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圖書館|一張圖、八行動,看懂為什麼台灣日本都搶做「地方創生」

城市圖書館|一張圖、八行動,看懂為什麼台灣日本都搶做「地方創生」
若人們願意離開城市、回到家鄉,將可能是讓地方重獲新生的轉捩點。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2019-08-08
文・增田寬也(摘自《地方消滅:地方創生的理論起源》)
26982
行政院宣布2019年是台灣地方創生元年。但地方創生(前身為社區總體營造)不只是拚經濟、發大財就能達標;日本前總務大臣增田寬也指出了台灣與日本正面臨的人口問題——人口過度集中都市、城鄉差距連年增加,導致地方面臨衰亡危機。

20年後,你還有家鄉可回嗎?我們現在又該如何應對?

大量青年移居都市,為什麼會導致生育率低迷?

日本自鄉下移入大都市的人口數量龐大。此人口移動的特徵在於,幾乎都是年輕人。

若將正值適育年齡的年輕人視為「人口再生育力」,等於自鄉下外流的不只是人口,還包括「人口再生育力」——這是地方人口減少且速度驚人的主因。

另一方面,都市並非理想的成家環境,因此自移入都市的年輕人生育率遲遲沒有起色。加上年輕人大多住在公寓、大樓,甚少與鄰居往來,這些都是生育率低迷的原因。

不只是日本,大都市生育率低迷的情況亦出現在其他許多國家。只是日本由於年輕人大規模移入大都市,加快了人口減少的速度。圖片來源:《地方消滅:地方創生的理論起源》

從八大要訣開始努力,讓移居都市的人們回老家!

增田寬也丟出對策來推進政策,希望讓人們更願意踏上回家的路。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從少子化對策的觀點來看,我們必須改善人口自鄉下移入都市的趨勢。

地方主要都市只要具備再生育力,人才與工作自然就會聚集。加上與東京圈相比,地方居住環境與育兒環境較為友善,若能吸引年輕世代定居,生育率也會提升。

不僅如此,只要規模經濟發揮效益,地區的商業模式就能獲得一定基礎。地方主要都市的財政轉虧為盈,周邊都市也能創造相同的生活與就業環境,吸引年輕世代定居。

建立防衛與反轉線時,地區思維不可或缺。以往討論地方行政組織扮演的角色時,往往會落入地方分權理論這樣狹隘的框架。然而,我認為建立防衛與反轉線的行政與經濟單位應是國家。

因此我們得從討論國家扮演的角色開始,方能避免人口減少、國力低下,使各區域重建再生產結構。

以下,我將具體探討對策。

一、地方主要都市帶動周圍經濟

日本國會通過法案,建立「地方中樞據點都市」,希望政府認定的主要都市與周圍區域形成網絡,發揮防制人口自鄉下外流的「水庫機能」,於人口減少時期帶動地方經濟。同時,累積更高層次的都市機能。

基於此觀點,政府為各區域分配角色、形成網絡,投入各地方政府的行政資源,包括各地方政府的補助與融資,使財源穩定。此外,為確保難以參與的區域仍具生活基礎服務,廣域自治體應積極補強區域機能、促進區域各地合作。

二、維持「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的機能

規模比地方主要城市小的區域在人口減少期間,必須維持「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的機能。

區域連結起各據點交通與資訊網絡,透過頻繁交流,創造並革新區域價值。地方都市應以公所等單位為中心,形成區域的公共交通網絡。

比如將醫療設施集中在中心,同時使前往醫療設施的周邊區域有完整的巴士路線。另一方面,距離中心較遠的區域,得將商店、診所等日常所需設施與場域,聚集於步行可抵達的範圍。同時加強連結周邊區域的預約巴士,就能在人口持續減少的情況下,促進區域永續發展。

此外隨著人口減少、據點縮小,可想像許多公共設施會空出來。我們應運用這些空地作為居住空間、防災空間、市民農園等;運用空屋為有意平日住在都市、週末前往鄉下的人(又稱I字迴轉)提供短期住宅。思考如何使用空地與空屋時,必須要回歸自然。

【延伸閱讀】40年後的你,想去這樣的診所嗎?宜蘭維揚診所與花店、冰淇淋店在同一個院子,醫師還去老人家看病

三、把握吸引年輕人回鄉的機會點

那麼我們該如何避免人口自鄉下移入東京圈等大都市圈,同時吸引年輕人移入地方?

其實人口移動的契機包括「進入大學、專門學校等就讀」、「首次就業」、「四十歲後轉職、重新出發」、「退休」四種。必須在上述時間點吸引人口移入,並努力創造上述時間點外的契機。

例如,目前,鄉下缺乏吸引年輕人的就業機會。過去許多年輕人即使前往都市的大學就讀,取得學位後仍會回到故鄉就職。這就是所謂的「U字迴轉」、「J字迴轉」(回到距離故鄉很近的主要都市)。

對此,我們是否可以考慮建立提供返鄉青年補助機制?對留在鄉下的年輕人,地方政府應積極協助並促進異業交流的社群形成。

舉例來說,讓進入地方中小企業的年輕人參加與其他公司合辦的入社典禮、共同研習等,同時鼓勵年輕人於地方大學、研究所進修;減輕年輕人返鄉、使人際關係變得狹窄的不安。此外,讓有孩子的家庭能居住靠近地方主要都市的區域,並提供「附設托育服務的住宅」亦很有效。

【延伸閱讀】照顧職場媽媽 靠這招讓企業變佛心

四、鼓勵中高年移居鄉下

現在有越來越多四十歲後轉職、重新出發的人有意願移居鄉下。對有意願移居鄉下的族群,必須以「全國移居地圖」的形式提供詳細資訊。

接受高齡者移居的地方政府,必須強化住宅、醫療照護等服務,使高齡者安心居住。像是提供「以屋換屋」的優惠措施,吸引高齡者移居醫院等措施完善的鄉下。

同時,我們應放寬都市中心商業設施的容積率、建蔽率,並運用既有建築做為照護設施、托育設施,使照護服務更加完善。

獨自居住的高齡者未來將迅速增加。地方政府必須確保這些高齡者的移動(預約巴士)、購物、探望、除雪等服務可正常進行,此時應考慮運用民間基礎設施(便利商店、宅配業者等)。

【延伸閱讀】「長輩需要的是陪伴!」怕阿嬤沒地方上廁所,暖心小七店長變「托老所所長」

五、鞏固支撐區域經濟的基礎

在人口減少的情況下,可以預期許多鄉下會形成「在地化經濟圈」。其中,核心事業為醫療福利、巴士、自來水、教育等。

在地化經濟圈許多核心產業會因人口減少而開始下滑,但醫療福利產業仍潛力無窮。若能於地方主要城市建立「防衛與反轉線」,鄉下自然而然也會出現需求。加上醫療、照護需求對地方政府的財政有相當大的影響,因此可能對區域經濟影響甚鉅。

然而地方不能只採防守態度,必須運用區域資源,主動培育跨足其他區域的企業。為此,利用當地特色非常重要。舉例來說,包括農產品、加工品、時尚、觀光等領域都很有潛力以原創品牌成為區域產業的資源。

六、重新配置「技術人才」

為建構區域經濟,必須重新配置人才。包括具組織、管理能力的人才,和於市場競爭具有優勢的人才等。將這樣的技術人才吸引至鄉下,能避免「知識的城鄉差距」,也有益於重振區域經濟。

比如說,整理出有意願移居鄉下的技術人才名單並居中介紹。同時,向居住在都市的人提出「四十五歲不妨轉職」的觀念,並提供許多規劃第二職涯的機會。像地方企業舉辦轉職座談、地方政府舉辦移居說明會、提供來到鄉間「留學」的機會等。

加上東京圈的中高年人口大多都有房產,因此也得考量如何協助他們販售房產。此外,一定年齡以上的公務員亦可透過轉調至地方企業、單位,而擁有於地方活躍的機會。

七、重新建構區域金融體系

重新建構支撐區域經濟的區域金融體系亦有其必要性。

區域金融體系在區域經濟扮演兩大角色:一為負責向提升區域經濟的「全球化GNT企業」(在小眾利基市場表現優異的全球化企業)和新創企業提供資金。

為此,區域金融機構必須具備審核能力,而中央金融機構應派遣相關人才。

二為從金融的角度積極為面臨人口減少問題的「在地化經濟圈」(尤其是醫療與照護領域)重新整合事業。

儘管目前還沒有什麼人重視,但可以想見未來因繼承高齡者財產而自鄉下移入大都市的年輕人將越來越多。為維持區域金融體系妥善運作,應考慮成立區域基金等。

八、農林水產業再興

地方必須將農林水產業視為區域產業的重要支柱,並思考如何再興。

從事農業的人口長期減少且高齡化。日本應設法協助年輕人投入,尤其是一開始投入時的所得較低而難以維持生活,政府的協助十分重要。

此外,在都市居住但生活困頓的年輕人若能投入農林水產業,不僅能確保產業勞動力,也象徵著年輕人能自力更生。政府應為這些年輕人提供就業資源與交流場域。

為提升農產品的附加價值,推動六級產業化(從農產品的生產、加工至販售的一連串過程,結合第一級產業、第二級產業與第三級產業,而1+2+3=6)、農工商合作、培育人才、建立區域品牌等措施都很重要。

書名:地方消滅:地方創生的理論起源
作者:增田寬也
譯者:賴庭筠、李欣怡、雷鎮興、曾鈺珮
出版社:行人
出版日期:2018/07/09

其他人也在看

你可能有興趣

影音推薦

#廣編企劃|【2023 天下城市高峰論壇 #9】新竹市交通處長 倪茂榮:改善交通,必須先做出優良示範道路|天下雜誌✕未來城市

已成功複製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