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機器人開刀,除了擔心安全,更該擔心隱私

給機器人開刀,除了擔心安全,更該擔心隱私
病歷數位化、掛號自動化就是智慧醫院?彰基經驗指出,智慧醫院的關鍵是智慧管理。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2018-08-20
文・陳穆寬
11299
彰化基督教醫院從數位自動化開始準備醫院系統轉型,如今在轉型為智慧醫院,到底差別在於哪裡?大數據、AI機器人醫生難道就是智慧醫療的未來?

彰化基督教醫院8年前開始結合AI,規劃建設員林基督教醫院,2015年員基落成啟用,台灣醫療界眼睛為之一亮,「原來智慧醫院是可以這樣打造的」。

到底什麼是「智慧醫院」?數位化病歷、整理大數據讓AI機器人學會診斷治療病人就是嗎?

其實機器人是否運用在智慧醫療,仍值得探討。這與其他行業在生產線、販賣現場使用機器人不同,當AI機器人運用到病患身上,即牽涉到患者生命與個資,即使民眾越來越能接受醫師使用機械手臂開刀,一旦改為機器人來為病人開刀,恐怕病人和家屬都會擔心,且隱私安全更是最難做好的。

智慧醫療不是讓機器人當醫生

不少科技公司躍躍欲試把AI機器人帶進醫療界,將AI智慧醫療視為醫療創新產業,然而科技公司不一定了解醫療與病安。因為智慧醫療不光只是探討機器人或是其他設備硬軟體(如:電腦ICT、大數據分析、人工智慧/機器學習、物聯)的建制,最重要的是在預防醫學、疾病診療、疾病診斷幾個智慧醫療未來發展方向上的智慧管理。

隨著AI技術進步,搭配龐大資料重整以及數位化病歷記錄方式,技術與設備提升讓醫療從遠端看診、衛教到院內人力編整,都能讓院內外的治療效率更高、更有效。

i-Stroke(中風臨床決策支援系統)為例,當彰基體系任何一家醫院收治疑似中風病人時,24小時輪值的神經科醫師可使用 i-Stroke,立即從彰基所有體系醫院「病歷雲」篩選出溶栓治療禁忌病史,讓醫師快速而且精準做出醫療處置,減少中風溶栓治療的出血風險,維護整個體系中風治療的品質和病人安全。

不只彰基從傳統醫院轉型,系統下的員林基督教醫院更是從零自硬體建築開始打造智慧醫院。彰化基督教醫院提供。

智慧醫療重管理,醫病互動、人力配置都是關鍵

除了協助診斷,智慧醫療系統都能透過手機或裝戴式行動裝置,向遠在國外的病患,發出提醒以及提供醫療諮詢。團隊更進一步研發新功能,以後患者只需拍下食物照片上傳,智慧醫療系統就能判斷可否食用、食用量、計算熱量,不必等到病人吃下肚才做衛教。

智慧醫療系統更能重整醫護人員工作配置與管理。「電子床頭卡」連結醫院電腦系統,具備呼叫鈴、點餐、上網等多功能。病人點按面板上的呼叫鈴,彰基從護理師到達病人面前的時間長短,可以發現護理人力、個別工作能力的問題並加以改善。

彰基團隊很早就開始嘗試智慧醫療的工作模式,自2003年起先建置「糖尿病遠距監控管理系統暨隨身照護系統」,2014年更進階設立糖尿病遠距健康管理平台與APP管理系統。目前彰基醫系現有9家分院、約900名醫師和8000多名醫護員工都投入智慧醫療建置,希望能帶起台灣的醫院與科技產業合作,開創出台灣特有的智慧醫療產業。

AI以等比級數的速率成長,未來3年變化絕對超越過去10年,可預見AI變化持續帶來的機會和衝擊,讓醫院必須與外部產業更密切結合,優化醫療作業、輔助醫療決策,改變既有的醫療照護模式,提升醫療照護整理品質。

(責任編輯:程遠茜)

【專欄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

延伸閱讀

幫眼睛拍張照,就知道生什麼病──中國醫療新創顛覆看診台荷混血智慧內褲 拯救女性產後漏尿困擾不到40歲的「波士頓最火紅創業家」盧冠達 用大數據顛覆製藥

其他人也在看

你可能有興趣

影音推薦

#廣編企劃|【2023 天下城市高峰論壇 #9】新竹市交通處長 倪茂榮:改善交通,必須先做出優良示範道路|天下雜誌✕未來城市

已成功複製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