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囑App、太空葬、數位墓碑⋯⋯6種「死亡科技」,把告別變溫柔

遺囑App、太空葬、數位墓碑⋯⋯6種「死亡科技」,把告別變溫柔
2019-05-21
文・曾彥菁
10181
從死前預立準備、死後大體處理,再到親友的緬懷追思,新科技也能用很人性的方法,帶我們一步步走到人生終點。

科技已全面進入人類的生活,包含死亡。

過去,死亡是一種禁忌,能不談就不談。但隨著時代演變,人們開始拆解禁忌;從死前預立準備、死後大體處理,再到親友的緬懷追思,新科技也能用很人性的方法,帶我們一步步走到人生終點。

預立遺囑:777遺囑產生器,手機就能交代身後事

圖片來源:App截圖

台灣律師劉韋德擅長處理遺產繼承問題,但是他在執業過程中,經常看見未預立遺囑而產生的家族繼承風波。為了讓更多人能方便預立遺囑,結合科技與法律,設計了「777遺囑產生器App」。

使用者只需要依照指示,輸入個人基本資料後,就可開始撰寫遺囑內容,包含一生感言、喪葬安排、財產分配、公益捐贈、器官捐贈等。最後只要正式匯出遺囑,選擇要用自書、公證、密封或代筆的方式認證。每一項方式的優缺點都有詳細說明,讓民眾可依照需求選擇。

App也附有劉韋德的「遺產法教室」,列出遺產常見問題,如:特留分是合理的嗎?奠儀到底屬於誰?甚至還有真實案例,從法律角度分析給讀者。

App免費提供下載,希望打破華人「預立遺囑會觸霉頭」的觀念,引導人們提早思考身後事,別留爭執在人間。

整理遺物:生前拍賣,把遺物傳給有緣人

除了財產繼承,身後事也包含處理亡者留下各種物品。以往我們不太習慣事先整理,總是等到親友驟然去世後,再來處理遺物。但現今,日本卻掀起了「生前整理」的風潮,由老人家自己決定物品何去何從。

其中,許多老人開始使用二手拍賣App,將個人物品整理後賣出。一方面可以確認所珍視的物品,能交到下一個有興趣的新主人手中,不會被隨便丟掉;另一方面,老人賣家們也常在面交過程中,與年輕買家們接觸、聊天,彷彿重新與現代社會接軌。

根據專欄作家福澤喬的分享,安田經濟研究所曾調查,這些二手拍賣網站、App的60歲以上會員數比30年成長了30倍,70歲以上會員甚至超過50倍,平均月交易額落在1.7萬日圓(約台幣6,000元)左右。

由於智慧型手機的盛行,年輕人拿來賺外快的二手拍賣App,到了長者手上竟成了生前整理的最佳工具,甚至為有限的生命注入活力。

【延伸閱讀】「想她的時候,就看海吧」 另類葬禮讓我們好好說再見

大體處理:水葬「液體化」遺體,耗能僅火化的14%

近年許多人提倡環保喪葬,包含樹葬、花葬、海葬等,讓逝者對環境的耗能降到最低。現在還出現一種最新的方式,叫做水葬(water cremation)。

圖片來源:Youtube/News Direct

更精準地來說,水葬,就是採用「鹼液水解」(alkaline hyrolysis)的方式,將遺體放入金屬裝置後,灌入氫氧化鉀,加溫到攝氏300度的高溫,溶解蛋白質、脂肪與血液;接著,遺體就會化為一灘水排入污水系統。剩下無法溶解的部分,如骨骼、牙齒等,就磨成細粉交還給家屬,有點像火葬。

只是,水葬不像傳統火葬會產生二氧化碳,且耗能僅火化的14%,相當環保。目前在美國、加拿大都已合法,英國與紐西蘭也想要引進;但「水解後的液體能不能排入下水道」一事,國內仍有爭議,有待釐清確認。

【延伸閱讀】線上告解、喪禮直播:宗教科技是更虔誠還是變敷衍?

大體處理:太空葬飛高高,生命最後的冒險旅程

電影《天外奇蹟》(Up)裡,老爺爺把房子綁滿了汽球起飛,想完成與亡妻生前的冒險約定。如果沒機會在生前出走,也許死後還有最後一次可能。

圖片來源:MESOLOFT官網

由美國MESOLOFT公司推出的太空葬服務,運用飛行裝置與環保紙汽球,載著骨灰飛到離地30公里遠的高空,再利用自動控制打開汽球,灑落骨灰。將最後一次見證地球的美麗,作為人生終點的冒險旅程。

飛行的全程都有影像錄製,家人還可以運用App追蹤氣球的位置,知道它現在飛往哪裏。灑落的骨灰不會掉落地面,而是在經過雲層時,凝結成雨水,回歸大地,就像生命的循環不息;而飛行裝置則會再回到原發射地,整個過程相當環保節能。

只是太空葬從6,000美金起跳(約台幣18萬),所費不貲,但已有不少人選擇這樣新奇的方式,飛越人生最後一哩路。

緬懷逝者:數位墓碑iTomb,謝謝你來看我

活著的時後可以滑iPhone、iPod,死後呢?你也可以安一座iTomb墓碑。

圖片來源:Youtube/Sputnik

2012年,英國男子霍伊(Ken Howe)曾設計將iPod嵌入的墓碑,並運用太陽能裝置充電;只要有親友前來憑弔,裝置就會自動感應並開始播放預錄影片,可能是死者的生平介紹,或是他想對大家說的話。

但有人擔心嵌入iPod可能使墳墓遭竊,此想法後來未被普及。

不過就在2018年9月,另一位俄羅斯女孩的墓碑被設計成iPhone的外型,遠遠看去,就有一支大大的手機矗立在墓園,相當搶眼;墓碑上附了一個QR Code,供親友掃描觀看關於她的資訊。

【延伸閱讀】「原諒我沒能救你」 走進風之電話亭訴說家人的思念

緬懷逝者:聊天機器人Roman Bot,彷彿親友仍在身邊

死亡,除了對死者影響重大,也將從此改變周遭親友的生活。由於生活就此改變,有些人會陷在深深的悲傷或後悔中,久久無法釋懷。現在有科技的協助,如果人們想重溫與逝者生前的互動,現在將有機會重現。

幾年前,美國工程師Eugenia Kuyda因車禍意外失去了摯友Roman Mazurenko,她與親友都非常悲傷,渴望再和Roman聊天。有一天她突發奇想:有沒有可能運用公司正在研發的人工智慧,重現一個「Roman機器人」?

她搜集自己與Roman生前聊天的訊息,將信息數據丟入神經網絡建構系統中,訓練出一個能複製Roman口吻、思考邏輯的聊天機器人「Roman Bot」。機器人的回應,就真的像Roman會講出的話,連Eugenia都覺得不可思議,彷彿又再次與最好的朋友談心了。

然而,這種做法是否使讓親友更走不出對逝者的思念,沒有人確定;但Eugenia知道,其他同樣想念Roman的朋友都透過這個機器人,將來不及說的話、心中的悔恨、未盡的思念,都靜靜說了出來,得到了很大的抒發。

也許,機器人永遠無法帶回親友的生命,但對於生者來說,卻是重要的安慰,帶給他們繼續向前的勇氣。

當科技打開死亡的黑暗盒子,無論逝者或生者,都能在人生最後一哩路上,看到溫柔而永續的新風景。

其他人也在看

你可能有興趣

影音推薦

#廣編企劃|【2023 天下城市高峰論壇 #9】新竹市交通處長 倪茂榮:改善交通,必須先做出優良示範道路|天下雜誌✕未來城市

已成功複製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