蓋了十餘年的爛尾樓,為何非救不可?中央大學大禮堂獲獎記事

蓋了十餘年的爛尾樓,為何非救不可?中央大學大禮堂獲獎記事
中央大學多功能大禮堂如一顆松果靜臥校園,與右側的教學研究綜合大樓相連。圖片來源:JJP潘冀聯合建築師
2022-04-19
文・潘冀(建築師) 圖・JJP潘冀聯合建築師
52337
2022年,同事不斷傳來好消息,本所負責設計的「中央大學多功能大禮堂」不僅獲得IDA國際設計獎銀獎的肯定,同時受到國內外相關建築雜誌及大眾媒體的報導;連甚少報導台灣建築近況的以色列專業建築網站Archijob,都以希伯來文撰文刊登。

被國際肯定的台灣建築作品,卻曾是紀錄不良的公共工程

手機裡傳來年輕同事在FB與IG貼出的分享訊息,寫著「建築之路漫漫,JJP秉持初衷,築夢踏實而行」,我的心中卻是五味雜陳;在看似風光的作品背後,卻是不為人知的殘酷事實。

這個建築專案前後歷經四家不同的營造廠施作,前三家都是在合約施作期間解約或倒閉,留下難以收拾的殘局。從設計到完成,本案歷經十餘年。

正面的欣喜與負面的思緒如潮水般的湧上心頭。還好,多年的建築師歷練讓我擁有一套有趣的水龍頭理論——將思緒鍛練得像開關水龍頭一樣,可以隨時切斷負面想法,讓我們暫時打開正面思考的水龍頭,專注於設計的美好⋯⋯

中央大學禮堂-多功能大禮堂-松果-展演中心-建築-潘冀中央大學多功能大禮堂以松果為設計意象,為目前台灣大專院校及桃園市最完備的展演中心。

綠茵上的「松果」,是全台大學最完備的音樂廳

從空中俯瞰位於桃園中壢的中央大學,校園中軸線的綠茵草坪上,橢圓形的大禮堂猶如一顆靜臥的松果,層層包覆的屋頂猶如松果鱗片,循序連結原有的校園紋理,成為永續發展的凝聚核心。嶄新的建案包含兩大建築體,分別是承載著松果意象的多功能大禮堂,及與之相連的教學研究綜合大樓。

最初拜訪校園之時,我們注意到,基地被大片綠意盎然的松樹林所環繞;而中央大學以「松」立校,本案擷取「松果」孕育智慧種籽之意作為設計理念。橢圓形大禮堂裡外皆以疊覆的松果作為概念發展,玻璃帷幕引入自然天光,從通透開放的大廳望出去,鬱鬱蔥蔥的松林在陽光中灑落斑駁的樹影,令人心曠神怡。

設計上特意以三種不同深淺的木質色鋁板,來模擬松果自然色澤,打造具有層次變化的屋塔外觀,顯現出「松果鱗片」效果。

松果意象由屋頂延伸至主體之大禮堂,以循序漸進的空間層次來傳遞渾圓雍容的內涵意象;兩側牆面以溫潤木紋的質感,表現松果鱗片般的層次鋪陳,並透過燈光設計來烘托松果的立體感。

中央大學-大禮堂-多功能大禮堂-松果-設計-建築-潘冀禮堂兩牆面表現出松果鱗片的層次,並透過燈光塑造立體感。

大禮堂內牆的摺疊不僅是為了美學考量,更經過嚴謹的聲學考量,坐席能容納1,500人。除了作為演講、集會場域之外,更能夠滿足各類型戲劇、音樂表演的多元需求,是目前全台大學院校當中,最為完備的音樂表演廳。

大禮堂的背面是另一個面向大草坪的戶外舞台,可作為演唱會等活動場域;特別的是,室內禮堂和戶外舞台可以同時舉辦表演,增添活動安排的豐富性。

這個符合專業規格的表演場地,不僅作為校內教學與表演活動使用,亦成為大桃園地區的文藝殿堂,肩負地方藝術展演與文化交流的教育使命。

中央大學-禮堂-多功能大禮堂-松果-戶外舞台-草坪-建築-潘冀大禮堂背面可做為戶外表演舞台,周圍草坡成為最佳聆賞位置。

最低標惹議,歷經三家營造廠仍不成

回首設計過程,這個作品是本所在2008年底,金融海嘯造成全球經濟動盪之下,咬牙參加公開競圖所贏得的案子;以當時預算約新台幣五億多元而言,規模不小。

由於基地位於中央大學校園中軸線上最重要的位置,而且需求中除各種大大小小的教學、研究、會議、公共休閒等空間之外,還包括一個可容納1,500餘人的大型集會、戲劇表演、音樂演奏廳,這是本所成立多年來一直想拓展設計的大型文化設施。

因此,雖然明知相對於複雜的設計需求,經費十分拮据,仍然竭盡全力以赴,希望能為中央大學及桃園地區建造一個可引以為榮的文化殿堂。

本案屬於公共工程範疇,而當時又適逢最有利標之招標方式曾產生弊端,引發爭議;導致公部門規定,必需採用最低標的方式來決定營造廠。

眾所週知,國內營造廠先前經常有低價搶標之不怕死心態,總是先得標再說;加上全球金融海嘯的陰影依然籠罩,乃至本案歷經三家營造廠,施工途中都無以為繼,或因周轉不靈而無法支撐,進而解約或倒閉。

直到第四家桃園起家的優良營造廠,抱著必成的決心,不畏困難,與本所並肩作戰,不計代價收拾殘局,才將本案完成至現今所見之景象。

中央大學-多功能大禮堂-爛尾樓-建造過程-建築-潘冀工程途中屢次面臨營造廠解約、倒閉,禮堂差點成為「爛尾樓」。

工程中間更換營造廠,是建築師最大的夢魘。因為,放棄的營造廠多半因突發重大財務問題,以致施工現場胡亂棄置、倉皇而逃;建築師需要重新盤點工地已完成、未完成之品項工料,重新製成新的發包文件,供業主公開招標。

參與本案之設計、監造同事,十多年來不辭勞苦、前赴後繼;就在第三家營造廠再度因他案公共工程付款太慢而週轉不靈,宣告倒閉時,所內同事終於再也忍不住,提出建議——本所是否考慮放棄本案,朝與校方解約的方向進行?

依照當時的合約規範,已經符合解約條件。(延伸閱讀|聖母院怎麼重建?打造台北最貴豪宅的法國建築師公開設計圖:在屋頂儲綠電、種蔬果

人人有權責備這棟建築,唯獨建築師不能

同事傳來網路消息,中央大學每年的畢業生都苦等不到大禮堂落成,一等就十年,大禮堂完工遙遙無期。在台灣,多的是蚊子館與爛尾樓,你我早已屢見不鮮,多一棟、少一棟,有誰在乎?

只不過,每個孩子都是父母的心頭肉;而建築,就是建築師的孩子。想到這裡,那令我自豪的「水龍頭理論」,卻無法緊緊關閉思考的龍頭。

思緒滴水涓流中,我反覆思量:如果本案無法完成,將會在中央大學中軸線上最顯眼的位置,出現一個如廢墟般的爛尾樓——對中央大學、對事務所,將會是一個難以接受的敗績。這種紀錄,將如何影響校園景觀及事務所長遠之形象、思維與信心?

所幸學校很有理想及擔當,時任校長(已是我們開始設計以來的第四任校長)召集總務長、營繕組及會計主任,和我們配合,一起奮鬥。

經過掙扎思考後,本所決定再作一次努力;盤點使用執照期限及尚須追加之經費等因應之道,向校長、總務長、營繕及會計承辦人員報告,攜手積極邀約在地的優良營造廠,一同排除萬難,終於看到最後的成果。

就在本案以作品之姿登上台灣《建築師》雜誌封面,屢被國際專業建築媒體報導,甚至得獎之時,殊不知,這些專業肯定依然無法通過刻板的國內公共工程的審查門檻。

由於過程中解約與廠商倒閉所引發的工程延宕,導致本案無緣參加國內有關公共品質的獎項審查及競賽;這對堅持到最後的所有工地同事、合作夥伴及營造廠,都是一大諷刺。

對我而言,按部就班從事建築設計監造是理所當然;能將爛尾樓變成作品,才是真的值得表揚。(延伸閱讀|龔書章:面對時代和社會,別讓「建築師公會」繼續缺席!

中央大學-多功能大禮堂-建築師-雜誌-封面-建築-潘冀中央大學大禮堂完成後登上《建築師》雜誌封面,並受到國際矚目。

不被放棄的「孩子」,不放棄的傻學精神

歷經本案十餘年的歲月,或許有些氣餒,覺得自己有點太傻,但是,卻不失志。

近年來,各大企業皆在提倡ESG理念,期待透過環境(environment)、社會(social)、治理(governance),三大面向來提高企業的韌性,達成永續發展的目標。容許我引用現在學校多已不讀之寶藏經典,四書當中,中庸第22章:

「唯天下至誠,為能盡其性;能盡其性,則能盡人之性;能盡人之性,則能盡物之性;能盡物之性,則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則可以與天地參矣。」

兩千多年前,先賢至聖所看到的ESG願景,是在天、地中盡人之力而有所立,這不就是建築所追求「天時、地利、人和」的情境?

一棟建築能夠驕傲矗立於大地之中,發揮專業功能,造益於世人;建築師何其有幸能參與其中,傻傻地盡一己之力,就能產生長遠的成果,何其美哉!

建築師不能只是關起門來自我感覺良好,只在順境中自由揮灑創意就好;面對現實的議題,都要運用專業經驗做正確的評估,透過「踏實著手、正向思考、面對問題」,才可以「贊天地,化育萬物」,達到「與天地參矣」之天職。

希望這個不放棄的「傻學」精神,能夠進入你我生活之中,成為我們從事美學設計的工作中、自然展現的力量——因為,每件作品都有它獨特的時空背景,都是我們不放棄的孩子;「爛尾樓」與「作品」的距離,只在一念之間。

其他人也在看

你可能有興趣

影音推薦

#廣編企劃|【2023 天下城市高峰論壇 #9】新竹市交通處長 倪茂榮:改善交通,必須先做出優良示範道路|天下雜誌✕未來城市

已成功複製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