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少收5000萬,也要留下南港瓶蓋工廠!我如何思考台北文資保存?|柯文哲專欄

每年少收5000萬,也要留下南港瓶蓋工廠!我如何思考台北文資保存?|柯文哲專欄
南港瓶蓋工廠有檜木屋頂倉庫、挑高廠房與光復後搭建的特殊天窗,深具歷史價值。圖片來源:台北市政府
2022-03-16
文・柯文哲
10808
2020年過世的文史專家莊永明老師,是個說故事的人。他曾說:「我是大歷史下的小人物,也是大時代的見證人。讀我一生,以小窺大,台灣庶民史,必不留白。」

我認識莊老師很多年了,聽他說過、唱過,也隨著他走過大稻埕。過去每到假日,莊老師就會在大稻埕進行文資巡禮,跟他走一遭,才知道每個街口埋藏著多少故事。

莊老師總在騎樓老屋前講述台北故事,也投注了畢生熱情。延續他的精神,我常在想,我們究竟該用什麼樣的態度,來對待城市裡有形與無形的文化資產?

莊永明-台北市-歷史-大稻埕-文資群裡-導覽-古蹟-柯文哲莊永明老師(右一)是時代記憶的護衛者,懷念大稻埕街區最逍遙溫暖的身影。圖片來源:柯文哲臉書

我簽了南港瓶蓋工廠全區保留同意書

2020年12月5日,南港瓶蓋工廠開幕那天,我坐在台下,腦中浮現很多關於它的故事。

南港瓶蓋工廠建於日本時期,和松山菸廠、台北酒廠、萬華台北製糖所等建築,同列為台北市首都鐵道沿線產業遺產群。而南港瓶蓋工廠台北製造所是東區門戶計畫的重要里程碑,歷經六年的紛擾,爭議終於畫下句點、正式開幕。

老實說,從歷史角度來看,我覺得留下南港瓶蓋工廠是對的。當時我想,台北市作為一座文明城市,與其多一間百貨公司,不如多留下會呼吸的綠地、有文化價值的建物,反而更有幫助。

回看南港瓶蓋工廠的紛擾,猶記得七年前,我剛上任台北市長的時候,文資團體要求我簽署南港瓶蓋工廠全區保留同意書,當時我簽了。後來我才發現,這塊地並不是台北市政府的,土地是國產署所有。

這背後還有一段故事——當初,南港土地重劃時,市府將部分國產署土地集中到南港瓶蓋工廠的位置;等土地重劃分配完成,市府才跟國產署說,那塊土地上都是歷史建物,不可以拆、也不能賣,且還要負責維修這些歷史建物。你說,這樣對國產署公平嗎?

後來,國產署狀告台北市政府詐欺,文資團體又要求台北市政府一定要保存它,市府夾在中間。那時候我在想,如果可以,我們願意盡最大力量把保存歷史建物;但現實是錢不夠,或土地根本就不是市府管的。

後來,我們終於想出一個三全其美的解決方式——換地。立法院的土地是台北市政府的,市府就用那塊地,來換南港瓶蓋工廠土地。

政府的得失,不能以金錢換算

但事情有這麼簡單嗎?

有些議員認為,立法院那塊地比較貴,兩塊土地的公告現值就差了2.3億元,這樣我們不是吃虧了。就這樣,我在議會被罵翻了。

說真的,價值從來不是用價格來衡量的;況且,要認真算的話,中央同意撥用給市府使用的土地,比我們撥用給中央的多,這筆帳到底該怎麼算清楚?

話又說回來,立法院是歷史建築,也無法做任何開發。土地交換後,立法院可以好好規劃、處理舊建築,不必凡事都來請示作為地主的台北市政府,也省了很多麻煩。

後來,我們採取的方式是互為無償撥用,變更「管理機關」,所有權不變。也就是說,未來南港瓶蓋工廠如果不做為青創基地使用,用地就要還給國產署;立法院將來如果搬家了,土地就要還給北市府。(延伸閱讀|景觀建築教授侯志仁:轉型的下一步,先解開文資認定的結|明日的中正紀念堂

有人說,市府每年因此少收5,000萬元租金。我還是要說句話,政府跟企業不同,企業追求的是利潤;但對市府來說,南港瓶蓋工廠不能爛在那裡、歷史建物也擺在那裡無法整修——不只文資團體會抗議,這也不利於城市發展。

還有一點很重要:東區門戶計畫正如火如荼進行中,而南港瓶蓋工廠正是東區門戶計畫的重要節點,且位於南港車站旁邊;活化以後,此處的收入並不會比較少。

所以,我對這裡的想像是:學生在創客教室做試驗,之後可以到南港開公司,說不定哪一天就會誕生下一個Google。我一直鼓勵年輕人創新,給他們機會試試看;這次就由市府建立平台,讓年輕人在平台上發揮最大的力量。

柯文哲-台北市-新創-青年-文資-城市發展-南港瓶蓋工廠創新城市的重要性,在於能培養、支持具有智慧資本的「新創」,讓他們不斷地賦予城市能量。圖片來源:台北市政府

在新時代彰顯舊價值,需要凝聚共識

2006年,台北市政府設立了文資審議委員會,專門審議古蹟、歷史建築、紀念建築與聚落建築等文化資產的保存工作。

從2006年到現在,台北市已經有2,298件有形或無形的文化資產。其實,文化不僅是古蹟或歷史建築,還有很多無形文化資產,像是表演藝術、傳統工藝,甚至是口述傳統,我們都透過各種方式保存下來。

後來,我把文資審議委員會改成公開透明的形式;因為我想,如果我們都無法通過文資審議委員會那關,就更無法說服民眾,而公開透明是唯一之道。

我的態度是,不管喜歡或不喜歡,透過一個SOP或制度來規範市府內部,也規範外部行為,並建立一個依法行政的社會,這就是我的目標。

在文化資產的保存議題中,往往有很多不同立場與意見的人,我還是要說:「城市的進步不是犧牲歷史而來的,而是找出新舊並存的方法。」

至少,我做到當初的承諾了。(延伸閱讀|打造城市品牌就像探索人生意義,在追尋過程中慢慢成形|柯文哲專欄

(專欄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站立場。)


未來城市首長專欄

「未來城市」為免費城市治理溝通平台,歡迎各縣市長、局處首長投稿。稿件請寄[email protected],編輯部將視情況調整內文與標題,並保留刊登權利。

其他人也在看

你可能有興趣

影音推薦

#廣編企劃|【2023 天下城市高峰論壇 #9】新竹市交通處長 倪茂榮:改善交通,必須先做出優良示範道路|天下雜誌✕未來城市

已成功複製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