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福島核廢水吉祥物「放射性氚」,為何一天就被罵到下架?

日本福島核廢水吉祥物「放射性氚」,為何一天就被罵到下架?
日本復興廳將「放射性氚」做成吉祥物,引起極大爭議。圖片來源:截自https://bit.ly/2Q6zclM
2021-05-12
文・吳俊彥
6939
2011年3月,東日本發生規模9級的強震;隨之而來的海嘯,造成福島第一核電站核能外洩事故。為降低該電站反應爐的溫度,東京電力公司向反應爐內注入大量冷卻水,卻也注定日後將累積愈來愈多核污水。

目前,儲放福島核污水的儲存槽容量將達使用上限,也可能隨時因再次地震而引發外洩危機。今年四月,日本政府決定將儲存槽內上百萬噸核污水,經濾稀釋後,在兩年後陸續排入大海。

這個決定,隨即引起東亞鄰國的嚴重抗議。

不巧,電影《哥吉拉大戰金剛》也在同一時間上映了;片中主角哥吉拉,正是日本受核污染所造成的龐然怪物。在電影熱映的同時,我們是否也該省思人與自然環境的依存關係?又該如何面對這次核污水排放的隱憂呢?

在食衣住行方面,日本社會特別強調須兼顧「安全」和「安心」。日本文部科學省(等同於台灣教育部)解釋,「安全」是客觀的判斷,即不會對人、組織或公共財產造成任何形式的損害;包括產品設計和實施階段的安全性、事前防範與事後應對的安全性、民眾安全意識的提升等。

「安心」則是個人主觀的判斷。即使用時與個人的知識和經驗累計所產生預期結果,不存在很大的差異。要確保民眾對事物的安心感,必須構築在有安全的執行與監督機制,及人與人間的信任等前提下,才可能實現。

總而言之,「安全」是由從業者或監督者觀點出發,確保產品製造過程有SOP和科學標準的認定,沒有危險;「安心」則從消費者的角度著眼,該產品在正常使用下,無須再掛念對其個人生命財產的危害。

十年前的日本福島核電事故,是繼1986年蘇聯車諾比核電廠事故後,第二起國際核事件等級、最嚴重七級的特大事故;如何處理大量核污水,也是一個複雜的案例。(延伸閱讀|【福島系列】鐵血廢核 福島要靠再生能源翻身

核電-日本-廢水-SDGs-地震2011年3月16日,福島第一核電廠機體狀態。圖片來源:https://bit.ly/3f9h3fB

這次核廢污水事件,涉及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12(SDGs12)。該目標關注「促進綠色經濟,確保永續消費及生產模式」;細項目標包括「經由綠色生產減少廢棄物產生,提升廢棄物再利用處理技術能力,促進資源再生產業朝更高效益發展,遵照國際公約管理化學物質和廢棄物。鼓勵企業採取永續發展措施與揭露永續發展資訊,同時確保資訊正確度與品質等。」

過去十年間,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和日本,已在輻射監測、治理、核廢物管理和福島核電站除役等領域合作;國際原子能機構總幹事格羅西(Rafael Mariano Grossi)也認可日本選擇的核污水處理計劃,並允諾在監測和審查該計劃的安全設施提供技術支持。不過,這次的決定,已不是日本國內問題,而是攸關全球的重大生態環境議題了。

即便在安全上,日本核污水處理方案能達到國際標准或符合國際慣例;但從安心的角度,仍需要長時間透明、有效溝通,才能重建人們對日本政府的信賴。

然而,在宣傳此次日本福島核電站處理水中含「放射性氚」的安全議題時,日本復興廳將放射性氚做成吉祥物,透過動畫和傳單發布;結果輿論嘩然,「吉祥物氚」不到一天就被下架。

據報導,綠色和平組織認為,日本政府試圖將焦點放在較無危險性的氚,以敷衍民眾對其他殘留輻射性物質的關注,包括鍶90、碘129和鈷16等。

核電-日本-廢水-SDGs-地震福島核災已過去十年,但傷痛與影響依然存在。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對於如此重大議題,日本決策者更須兼顧「安全」和「安心」兩面向。

對於許多未知,人們的知識仍有局限。輕忽初期新冠病毒而造成今天的全球大流行、各式新冠病毒疫苗安全性的爭議,或年初台灣萊豬等議題,更需要集合眾人的智慧,把握「安全」和「安心」兩層面,拋開意識形態的偏見,用理性科學的論證把關,透明而持續溝通,才能重建民眾對主政者的信賴和安心。(延伸閱讀|【福島系列】「原諒我沒能救你」 走進風之電話亭訴說家人的思念

其他人也在看

你可能有興趣

影音推薦

#廣編企劃|【2023 天下城市高峰論壇 #9】新竹市交通處長 倪茂榮:改善交通,必須先做出優良示範道路|天下雜誌✕未來城市

已成功複製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