手杯,可以在補給站重複從大箱子中裝水或大容量的運動飲料。補給食物則以手就口或直接以牙籤取用,不提供免洗餐盤,因此沿路不見一般路跑會帶來的龐大的一次性使用垃圾量。(延伸閱讀:紙杯不環保,德國人一小時用32萬個,他們怎麼解決?

省下近12萬個免洗杯

我請夥伴訪談了國家地理頻道行銷公關部副總李敏,她表示,跟一般一萬八千人的大型賽事相比,這次的減塑路跑省下了11萬8000個塑膠杯、26000個寶特瓶。團隊在每個活動的環節上努力思考減塑,例如,即便活動贊助商原先提供的是瓶裝水,國家地理頻道團隊也主動替對方製作大包裝的箱裝水,再於包裝上印製贊助商logo。(延伸閱讀:九成青少年體內留有致癌化學成分 罪魁禍首就是寶特瓶

針對活動如此的改變,雖然有零星的專業跑者,認為以手杯在每個補給站等待裝水,會拖到賽事成績,但普遍參與者的反應都良好,對環保的改變給予正面評價。主辦方也將活動定位設定為園遊會或嘉年華會,讓民眾在活動中有環保和豐富的體驗,然後透過社群媒體,將這種不一樣的路跑活動推介出去,同時希望用不一樣的活動啟發大眾:「減塑不只是參加個活動,回歸生活也要減塑」。

減塑路跑持續進化

當然,減塑路跑跟無塑路跑還是有所差別,本次的減塑路跑依然有進步空間。李敏表示,未來若是再舉辦大型路跑賽事,希望可以從更多細節減少廢棄物產生。例如,以QR code的線上資訊取代宣傳紙張,續用前次賽事發放的手杯,或是以更大容量的箱裝運動飲料取代原本的寶特瓶等。

的確,這是改變的開始,也期待持續有更好的發展。例如,主辦方可思考以租賃可重複使用的環保水杯,在各個補給站供跑者取用,取代發放跑者在完賽後不一定會帶到下次賽事的矽膠手杯(但數量上,上萬人的大型賽事所需的是倍數的環保杯,門檻不低)。而在周邊贈品和路跑衣,也許可開放民眾改為賽前的選擇性選取,避免不必要的贈品。(延伸閱讀:嘖嘖杯、食物袋很環保? 環保商品背後沒有告訴你的事

環保,某程度上必須違反常態,違反這個快速方便的社會。伴隨而來的背後代價,則是更多的溝通成本、事前籌備。但在全台開始減塑的趨勢下,有愈來愈多企業加入,不再認為環保是「額外的負擔」,反而願意將外部成本內部化,將環保的核心思想植入每個活動小細節,正如李敏所說的:「做一件小事情,就會成就一件大事。」

其他人也在看

你可能有興趣

影音推薦

#廣編企劃|【2023 天下城市高峰論壇 #9】新竹市交通處長 倪茂榮:改善交通,必須先做出優良示範道路|天下雜誌✕未來城市

已成功複製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