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10月杜拜世博前:2010年上海世博,我與120位全球大學生討論新城市生活|投書

寫在10月杜拜世博前:2010年上海世博,我與120位全球大學生討論新城市生活|投書
2010年上海世界博覽會的主場館「中國國家館」。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2021-04-28
圖、文・張立健
5658
杜拜世界博覽會(Dubai World Expo 2020)將於今年10月舉行,在這舉世矚目的盛事來臨之前,想問問讀者,你認識世博嗎?想了解更多嗎?我有幸曾拜訪十年前的上海世博,以下將打溫幾個片段,替「未來城市」的讀者就今年底的世博溫故知新。

2010年上海世界博覽會主題為「城市,讓生活更美好」,邀請190個國家及地區、57個國際組織參展,共吸引超過7,300萬人次參觀,就21世紀城市生活分享經驗,並探討環保生活、工作環境和永續城市發展的嶄新構思。

當年的「新能源・新城市・新生活」

我和一班來自世界各地的120多名大學生受上海交通大學邀請,在緩減全球暖化和推動低碳生活的共識下,集中討論三個核心問題:

什麼樣的能源科技會讓地球更美好?
什麼樣的城市讓生活更美好?
什麼樣的生活觀念和實踐讓城市更美好?

我們討論新能源的可能性,從人類使用能源的歷史,看傳統能源的效率到潔淨能源的普及程度;並從中國學者的講座中,初探再生新能源如太陽能和風能在中國的前景。

SDGs-上海-世博-低碳「2010年全球大學生精英論壇」開幕。

從參觀世博園區中,我們看到新城市的模式:從建築風格、原料、低排低碳系統到環保節能的交通工具。我們也想像21世紀的新生活,利用循環經濟原則,尋求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之間的平衡,提倡減排、節能和綠色生活,鼓舞年輕人的責任、創新和願景。

針對上海世博的五個副題:文化融合、經濟繁榮、科技創新、社區重塑和城鄉互動,我們進行了以下四個活動。

初嘗低碳生活

首先,交大的學生志工帶領我們參與上海,通過現代、老上海、名人故居、藝術創意、展館會址、科技創新等六種城市體驗,感受這座包羅萬象的國際化城市。

其次,測量森林碳匯含量。

森林碳匯,是指植物吸收大氣中的二氧化碳並固化在植被或土壤中,從而減少二氧化碳在大氣中的濃度。與會專家向我們展示一種水杉樹林的碳匯測量,展現該樹種獨特的儲碳能力,並提倡廣種此樹將有益於減緩氣候變化。

SDGs-上海-世博-低碳森林碳匯含量高,表示此樹種的儲碳能力佳。

接著參觀世博倫敦零碳館。

該案例原型來自世界上第一個零二氧化碳排放社區——英國貝丁頓零碳社區(Beddington Zero Energy Development)。館內展示的住宅都配有陽台或露天花園,平衡住宅高密度與舒適生活,採用各種新科技如自然通風和改良建築物料,當時預計成為通用全球的永續建築新指標。

最後,一行百餘人到崇明島生態遊。

當時崇明島被認為具備綜合生態島、海洋裝備島、生態休閒島的三大功能;以循環經濟為原則,利用科技創新如太陽能發電,提供農產品包括魚類和作物,成為上海市融納人與自然、協調經濟社會發展的一隅。(延伸閱讀|吳俊彥專欄|「偽出國」暗藏高污染!「短程飛行」碳排量居旅行工具第一名

模擬聯合國及低碳行動宣言

當屆活動,共有來自世界各地的學生代表25國,參與模擬聯合國(Model United Nations,簡稱MUN)會議。我們扮演各國外交宮,全程以英語發言,依據聯合國及其它國際組織的議事規則,討論議題為「21世紀的新能源國際合作和發展」。

參與者在會議中作為國家代表,在會議主席團引導下,通過演講闡述自己國家的立場,每個國家都將根據該國利益進行辯論和遊說,同時與其它國家代表溝通協作、磋商共識,共同解決國際性問題。

重讀當年簽下〈2010全球大學生低碳行動宣言〉,發現今日同樣適用。

內容大意指「青年人決定著未來世界的命運」,我們應「以全球各大高校為依托,推廣綠色建築、清潔能源、低碳出行等項目」,並推動每年7月22日定為「全球大學生低碳行動日」,更承諾「讓我們行動起來,為低碳新世界而努力不懈!」(延伸閱讀|吳俊彥專欄|名校為何把「社會貢獻」放官網首頁?向日本學後疫情大學SDGs新定位

其他人也在看

你可能有興趣

影音推薦

#廣編企劃|【2023 天下城市高峰論壇 #9】新竹市交通處長 倪茂榮:改善交通,必須先做出優良示範道路|天下雜誌✕未來城市

已成功複製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