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寞世代的龐大孤獨──日本年輕人的「活著」,為什麼這麼無力?

寂寞世代的龐大孤獨──日本年輕人的「活著」,為什麼這麼無力?
2017-12-06
文・林秀姿
14064
賞楓時節,坐在神社裡,旁邊上了年紀的老人們扳著手指計算:活到平均壽命87歲前,還需要多少錢。他們盤算著每個月的老人年金,以及銀行裡的儲蓄,有人擔憂自己沒有老人年金,比同伴每個月少了20萬日圓左右,得細想如何開源節流。接下來,她們愁苦著,現在60歲,活到日本女人的平均壽命還有27年呢。活著,幹什麼呢?

老人惱「活著幹嘛」,年輕人惱「幹嘛活著」

許多人想早早退休享清福,但日本的問題是「退休後怎麼辦」。人類的平均壽命越來越長,日本人男女平均壽命一年比一年增加,對於退休後的生活,宛如黑洞般,一時不曉得該怎麼辦。有歐巴桑在網路上說,長年照顧的父母離世了,兒女也長大了,去年另一半也走了,感覺現在隨時死掉都無所謂,已經失去「活著」的目的了。

活著沒有目的,不只是在公園神社或圖書館消磨時間的老人家,還有年輕人。

前陣子震驚海內外的9人殺人事件,死者的身份陸陸續續被調查披露,幾乎都是曾經透過SNS(社交平台)表明想自殺的人。日本Twitter上「自殺募集」、「團體自殺」、「自殺好友」、「希望自殺」等標籤甚多,鍵入關鍵字就可以搜尋到一堆想自殺的男男女女,有人會寫手中已經有大量藥物了,或是已經想好自殺方法,透過Twitter找人相伴。

9人殺人事件發生後,日本社會輿論要求管理Twitter,並且檢舉封鎖這些標籤自殺的訊息,希望能遏止擴散。

不過,即使自殺需要勇氣找人相伴,這個年代活著也需要相當大的勇氣。過去日本檢討SNS濫用時,多半集中在低頭族、著作侵權、網路霸凌、預告殺人等社會問題,9人殺人事件後,不少日本評論家認為,這些平台上的言論充滿負面能量,是讓年輕人志氣喪失、想不開,並且容易感到寂寞沮喪的原因之一。

而所謂的負面能量,除了匿名謾罵、扭曲言論與毀謗外,也包括各式各樣的炫耀文而引發的負面情緒。不少人透過SNS分享自己的生活過得精彩,引發朋友間互相較勁,或是羨慕、嫉妒的情緒,更甚者是,心頭湧現「為什麼我的生活無法如此精彩」的自我懷疑,質疑自己與社會格格不入,好像沒有活著的好理由,在社群/社會中失去個人位址。

想要100個讚,也能花錢代辦

這幾年,有人不停在SNS上募集自殺夥伴,也不乏有人想讓自己的SNS看起來多彩多姿,很有活著的滋味。

因此,SNS出租的服務就出現了。他們提供各式各樣的人選:代理朋友、代理父親、代理母親、代理妻子、代理丈夫、代理兄弟、代理小孩等,可以陪同出席一些社交應酬,避免「落單」、「被問東問西」等處境;或是想唱歌,可以找陪唱,還有想發洩罵人時,也可以花錢找代理人來罵。

五花八門的服務中,SNS運用最廣的是「聚會部隊」,他們通常是一群人出席,會準備蛋糕幫你舉辦慶生party,一起飲酒或吃美食時,扮演男女朋友一起合照,或是陪伴出席朋友的結婚典禮等,還會負責到SNS上幫你按讚衝人氣。協助演出的「朋友」,從年齡、性別、樣貌、人數都可以任君挑選,費用8,000日圓起,但要負擔演出者的交通與食宿費用。

聚會部隊到場後,會協助暖場熱絡,就能拍許多張看起來活動熱烈、幸福甜蜜的照片上傳,讓你在SNS上當「理想中的自己」。有人常使用代辦服務,頻頻點名同樣的人來當聚會部隊,聚會久了、照片上傳久了,從SNS來看,的確很像真的朋友,也有助於轉為真實生活中的「驕傲談資」:羨慕吧,我的朋友這麼多,生活有趣又快活。

高度匿名性,讓日本人沉迷

根據日本總務省調查,日本使用SNS的人口中,LINE的人數最多,Facebook居次,Twitter排第三,mixi排第四。但是只有Facebook使用本名的人最多, Twitter和mixi甚至有7成以上用戶都使用匿名。

匿名性高的SNS讓日本人沉迷不已,因為在網路上,他們可以變成另一個人,不需要當有名有姓、社會中的自己,可以是充滿銳角「真實的自己」或是滿足虛榮「理想中的自己」。

為何沈溺於此?在9人殺人事件前幾個月,夏天神戶發生一起5人殺傷事件,26歲的年輕人拿著菜刀,殺掉高齡80幾歲的外公、外婆,也砍傷單親撫養他的母親,甚至還跑到街上亂刀砍死2個鄰居。

「誰都可以,就是想殺人!」目擊者說,這名年輕人拿著菜刀跑到街上的模樣,就是想砍人。警方判斷殺人原因,是這名年輕人覺得「被親人冷淡對待」,因為他沒工作,整日閒閒在家惹人厭煩。

不用說話,也能活下去

不只9人命案、神戶命案,日本發生過多起年輕人隨機殺人案,不少人生長在「健全」家庭,看似溫暖的環境中長大。專長是犯罪心理學的碓井真史在《誰都可以,就是想殺人》中剖析各種原因,包括家庭管教過度、非典型就業增加,以及虛擬世界的影響等等。

碓井真史揭櫫一個日本的特殊現象,那就是「完全不跟人說話,也能活下去」這件事,是讓日本年輕人陷入孤獨的重要原因。而孤獨,造就這些犯罪。

具體來說,日本人與其去傳統市場跟魚販、菜販買東西,還不如到超市。假如不想面對超市店員「有沒有會員卡、要不要集點」等詢問,還可選擇無人服務的自助式結帳櫃檯。甚至連走到超市也不用,日本有琳瑯滿目、滿足吃喝需求的自動販賣機,還有更多人使用網路購物。連在餐廳裡也可以不用開口,許多餐廳都設有自動點餐服務;就算到旅館過夜,也都是自動化check in櫃檯。

不知道名字,也能交往

若問台灣的年輕人,什麼樣的人才算是好朋友?相信多數人會回答:能夠分享心事的人才算好朋友吧。但若問日本年輕人,他們會說:沒有闖入我心底的人,才是我的好朋友。在日本不乏許多即使來往很久,也不曉得對方本名的人,保持適當距離,才是舒服的關係。

每次日本發生殺人事件後,碓井真史總忍不住對社會喊話:多關心旁邊的年輕人,給他們一抹微笑或一個擁抱吧。他認為現代年輕人有著「述情障礙」,他們不曉得如何表達自己的情緒,甚至根本搞不清楚自己的情緒。

而這一切都是大人們的錯。因為年輕人並非沒有意見、沒有想法,只是年輕人從小被家庭、社會教養成循規蹈矩地不能輕易表露自己的負面感情,他們面無表情講著識大體的言詞,然後一路升學、就業,在主流軌道中運行。經濟失落後,大企業徵才,也不論年輕人的個性、才能差異,一律起薪20萬日圓。更導致年輕人習慣隱藏自己的情緒,並且隱藏在社會人群中的差異性。

因此,想要出軌「做自己」,或玩一點跟別人不一樣生活的年輕人,只能在虛擬世界中滿足,但虛擬世界滿足不了人,反而又製造出更龐大的孤獨。

龐大的孤獨,製造出想自殺的人,以及想殺人的人。但誰能教這些年輕人:光是活著就是有意義的事情呢?日本社會為數眾多的團塊世代,他們正領著年金,過著餘裕的生活,他們批評年輕人欠缺夢想、理想。

團塊世代的童年時期,度過日本經濟起飛的年代,那時嬉皮精神講述愛與和平、美國人登陸月球、大阪舉辦萬國博覽會,成為世界矚目焦點,世界以及國家都充滿夢想,連每天呼吸的空氣都是閃亮亮。這一代的年輕人,從童年有記憶起,就聽著世界各國批評「日本失落」,在自己的國家裡,還被貼上寬鬆世代的魯蛇標籤。誰來教他們什麼是活著的意義,什麼是夢想呢?

從數起隨機殺人事件,到利用SNS表示想自殺的人,這個國家的年輕人太寂寞,太令人難過。

(本文獲《獨立評論@天下》授權,原文刊載於《獨立評論@天下》


延伸閱讀:

工作賺錢,你買到孤獨了嗎?
從《月薪嬌妻》看這一代的日本年輕人
他們不是不愛我,但我就是感受不到

其他人也在看

你可能有興趣

影音推薦

#廣編企劃|【2023 天下城市高峰論壇 #9】新竹市交通處長 倪茂榮:改善交通,必須先做出優良示範道路|天下雜誌✕未來城市

已成功複製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