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書章:面對時代和社會,別讓「建築師公會」繼續缺席!

龔書章:面對時代和社會,別讓「建築師公會」繼續缺席!
2018-05-10
文・龔書章
9461
在台灣,「建築」歸屬在營建署,工程、營建、安全等就是建築師被定義的價值;不論是屬於文化部的文化創意、藝術美學、社會責任,或是經濟部和台灣創意中心重視的創新產業和品牌設計,都被排除在外。我們該如何推動改變?在台北市建築師公會改選前夕,知名建築師龔書章分享了「公會」存在的真正價值。

2009年,是我人生很重要的轉捩點。那年我離開建築師專業執業,而回學校去教書。雖然我在2008年當選了台北市建築師公會理事,卻因為我回到大學教書,不能同時開業,而必須離開擔任了4、5個月的公會理事。

但是,身為一位建築的專業教育者,怎麼能沒有真正的專業經驗呢?公會怎麼能不為這道建築專業和學術間的鴻溝,積極建構一個更開放且融合的平台呢?

建築師的冷漠,使得建築與社會脫節

相同的,我們這樣的公會還有個非常需要面對的問題──這一代的年輕建築師,完全對建築師公會毫無印象、毫無概念!我們這群建築師雖然同在一個機構,但是「建築師」這個專業在台灣社會裡,完全沒有聲音,也沒有任何角色,甚至可能還有很多建築師,完全不關心我們這個社會發生了什麼事、或是不知道這個世界所面臨的各種時代性議題。

建築師公會在很多人眼中,變成了一個封閉性、保護性的利益團體;它最重要的責任就是去跟土木或結構技師搶結構鑑定或監造的資源,或是抵擋景觀設計師、室內設計師完成他們的專業技師法和簽證權,如此畫地自限,才能保護住建築師的執業飯碗。抱著這種保護主義,更遑論在各個專業間進行跨界分享或合作整合了!

整個建築師公會目前的體質,是內向、封閉的,而缺乏外向、前瞻性。對我來說,這跟我們這個時代所需要的建築師角色,是恰恰相反的。

這毋寧令人氣憤沮喪。我認為,「建築師」實在應該面向社會,將我們的專業直接介入社會、隨時能面對公共性而進行思辯、甚至樂觀想像。我們建築師應該是最熱情、最積極參與解決這個時代、這個城市所面對的種種問題,整合各行各業的專業者、進而提出解決方案的一群!

可是以目前的建築師公會的體質,完全和這個角色脫了節,甚至於在資源上有意對所有社會問題冷淡處理、切割推責。久而久之,我們的專業就在社會大眾心中消失無存了。因此,我覺得這個公會勢必得「改變」,一定要有一個大改革、大翻轉!

被歸類在營建,而與文化、設計斷裂的建築

另一方面,目前我也是室內設計協會的理事長,每年參與非常多國際性或亞洲的空間設計獎項評審、展覽和論壇,例如IFI、APSDA或台灣金點設計獎,奇怪的是,卻很少邀請到建築師的作品參與。

反觀我們這個時代,「建築」一直是每個城市中最重要的設計產業之一,而且扮演著整合所有城市、設計、美學和生活的重要角色。可是,在台灣,我們政府把「建築」這個專業歸屬在營建署,而以工程、營建、安全等來定義建築師這個專業;因此,屬於文化部的文化創意、藝術美學、社會責任;屬於經濟部和台灣創意中心重視的創新產業和品牌設計等當代最重要的面向,就因為我們屬於營建署的管理界限,而完全被排除在外,令人覺得不可思議。

這一切的一切,都是公會可以扮演的角色──在建築師和政府之間,找到我們這個專業的核心價值。但是,一直以來,「公會」是缺席的!

一直以來,我們這麼努力地讓自己積極面對社會、面對時代;但是我們的社會大眾總不認為「建築師」能夠為我們的城市未來──包括美學的、空間的、公共的發展等──帶來更美好的環境,甚至誤以為我們如建商一般。這真的是我心中最深刻的痛!

讓懷抱理想的年輕建築師,有勇氣站出來

如何才能讓「建築」真正和社會、城市、文化、產業站在一起,扮演更積極的角色,而非因保護利益而封閉自我?

如何真正開放,讓有教學理想、有實作經驗的建築師們,能將專業帶回學校來啟蒙學生的專業倫理和知識,而不是讓執業和教學一分為二?

如何讓所有的建築師們能擔負更多的企業社會責任(CSR),積極介入我們公共空間的美學和生態環境再生、協助偏鄉和天災的重建,而不是只求內部權利和資源的利益團體?

如何讓我們的青年建築師能更有勇氣、更有信心地驕傲面向社會,協助他們創業,而不是讓公會如同退休俱樂部一般,拿年度盈餘來買紀念品或禮券送給會員?

時候到了!

我認為今年我們看到這麼多的年輕建築師、這麼多有理想的建築師願意一一站出來、共同來讓公會真的面對我們的社會,面對我們的城市,真的令人振奮、令人感動!

唯有讓這群充滿熱情、充滿理想的建築師一起選上理事,才有足夠的票可以選出一位更開放、更面向社會的理事長,重新建構「建築師」該有的高度,這才是我覺得我們最應該要做的事情!

(作者為國立交通大學建築研究所教授、中華民國室內設計協會理事長。)

【本篇取自獨立評論@天下,原文網址為:https://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31/article/6872

【專欄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

延伸閱讀

【建築師公會改革專題】黃聲遠:高牆有一天會變成土壤,有一天會變成支持你們的肩膀【建築師公會改革專題】台灣需要真正懂建築的人一起關心、學習、並成長【建築師公會改革專題】你能為社會做什麼?──一個建築專業者的反思台灣「微建築」 贏過中國千億設計,抱回國際建築大獎建築改變地方:伊東豊雄的啟發

其他人也在看

你可能有興趣

影音推薦

#廣編企劃|【2023 天下城市高峰論壇 #9】新竹市交通處長 倪茂榮:改善交通,必須先做出優良示範道路|天下雜誌✕未來城市

已成功複製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