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魯閣號事件百日省思——孤城花蓮,4年如何練就災害自救力?|徐榛蔚專欄

太魯閣號事件百日省思——孤城花蓮,4年如何練就災害自救力?|徐榛蔚專欄
2021年四月二日太魯閣火車救援情形。圖片來源:蔡哲文提供
2021-07-09
文・徐榛蔚
7222
六月底的一個凌晨,美國邁阿密戴德郡(Dade)一棟12層樓住宅大樓瞬間垂直崩塌,近百人失聯,當地警消持續搜救中。

沒有人知道,無常跟未來哪一個先到。

台灣在2021年四月二日清明連假第一天,行經清水隧道的一輛太魯閣號,也遭遇了同樣令人心碎的事件。身為花蓮的大家長,我責無旁貸;在滿百日的此刻,或許正是與大家分享幕後準備的時間點:

四月二日早上九點30分發生事故,九點35分消防局受理報案,第一批救援部隊在九點42分火速抵達現場,下午兩點傷者全部送出。除了被壓在45噸火車廂下的大體,需等火車一節一節拆除,當天下午五點零二分幾乎所有大體都送出;四月五日下午三點20分,最後一具大體也移出。

意外發生前,花蓮警消已接受三年的急救訓練,事發時才能全員出動,搶在一天內救出所有受困者。

太魯閣號-救援-花蓮-智慧災防-智慧消防太魯閣號事件發生後,花蓮警消全員出動。圖片來源:蔡哲文提供

不能成孤島!花蓮要有自救力

花蓮地處歐亞板塊跟大陸板塊的交接,地震頻繁,有颱風來襲更首當其衝;此外,花蓮對外交通運輸仰賴鐵公路,一但交通中斷,很容易就變成一座孤城。在前縣長傅崐萁堅持「花蓮必須擁有自救能力」的思考下,我也常常提醒同仁:要時時評估自救的能量,花蓮不能等外縣市來救援,我們要有自救力。

在花東基金的挹注下,花蓮在2017年底成立「花蓮特種搜救隊」,訓練了34名搜救隊員並採購所需設備;2018年更得到「國際人道救援組織」認可,正式服役。沒想到,同年二月就發生花蓮大地震,受訓警消第一時間發揮所學,順利救援。

但是,這個事件也讓我們更警覺警消人力不足,決定從500多位義消中尋找高手,成立「義消特搜隊」,預計增援50位人力。沒想到,熱情的鄉親一聽說要徵才,沒錄取的也跑來懇求隨班訓練,經過三個月的訓練,共65人通過結訓,成為花蓮重要的特搜備援。

有人力跟設備還不夠,人員的持續訓練更為重要。

當時蘇花改已經在興建,預計在2020年一月正式通車;這段道路有數個長隧道,總長達24公里,從前面完全看不到隧道的盡頭。為了民眾安全,我們向中央爭取預算,在和仁成立隧道分隊,以利就近救援;也編列預算添置排煙車、照明車、隧道救災所需的化學滅火設備等器材。

25位警消赴瑞士受「長隧道」救援訓練

除了設立分隊,2019年11月16至30日,花蓮首度派出25位警消同仁前往瑞士國際隧道訓練中心(Interkantonales Feuerwehr Ausbildungszentrum,簡稱IFA)接受「長隧道」救援訓練。歐盟每年超過2,000人前往受訓,台灣以往都是前往觀摩居多,花蓮這一次派員深度培訓,時間拉長到半個月。

由於台灣大多是短隧道,回台後,警消同仁跟我說:「縣長,長隧道救援有很多觀念很不一樣。」

由於1999年慘烈的白朗峰隧道事故,燒了三天、造成39人死亡;歐洲從過往經驗,逐漸建構出一套先進的專業救援方法。首先,搜救是要以「組織戰」概念進行分組,包括搜索組、滅火組、救援組,各司其職,而非所有人貿然湧進救援,而且是建立在「自救」的前提下進行搜救。

花蓮-警消-公共安全-救援-太魯閣事件花蓮警消經過多次受訓,建構一套有系統的救援方式。圖片來源:蔡哲文提供

在太魯閣號事件中,警消特搜人員在瑞士所學發揮極大價值。

事故當天,現場非常混亂,「救援組」有條不紊依據大量傷病患檢傷分類,以不同顏色的「傷牌」安排救援優先順序:綠牌是輕傷、黃牌是中度,紅牌則是重傷要優先處置。以此增進救援效率,使傷亡情形降到最低。

「搜索組」負責快速了解各車廂狀況及傷亡情形,回報後,由指揮官判斷及分配部署救災資源。他們在各種死角進行搜索,當時就是搜索組發現第六節車廂底下有大體被壓住。

「滅火組」的觀念也很不同。以前我們只顧打火點,受訓後警消弟兄知道應該要同時「保護設施」的穩定;因為一旦長隧道被高溫延燒,倒塌所造成的死傷將更危險,這也是很不同的觀念。

訓練時教官也曾提醒他們:電氣火車不僅需要注意高壓電危險,車體仍可能有部分油料引發火勢。所以滅火組要先確定斷電後才進車廂,先做到「自我保護」,才能順利進行救援。

派員前往受訓時,我所思所想是要讓花蓮這座孤城擁有自救力,沒想到在太魯閣號事件發揮了救援力,先前採購的照明設備、破壞器材也都發揮效用;而為了補足假日警消人力不足所訓練的65位在地義消特搜隊,這一次也扮演關鍵角色,在連假人力不足的狀況下順利備援,我衷心感謝。(延伸閱讀|高鐵有防闖入偵測系統 為何台鐵就不行?

徐榛蔚-花蓮縣-智慧災防-公共安全-城市治理花蓮縣長徐榛蔚視察太魯閣號意外的救援現場。圖片來源:花蓮縣政府

智慧雲端救護系統 救護車成行動急診室

我曾擔任花蓮縣義勇消防總隊宣導義消大隊大隊長,也到南投受過專業訓練,十分重視第一線消防救護的重要性。花蓮地勢狹長,醫療院所集中於花蓮市,往往要開車半小時以上才能將傷患送抵醫院;因此「救護車上的救援」,就是守護鄉親的第一道防線。

花蓮的消防高級救護人員太少,必須提升消防員高級救護人員的比例。我們從2019年起連續三年,每年培訓20人;初級只要上課80小時、中級280小時,而高級救護人員必須接受1,280小時的完整訓練,並前往慈濟醫院實習,還要通過衛福部的考試;未來這群救護人員在緊急後送的過程中,就能在救護車上即時插管、給藥。

我要求,花蓮每個消防分隊都至少有三位受訓,三年下來共培訓了60位高級救護員;他們也在這次救災的過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即時在救護車上展開搶救工作。

太魯閣號-救援-花蓮-智慧災防-智慧消防平時的專業訓練在這次救災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圖片來源:蔡哲文提供

花蓮地處偏遠,必須不斷提升緊急救護系統。

2019年底第一梯次訓練完成後,我們建置了「智慧雲端救護系統」,可同時跟縣內八家醫院連線,包含北區的國軍花蓮總醫院、衞生福利部花蓮醫院、花蓮慈濟醫院、門諾醫院、中區的台北榮民總醫院鳳林分院、南區的台北榮民總醫院玉里榮民醫院、玉里慈濟醫院、與衛生福利部花蓮醫院豐濱原住民分院。

救護車成為「行動急診室」,救護員透過即時視訊設備、回報傷患的生理數字等資訊給醫院;還能即時連線各醫院,知道哪裡還有空床、重症可送哪家醫院。所以,花蓮的醫院沒有因為傷患人數眾多而驚慌紊亂,而是清楚明快地依據傷牌輕重分送不同院所。

另一個重要的應變,是縣府衛生局的「災難醫療救護隊」結合「警消特搜隊」聯合訓練,培養默契、相輔相成;特搜隊遇到傷勢較重的患者時,醫療隊的專業醫師會在第一時間進行醫療評估及現場緊急處置,大幅提升救援速度。

救人分秒必爭,我很欣慰,先前花蓮種種防範於未然的準備,能在四月二日這天發揮價值。回首往事歷歷在目,我祈願不再發生人禍,感恩其他縣市的警消弟兄第一時間攜帶機具前來共同救援,更希望花蓮救援的經驗,能成為未來我們面對無常時的超前部署!(延伸閱讀|新北智能防災系統上線 能模擬颱風災害、提供停班課資訊

太魯閣號-救援-花蓮-智慧災防-智慧消防「警消特搜隊」與「災難醫療救護隊」聯合訓練。圖片來源:蔡哲文提供

(專欄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站立場。)


未來城市首長專欄

「未來城市」為免費城市治理溝通平台,歡迎各縣市長、局處首長投稿。稿件請寄[email protected],編輯部將視情況調整內文與標題,並保留刊登權利。

其他人也在看

你可能有興趣

影音推薦

#廣編企劃|【2023 天下城市高峰論壇 #9】新竹市交通處長 倪茂榮:改善交通,必須先做出優良示範道路|天下雜誌✕未來城市

已成功複製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