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城市先於智慧城市

安全城市先於智慧城市
台灣道路設計思維「以車為本」,人行道未妥善規劃,導致原應安全的斑馬線交通事故橫生。圖片來源:聯合新聞網
2022-01-07
文・李國鼎科技發展基金會董事長 王伯元(聯合新聞網)
15986
全球掀起智慧城市浪潮,台灣也不例外,包含六都在內的22縣市政府無不以打造智慧城市為政策目標。然而在追求智慧化城市之前,很多基本建設關乎人民的權利及福祉,應先務實檢討,才不會使政策流於虛而不實。道路交通就是很重要的一環。

近年台灣交通安全事故逐年攀升,傷亡人數幾乎和日本相同,然而我們的人口數卻只有其五分之一。我們的交通環境先天不良,土地面積小加上都市規畫之初就沒有妥善考量,導致道路面積及停車位問題沉痾難解。再如車種複雜、機車數量龐大,都考驗著道路規畫的合理及合用性。

國內道路工程除常坑疤不平整外,交通號誌或道路標線的規畫設立往往各自為政,缺乏全國統一準則及交通管理專業。常見在多線車道或圓環出口,直行或轉彎紅綠燈的排列違背開車人的方向邏輯,讓不熟悉路況的駕駛人一頭霧水,反應不及,增加車禍可能性。

車流安排有時也不盡合理,比如十字路口上直行車與另一方向右轉車同時可行,或是左轉車與對向右轉車均是綠燈,彼此爭道稍不留意就會造成危險;右轉汽車與直行機車發生碰撞事故更屢見不鮮。

台灣道路設計思維「以車為本」,人行道欠缺完善規畫。很多交通事故就發生在斑馬線上,除駕駛習慣需再加強教育外,斑馬線位置不當、照明不良及通過秒數過短等,常使得原應為安全的地方反成行人潛在殺手。

台灣已進入老年化社會,近年交通事故死傷,65歲以上占四成,行人交通意外死亡,高齡者更占七成左右,用路安全不容忽視。未來會有更多高齡駕駛人及用路人,交通規畫必須顧及這些人的需要。(延伸閱讀|每年130萬人死於交通意外!歐盟強制汽車加裝先進駕駛輔助系統

無障礙設施也有很大改善空間。政府及民間雖越來越重視無障礙空間的設計,但或許是認知不足,有時立意良善的規畫卻成了虛應故事。比如騎樓及人行道常見高低不平;步行空間遭占用,如小吃店擺桌椅、商店堆放商品、機車違停等更是天天可見。

再如停車場殘障停車位,數量不多,有些還過於窄小,旁邊也未畫設不准停車的保留空間,輪椅根本無法進出。公家環境已如此,私人商家空間更不用說,很多餐廳、電影院及其他公共設施,除空間狹小、無輔助扶手,連門檻都是障礙。(延伸閱讀|MaaS是什麼?解析台灣交通行動服務的挑戰與機會

騎樓-佔用-違停-無障礙空間-無障礙設施-道路安全-城市規劃台灣的騎樓、人行道常被機車違停或商家佔用,壓縮步行空間。圖片來源:新北市政府交通局網站

友善的環境不限於少數身障者專屬需求,老人、孕婦、推娃娃車的父母,或因意外造成短期行動不便的失能者,每個人都可能面臨這種「行不易」的困擾。在首善台北市都如此,其他鄉鎮就更不用說。

「無障礙設計」在美歐日等國家已擴展到「通用設計」,讓環境規畫與設計服務滿足多類型族群的需要,讓使用者用起來更自在、更有尊嚴。台灣目前也朝此方向進行,然而政策需要確實執行。例如導盲磚就未落實,斷斷續續、時有時無,甚至錯誤指引。現在以「無障礙通路」取代,盼同時滿足視障與身障者需求,雖立意良善,但如果還是虛應故事,有「形」無「實」,那麼我們離無障礙環境還很遙遠。

只有讓我們的環境安全無虞,使用空間方便友善,讓所有需要特別照顧的族群都能安全生活及參與活動,社會才會更加進步,更加和諧,這是政府的義務也是人民的權利。新年伊始,對於發展智慧城市,先從打造安全之都、友善之城開始吧!(延伸閱讀|偉大城市的最美風景:關懷弱勢的高尚市民|八角度解讀智慧城市

(本文授權自聯合新聞網


延伸閱讀

零死亡願景 借鏡歐盟為交通抓藥
專訪/王國材認交通部過去有疏失 射出3箭降低交通事故
酒駕頻傳交通部祭3方向修法 初犯致死傷沒入車輛、累犯定義延長到10年

其他人也在看

你可能有興趣

影音推薦

#廣編企劃|【2023 天下城市高峰論壇 #9】新竹市交通處長 倪茂榮:改善交通,必須先做出優良示範道路|天下雜誌✕未來城市

已成功複製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