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乘「小豆莢」穿梭機場,倫敦老靈魂新智慧|投書

搭乘「小豆莢」穿梭機場,倫敦老靈魂新智慧|投書
抵達倫敦希斯洛機場,一下飛機便可體驗新的交通科技。這輛暱稱為「豆莢」(Pod)的無人駕駛車,讓旅客可以安靜迅速地穿梭第五航站與停車場間。圖片來源:AECOM提供
2018-06-13
文・AECOM
9735
在過去的5年,英國已在交通、供水、建築及社區等智慧領域投資200億台幣。而一向被形容為皇室霧都的古城倫敦,這個「老靈魂」其實早已變身,更帶頭打造智慧城市,透過智慧與便捷化城市,提升營運能力。奧運後的傳承計劃、倫敦計劃、推動無人駕駛車「豆莢」等等,都讓倫敦成為世界上最智慧城市的路上又進了一步。

贏得裡子與面子的奧運

2008年,北京史無前例舉辦最壯觀的夏季奧運後,接棒的倫敦卻運用經濟與環保為主軸,反其道而行,回歸最原始的基本需求。以精打細算擁抱臨時性與循環使用,倫敦的花費只是北京奧運的五分之一。

倫敦充分利用現有場館,同時又設計臨時館,在奧運會後拆除。不但節省日後維護成本,同時也帶動史特拉福區(Stratford)的地方再生,將二百多年來一直是垃圾掩埋、化學污染與犯罪頻仍的「城市毒瘤」,藉由舉辦奧運與賽後的城市改造,搖身一變,成為新興發展熱區,以及綠意盎然的奧林匹克公園。

 

這樣的綠色重生,也影響著2016年的里約奧運。城市的遠見,使倫敦有策略地利用奧運成為綠色環保與城市重生的「領頭羊」。

AECOM受倫敦發展局委託,在綠色奧運理念下,帶領一支跨多元專業領域的顧問團隊,為下利亞河谷區(Low Lea Valley)制定為期30年的發展計劃,除了進行棕地治理與再開發外,全區更進行生態改造。在景觀與水利市政充分整合下,不但滿足防洪與生態需求,更將河谷轉化為人與水、生物共生的奧林匹克公園。

這一系列的措施,幫助倫敦獲得奧運會主辦權,更為後續發展打下基礎。預計到2030年,本區將興建1萬1千個住宅,可創造8000個工作機會。區內規劃的「Tech City」科技城自2008年以來已吸引超過500家企業進駐。

倫敦下利亞河谷區在奧運後的傳承計劃(Legacy)總體規劃模擬圖。(AECOM提供)

下利亞河谷位於倫敦的東端,近泰晤士河出海口,過去碼頭工廠林立,工業沒落後則呈現蕭條狀態。過往對倫敦人來說,這裡一直是發展相對落後、犯罪叢生及生活品質較低下的區域。(AECOM提供)

富有野趣的下利亞河兩岸,以臨時搭建的方式容納奧運期間的遊客。(AECOM提供)

奧運場地現今已成為伊莉莎白女王奧運公園,並以公園為中心,繼續成為扭轉倫敦東區的主動力。(AECOM提供)

不空有政策,務實走向未來——倫敦計劃(London Plan)

城市發展要有計劃,過程中還要有市民參與。用來擘劃未來城市發展的「倫敦計劃」,展現英國在空間分析與都市規劃上的專業與深厚傳統,以嚴謹的證據預測與現況分析,結合各利害關係人的參與所形成的共識上,提出城市未來的願景與議題,並搭配政策、投資與管理計劃,每年作滾動式檢討。

每項政策提出,必須要回應議題,且要有證據顯示倫敦有此需求。這種城市智庫資訊整合與充分的民眾參與,等於增強執行計劃的民意授權,不會因政黨輪替而翻盤。


小辭典——倫敦計劃

2011年,時任倫敦市長強森(Boris Johnson)提出2036年倫敦願景:「成為表現優異的世界級城市,為其所有的人民與企業拓展機會,達到最高的環境標準與生活品質,並領導世界因應21世紀的城市挑戰,特別是氣候變遷。」為邁向此願景,所凝聚的發展原則包括:
1.解決成長所帶來的生活品質、居住正義與健康不平等問題
2.成為具國際競爭力的成功城市;一個既走在創新智慧又能珍重文化遺產的城市
3.支持社區發展,讓市民有歸屬感,並有機會實踐他們的潛力
4.愉悅的空間環境體驗,豐富開放空間,提升市民健康與幸福
5.成為環境改善的領導者
6.改善大眾運輸,每人皆可簡單、安全及方便抵達,並鼓勵更多綠色出行

基於這六個目標,倫敦再訂定出多達121項政策及24個可量化的績效指標(KPI)。


智慧始於人性、更創造工作

倫敦計劃下的智慧發展,促使2013年成立智慧倫敦董事會(Smart London Board),類似市長的頂級顧問團,廣納產官學探討數位科技如何改善生活,倫敦也同步開始進行資料分析、建模、開放數據與大數據分析。

大倫敦政府副總監科林奇(Andrew Collinge)認為,其他城市的智慧城市計劃強調的是科技與政策,但倫敦不同,他們相信市民才是核心。所有的分析是為了提供更符合人民需求的服務。

他同時也認為,智慧城市不僅要解決城市問題與市民生活,更積極的意義是創造更多工作機會。科技可以快速看到成果,但如何持續下去更重要,城市想要變得智慧,就需想到商業模式。

舉例而言,倫敦交通局的資料,就創造5800萬英鎊(約23.6億台幣)的經濟價值。這5800萬英鎊是怎麼創造出的呢?5800英鎊是大數據衍生的商機,它可能是商業面(如利用這些數據可以發展相關交通APP)或環境價值面(如交通數據的相關運用,可疏導交通擁塞、減少堵車、節能減碳等)的影響而來。

智慧如何動起來

連結是關鍵。現在的倫敦,所有地鐵站裡乘客都可以透過免費Wi-Fi,利用手機收到各種便利資訊;不論是博物館、藝術中心、歌劇院或是酒吧,都有相應的APP;公共圖書館不論是實體或線上,也能不花一毛錢免費看一天;各市政機構都有提供政務資訊和線上服務的窗口,加上官方臉書、Twitter、Youtube及Digg等;所有文化、藝術及科學等資源,都可以透過網網路輕鬆找到入口。

倫敦也大力投入基礎設施。交通阻塞一向是倫敦最頭痛的問題,對此倫敦交通局建立SCOOT智慧交通指揮系統,不僅能有效分散車流,最近還研發新技術,讓紅綠燈能檢測行人數量,自動調整秒數。

最近倫敦東南部的格林威治區,被評為智慧城市系統的示範區,任何新的智慧措施將優先在此試驗,這裡將建立智慧停車及共用電動自行車,利用泰晤士河來提升住宅溫度,並安裝太陽能板,運用能源管理系統,減少碳排放量。

城市中的小可愛——無人駕駛「豆莢」車

抵達希斯洛機場,一下飛機便可體驗新科技,在第五航站與停車場間使用暱稱「豆莢」(Pod)的無人駕駛車。在買票輸入密碼後,按下按鈕,豆莢便以時速25公里移動,透過專用道妥善送你抵達停車場。截至2016年已運送150萬人次旅客,為倫敦發展無人駕駛車奠定基礎。

2017年,由AECOM牽頭的業界聯盟CAPRI與半官方機構「創新英國」聯合出資,開發新一代更聰明的Pod,目標是發展能在行人和城市道路中安全駕駛和導航的技術。今年3月,CAPRI技術團隊已邀請公眾及業內人士在布里斯托爾中心對Pod進行新一輪服務體驗。未來若結合叫車服務,可以想像這種「無人車+公交+滴滴打車」智慧交通模式融入城市街道,很可能是城市交通的未來。


小辭典——「豆莢」(Pod)

Pod像是專屬的個人公交概念,中央一對雙門,安靜迅速且不需專用路權,每部可乘坐4至6人,最高時速40公里,適合短程載運乘客或貨物。目前其他國家也投入此模式發展,包括杜拜、瑞典及德國等。


VR幫助施政

倫敦擁有世界級水準的學術和研究資源,所以來這設立公司有三分之二都從事研發工作。在政府的支持和推廣之下,展開了一系列數位化轉型,其中VR的廣泛運用是個關鍵。

倫敦將VR導入政府施政,提升市民對於政府建設的理解與認同,如今年底將要完工的滑鐵盧車站(Waterloo station)升級改造計劃,在現場設有虛擬現實體驗設備,透過使用VR身臨其境的技術,乘客可以看到完整的未來車站。由於大多數人都對車站的升級改造和設施擴展的好處感到興奮,並因此願意包容施工過程中的不便。

民眾可以透過VR身臨其境,觀看完整的未來滑鐵盧車站。(AECOM提供)

2018年3月中旬,一項由英特爾贊助的Juniper Research調查研究,對全球20大智慧城市在交通、醫療、公共安全和生產力四個方面進行排名。倫敦僅次於新加坡,成為第二大智慧城市,上榜理由包括它的開放性、對社區的關注,被創業者形容為「技術和夥伴關係的溫床」。(共同作者:林芳慧、常慧芬、溫家秀、陸焱)

延伸閱讀

你不熟悉的紐約:長出科技新聚落的布魯克林只剩一名機師的自動駕駛飛機,你敢搭嗎?墾丁不如沖繩?看日本四招做「地方創生」

其他人也在看

你可能有興趣

影音推薦

#廣編企劃|【2023 天下城市高峰論壇 #9】新竹市交通處長 倪茂榮:改善交通,必須先做出優良示範道路|天下雜誌✕未來城市

已成功複製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