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告別式少一張開心出遊照⋯⋯如何為失智家庭設計一趟全家旅行?

別讓告別式少一張開心出遊照⋯⋯如何為失智家庭設計一趟全家旅行?
2019-06-18
文・楊振甫
25345
常聽家有失智長輩的家屬感嘆,當長輩要舉辦告別式時,連一張近3年全家一起出去玩的照片,都找不到。最後的記憶,往往停留在照護的場景。設計,如何翻轉對失智照護現場的想像?

失智症(Dementia),又被稱為「21世紀黑死病」。根據世界衛生組織估計,全球失智症以每年約新增770萬名患者飛速前進,預計至2030年會有7,560萬名患者,2050年有1.4億名患者。

更麻煩的是,失智症的「照護成本」為人類所有病症的第一名(第二名是中風)。因為除了病患本身的直接照護需求,日常生活中,還需要照護者投入更多心力。因此,同時需承擔經濟與照護責任的家人,身心承受壓力之下,亟需適當喘息。

喘息照護如何走出戶外?

這幾年投入社會設計之後,我接觸到許多長期照護的家庭,常常聽到家有失智長輩的個案家屬感嘆,當長輩最後要舉辦告別式時,連一張近3年全家一起出去玩的照片,都找不到。最後的記憶,往往停留在照護的場景,「若有機會帶長輩跟全家一起出去走走,該有多好!」

我們發現,現有的照護與喘息資源,大多是屬於「室內(在機構或是家中)」的解法;未來若有更多「室外」喘息服務,是否能為失智家庭注入更多歡笑與活力?

有一位照護者告訴我們,他常看著父親過世前的家庭照片感慨:「爸爸最後幾年因慢性疾病不良於行,而家族旅行很難顧及一家老小的需求;最後不是爸爸被晾在一旁當觀眾,就是小孩吵著好無聊。」

【延伸閱讀】失智長輩水喝不足情緒失控,台中設計師如何解決?

另一位和年邁母親感情深厚的林大姊,則看著過去全家出遊的照片回憶:「過去全家非常享受一起出遊的機會,親戚聚集最常討論的話題,就是上次旅行的趣事和下次旅行的計畫。」然而,在林大姊的母親罹患失智症之後,家人的話題就變成失智照顧和遭遇的困難。「遊玩」?根本不敢奢望。

現階段,除了鼓勵失智失能長輩就近多參與社區活動,下一步便是讓他們暢遊戶外。然而,這樣的理想卻存在許多障礙,例如擔心帶年邁失智家人出遊,事前準備相當繁瑣,需要考慮應付突發狀況,還要擔心旅遊地點不適合長者行動。

打造失智友善旅遊路線

因此,團隊在2018年初開始投入研究與規劃整合,打造多條「失智友善旅遊路線」,讓家人不再害怕帶長輩出遊,再次創造家庭旅遊的美好回憶。

透過設計的跨域整合,我們召集「動物、音樂和藝術」等「非藥物輔助治療」專家,組成團隊,選擇新竹的「六福村」為試行場域,為長期照顧失能/失智長輩的家庭,設計出適合全家出遊的「推著爺奶到六福」套裝行程。

行程結合了「無障礙接送、專業照護陪同、旅遊行程」規劃。旅途過程中,運用藝術和音樂元素,讓全家透過「集體手做」留下珍貴回憶;例如,剪貼過程中從旁記錄的照片,搭配動物主題形狀的剪紙創作,製作出屬於家庭的專屬回憶相本。

【延伸閱讀】全球第一個「失智村」在阿姆斯特丹──爺爺奶奶的主題樂園

音樂輔助療法

此外,也發展「動物輔療互動工具」,將動物知識轉化成祖孫共同探索和互動的任務。例如,我們把猴子「互相抓背」的動作,轉譯作為相互按摩及推拿的闖關遊戲。不僅讓失智長輩「邊玩、邊聊、邊療」,更讓老中青三代再度享受一同出遊的樂趣,增進彼此的關係。

一位參加失智喘息旅遊的顧客代表分享:「自從我爸爸罹患帕金森症後,這是我們全家人第一次在外面玩得這麼開心!」後續訪談也很興奮地回憶說:「爸爸看到動物的可愛動作和專業講師的解說,他變得好認真好興奮。小兒子也樂得幫爺爺一起找動物。」行程中,他們拍下許多爺孫一起大笑的畫面,長輩回家後,還經常拿出來炫耀及回味。

【延伸閱讀】宅在家失智風險高60%,讓爸媽出門吧!台中舊官邸變學堂,老人一起上課旅行,還當小七「一日店長」

照護者可用照片客製「記憶力訓練」教材

家庭或機構所配合的專業照護者也回應,過去的照護方法都是用通用型的教材及教案;而現在,他們能利用深度的體驗與回憶,拿起相本、影片,作為失能/失智長者回到機構/家中持續的「記憶力訓練」素材。這種旅遊所產生的「客製化」的回憶,大大提升訓練效果。

旅遊,已成為現代人生活必需品,對於失智症患者與家屬來說更是如此。上述案例說明了,好的旅遊安排,能透過全家參與增進長輩的活力、減緩退化、延續開心氣氛,還能抒解照顧者的壓力、化解憂鬱情緒。設計,翻轉了過去的失智照護現場想像。

未來在超高齡社會之中,將會需要有更多「帶著失智、失能長輩出門,一起創造美好家庭共同回憶」的服務創新設計。失智長輩或許記憶會逐漸流失,但我們能做的,就是透過更好的服務創新,持續替他們創造新的回憶!

其他人也在看

你可能有興趣

影音推薦

#廣編企劃|【2023 天下城市高峰論壇 #9】新竹市交通處長 倪茂榮:改善交通,必須先做出優良示範道路|天下雜誌✕未來城市

已成功複製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