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終結孤單?16萬日本人預定,共享墳墓為何流行?|城市圖書館

真正的終結孤單?16萬日本人預定,共享墳墓為何流行?|城市圖書館
紀實文學家松原惇子建構的單身女性共享墳墓。圖片來源:www.sss-network.com
2020-01-20
文・蔣豐(取材自《大和細節魂:一位資深新聞人旅日三十年的獨立觀察》)
26324
共享經濟在日本被玩出了一個新花樣——「共享墳墓」。

「共享墳墓」是東京都荒川區的町屋光明寺住持大洞龍德開發出來的創新產業。目前町屋光明寺已經開闢了1,500個待售墓地,一個墓地最多可由六人共用。

大洞住持分析,共享墳墓最初的使用者可能是LGBT群體,接下來將吸引大齡未婚女子,再來可能是和故鄉的親人們已經沒有什麼來往的都市移民。

【延伸閱讀】大阪公宅再造踏查:45%老人憂「孤獨死」,智慧冰箱發簡訊通知親友

非親非故沒關係?共享樹葬預約爆滿

事實上,在共享這詞還沒如此氾濫之前,日本已經有了實質性的共享墳墓。

比如東京多摩地區的都立墓地,一個可容納四萬人的小平陵園,就在2012年初獨闢蹊徑打造了「樹葬」墓地。

墓地的形式是在椿樹、櫻花樹等樹下預備一個寬1.5公尺、深兩公尺多的共同埋骨洞,可埋葬五至十人的骨灰盆。小平陵園的樹葬第一期工程共設有500個共同埋骨洞,前來申請安葬的多達八千餘人。另外還有16萬人已經為自己預訂了還沒開工的二期、三期工程。

【延伸閱讀】「想她的時候,就看海吧」 另類葬禮讓我們好好說再見

眾所周知,日本和中國一樣,深受儒家文化影響,在孝道理念下,大家重視厚葬、墳墓的風水,也都有拜祖先的習俗。

比如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首次執政後,就回故鄉山口縣重新修繕了各代先祖的墳墓,逢年過節都會率領記者團在眾人的圍觀下上墳。

到底是什麼讓日本人變得愈來愈「想得開」,熱衷於和非親非故的人死後同穴呢?

一言概之,是生活,是生活讓人們接受了變化,學會了妥協。

【延伸閱讀】遺囑App、太空葬、數位墓碑⋯⋯六種「死亡科技」,把告別變溫柔

共享墳墓省地又省錢,不怕「死不起」 

首先,社會高齡化加劇發展,導致日本的墳墓用地面積與死亡人數比例開始失衡,墓地價格逐年上漲。

據日本國立社會保障人口問題研究所推算,2010年到2019年的十年之間,全日本合計死亡人口將達到1,300萬6千人,所需墓地面積總和為650萬平方公尺,相當於139個東京巨蛋。

對於寸土寸金的島國來說,再沒有比這更令人頭疼的事了。共享墳墓的出現既能節省土地,又能解決很多因為經濟原因而「死不起」的問題。

共葬合乎時代變遷,單身死後也不寂寞

其次,日本社會價值觀愈加多樣化,部分城市已經認可同性婚姻,選擇終生獨身的男女也愈來愈多,像過去那樣男子繼承祖墳,女子葬入夫家墳墓的風俗開始動搖。

總務省最新國勢調查結果顯示,65歲以上的女性裡,每五人就有一人單身;65歲以上的男性裡,每十人就有一人單身。

中央大學的山田昌弘教授也分析,「在過去的日本,一輩子單身的女性會被葬入家族墓地,由侄子或外甥供養。如今,日本人的血緣觀念日益淡薄,迫使上了年紀的單身女性不得不自己準備墓地。對於這些女性來說,她們缺的不是錢,而是一個伴。我認為這種和別人合葬的需求今後會愈來愈多。」

此外,根據大洞住持的介紹,他創建共享墳墓的靈感正源於一位女性。這位女性是女同志,年齡大了開始考慮後事,覺得一個人承擔墓地的費用有些吃力,「如果能夠和朋友一起入葬就好了。」

紀實文學家松原惇子就專門創建了一個可供單身女性使用的共享墳墓,墓地位於東京都府中市,外觀設計得非常女性化,橢圓形的白色墓碑旁種滿了玫瑰花。

另外,日本還存在一種由來已久的共享墳墓,也就是把去世親人的骨灰都放入寺廟的佛像內部。

位於大阪市天王寺區的一心寺從1887年起就建造了骨灰佛,佛像內部中空,是一座可容納上萬人的骨灰罈。目前,一心寺中已有14座骨灰佛。自2007年到2016年,共有22萬三千人申請將自己或親人的骨灰罈放入骨灰佛,可以說是日本歷史最久的共享墳墓。

我認為,無論是哪種行業都應貼合時代的需求和不同人群的期待,切實地解決社會問題,日本的寺院和陵園這種挑戰與創新的精神,值得肯定。

書名:《大和細節魂:一位資深新聞人旅日三十年的獨立觀察》
作者:蔣豐
出版社:時代出版
出版日期:2019/07/30

其他人也在看

你可能有興趣

影音推薦

#廣編企劃|【2023 天下城市高峰論壇 #9】新竹市交通處長 倪茂榮:改善交通,必須先做出優良示範道路|天下雜誌✕未來城市

已成功複製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