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城市品牌就像探索人生意義,在追尋過程中慢慢成形|柯文哲專欄

打造城市品牌就像探索人生意義,在追尋過程中慢慢成形|柯文哲專欄
台北市積極打造城市品牌。圖片來源:柯文哲臉書
2021-07-29
文・柯文哲 圖・台北市政府 
8870
什麼是台北品牌?這對我來說,實在是個蠻難的題目。

有人說,品牌是文化的一部分,因為它無所不在,與每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也有人說品牌是符號,更甚者是一種意識形態,如果說宗教算是一種品牌,那麼城市更是。

品牌不會突然自己迸現出來,更不會是市長說了算,跟人生一樣,我們在生命的過程中不斷地尋找意義;品牌也是在追尋的過程中,慢慢地會被形成。

還記得之前來台灣訪問的布拉格市長賀吉普嗎?他曾來台當過交換學生、拜訪過台北這座城市,也認同這塊土地,及生活在這裡的朋友。他說,自己是台北人,「不僅是宣言,也是事實。」

所以,並不是設籍台北市才算是台北人,只要你曾經在這座城市旅遊、生活、工作或成長,這一刻,你就是台北人。台北就是這樣的一座城市,讓每個人都可以創造屬於自己故事的地方。

2020士林官邸菊展以布丁狗為主題,吸引許多遊客前往。圖片來源:柯文哲臉書

一次性活動是傳奇,系列性活動是品牌

市府每年舉辦大大小小的活動至少上百場以上。我常說,舉辦一次性活動是傳奇,但是如果舉辦系列性活動,而且定期辦,那就會變成品牌。

品牌其實是在每一次過程中逐漸生成,簡單來說,品牌化就是讓活動具有「定期性」「在地性」,以及「系列性」。

舉個例來說,台北的花系列,我們就是讓市民知道,每年固定的時間他該去哪裡賞花。秋天的時候,士林官邸會舉辦菊花展、農曆年前則有茶花展。還有一個很有趣的就是內湖的樂活夜櫻季,其實那裡是當地居民自發性地去種櫻花,我不過就是晚上加上一些燈光而已,結果那裡變成網美拍照景點,也是出乎我意料之外。

柯文哲-台北市-未來城市首長專欄-城市品牌品牌化的三條件是具備定期、在地、系列性,台北花系列讓市民隨著季節時序知道什麼季節該看什麼花。圖片來源:柯志勝攝

這些台北花系列活動,我們是有策略的,像菊花是日本的國花,所以菊展就找日本駐華使館來支持、鬱金香展就找荷蘭駐華使館。說真的,鬱金香一次要種16萬盆,一株一盆,全部種起來實在很不容易,透過活動,也成功拓展了城市外交。

城區的改造,有時候也可以藉由大型活動來進行,像是杜鵑花,我已經種了50萬株了。第一年種10萬株的時候,我還跟人家抱怨說,「怎麼都沒看到花?」後來才發現,原來是台北市太大了!

到今(2021)年底會種到70萬株,杜鵑花種在城南、台大附近,周邊有很多的獨立書店,我們也跟這些書店一起辦活動,這就是策略。我想,如果有一天,我們可以做到讓日本人蜂擁到台北賞杜鵑,那我們就成功了!

做品牌、也是做(市政)服務

做品牌,不只是為了讓活動具有吸引力。

我常說,要先在地化,才有國際化,你必須讓人家一下了飛機就知道,「到台北了!」國際化並不是讓台北變成紐約,台北還是台北,台北被國際看到,是因為它有自己的特色。

去年,我們辦青山王宮祭時,辦活動放鞭炮放到市府1999客訴電話接不完。後來我們在當地做了民調,發現在地居民其實非常支持這個活動,他們認為這是屬於他們的節日,這就是「在地榮譽感」。

說真的,每年到了三月瘋媽祖,我們拼不過大甲媽祖、白沙屯媽祖萬人繞境活動,但我們有青山王祭、大龍峒保安宮保生文化祭等,這就是台北驕傲的在地特色。

柯文哲-台北市-未來城市首長專欄-城市品牌在地性的宗教慶典,讓居民產生認同,這就是在地的榮譽感。圖片來源:台北市政府

大型活動的選址,要配合都市發展規劃這個概念。這個概念,我是辦「台北燈節」的時候想到的。

你知道,以前西門町商圈逐漸沒落,後來台北燈節一辦,房租漲了50%。因為長尾效應的關係,西門町生意變好之後,不會馬上掉下去;所以第二年再辦,在西門町連續辦三年的台北燈節,就把西門町商圈救活了。

活動會帶來人潮,人潮代表錢潮,就讓這個地區活化起來,這就是活動與市民生活的關係。

此外,舉辦各種運動賽事,也是城市空間的另一種真實體驗。

這年頭體驗經濟當道,不再只是講求服務。如果你跑過台北馬拉松,你就會大概知道21K是在台北的哪些路段,也會體驗到河濱步道的微風;如果你划過龍舟,或看過龍舟賽,就會感受到基隆河與你的關係。

但關鍵是,基隆河的水不能臭,跑台北馬拉松的路要平,不能讓人跌倒,這背後都是市政服務的支撐。所以說,我們做品牌、也是在做服務。

柯文哲-台北市-未來城市首長專欄-城市品牌台北馬拉松是台北市城市觀光及城市行銷的重要活動,預計2022年取得金標籤賽事認證。圖片來源:台北市政府

善待社會上與你不一樣的人

全世界非回教國家,有哪個國家舉辦開齋節?有哪個城市會有五萬名穆斯林把火車站團團包圍,一起對著麥加朝拜?只有台北市。

我還記得,第一年我們舉辦開齋節的時候,是辦在新生南路的清真寺旁;因為腹地太小,大家全都擠到馬路上。第二年,我們改到台北車站旁的行旅廣場,場地寬廣很多,但是沒有地方可以遮蔭,到了下午大家都熱到不行。幾次檢討後,我們選在大安森林公園舉辦,環境友善多了,相信穆斯林朋友也感受到我們的用心。

柯文哲-台北市-未來城市首長專欄-城市品牌開齋節是臺北多元開放的象徵之一,不同的文化交流互動,讓臺北成為共融城市。圖片來源:台北市政府。

不只是開齋節,2019年高達13萬人參加、全亞洲最大的同志大遊行也是在台北舉辦。台北的獨特之處就在於,把民主、自由、多元、開放這些近代西方價值,融入傳統的華人社會。

我雖然不是台北土生土長,參選前也是個跟政治完全無關的台大醫生,但台北市民還是願意讓我當市長。正因為台北的多元與開放,讓不同背景、不同意識形態的人都可以在這裡落地生根,容許每個人有各式各樣的想法,只要願意去對話、去碰撞、去交流,就能創造更多不同的可能;透過這些正向的循環,讓台北成為一座多元、開放、包容的光榮城市。

你問我台北城市品牌是什麼?我的回答是:台北本來就是一個共融的社會,多元開放是台北的特色,再把台北的在地性加總起來,就成為台北的城市品牌。

對我來說,打造台北品牌的過程就是在凝聚團隊共識,讓市府團隊願意一起行動,一起把更好的服務帶給市民朋友。我心中的台北品牌,要創造的是認同感與榮耀感,我希望讓每個人都能驕傲地大聲地說出:「我是台北人!」(延伸閱讀|柯文哲專欄|我們要給下一代怎樣的台北?讓「正直誠信」成為新政治文化

(專欄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站立場。)


未來城市首長專欄

「未來城市」為免費城市治理溝通平台,歡迎各縣市長、局處首長投稿。稿件請寄[email protected],編輯部將視情況調整內文與標題,並保留刊登權利。

其他人也在看

你可能有興趣

影音推薦

#廣編企劃|【2023 天下城市高峰論壇 #9】新竹市交通處長 倪茂榮:改善交通,必須先做出優良示範道路|天下雜誌✕未來城市

已成功複製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