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行二行三公辦都更案」,看公辦都更與城市的遠見

從「行二行三公辦都更案」,看公辦都更與城市的遠見
「行二行三公辦都更案」連結西區門戶計畫至華山文創園區,具備活化城市公共空間的潛力。此為基地建築模擬圖。圖片來源:JJP潘冀聯合建築師
2022-12-26
文・潘冀(建築師) 圖・JJP潘冀聯合建築師
19669
都市更新,一直是台灣城市發展上的重要課題,綜觀全球,每一座城市勢必會面臨更新;但如何更新,如何兼顧城市發展、環境美學、歷史、私利與公利,一直是都市更新必需面對的課題。

不要數字要城市設計

巴黎、倫敦、紐約⋯⋯當全世界各大城市的更新,都在有完備計劃中,依據城市設計的架構下進行之時,在台灣,我們卻看到政府推行的都市更新,喊出的永遠只是數字——多少處更新、幾億元的投資案、多少單元的擴充。政府不斷以各種方式給出更高的獎勵容積,都市更新淪為建商主導,鼓勵私人利益的房地產式更新模式。

都市更新,理應有城市設計的宏觀思維,有計畫、有系統地進行。本所在2022年11月受邀參與設計的「行二行三公辦都更案」,嘗試依循公私兩全的架構——由政府主導,歷經多年與在地居民的整合,並有統合性設計思維,要求延續台北市的都市空間之脈絡紋理。

「行二行三公辦都更案」基地,位於台北市西區門戶計畫至華山文創園區這個城市軸線上,連結了從台北車站商業區,到近年具有相當重要文化資訊產業的華山1914、光華商場一帶,基地南面也是國家核心的行政辦公區域。

獨特的基地條件,使這個案子不能僅追求容積數字的房地產都市更新,更肩負著更新、活化、創造城市公共空間的使命。

jjp潘冀聯合建築師-城市規劃-都市更新-公辦都更-台北-永續城市-行二行三公辦都更案行二行三公辦都更案分為「行二行三」與「臨沂段」兩基地。圖片來源:內政部

城市設計創造生活願景,都更是否更令人期待?

「行二行三公辦都更案」將是全國重要的災害應變中心,更新後的街廓,也保有一部份住宅社區供原地主與出資人分回。在不同的使用機能架構下,透過建築設計的規劃,讓政府辦公區域集中在建築上部,並創造屬於政府機關間的共享空間;地面層盡可能開放,讓住宅及市民共同活動的商業、育樂空間等,能與城市廣場結合。

面對基地的特殊條件,建築師思考是如何讓住民、政府工作人員,甚至市民一同悠遊於城市空間;且能共享共榮,同時以整體都市設計,延續西面的商業行為與東側的文化藝術,讓廊帶上的廣場節點充滿活力與生命力,在不同時段、季節呈現它獨特的活動及氛圍。

jjp潘冀聯合建築師-城市規劃-都市更新-公辦都更-台北-永續城市-行二行三公辦都更案政府部門行政辦公區域將有機關間的共享空間。

城市設計,創造著日常生活的光景,讓開放的都市空間充滿不期而遇的活動,與豐富多元的使用性。除了傳達「生態、生活、歷史、教育」主題來創造廣場上的活動,也透過住宅區地面層的店舖及辦公區商場,延續西面台北車站過來的商業活動能量。

重新規劃後的巷弄街廓,以15米、18米、32米的尺寸,可容納自然生態、不同規模商業行為、社區互動及市民生活;從華山1914而來的藝文活動有機會延續至基地上,成為慶典、里民活動、日常生活的互動空間,讓地面層同時保有開闊視野也兼顧隱私。

jjp潘冀聯合建築師-城市規劃-都市更新-公辦都更-台北-永續城市-行二行三公辦都更案商業活動、慶典、日常生活的城市廊帶,讓城市充滿生命力。

在傳統台灣社會裡,巷弄文化是常民生活中熟悉的場域,例如鼓鑼震天的神明遶境、喧囂繁華的街邊市集、老榕樹下三五成群下棋聊天的悠閒時刻⋯⋯如果這些城市記憶能被留存,我們便能在新的場域裡,延續屬於在地的生活方式。

jjp潘冀聯合建築師-城市規劃-都市更新-公辦都更-台北-永續城市-行二行三公辦都更案容納慶典、居民與市民活動的城市廣場,讓新舊記憶共存,延續在地的生活方式。

又如這段描述於1960年代、步登公寓開始盛行時的景象:「我們可以不再忍受蚊蟲,不再居住在潮濕昏暗的矮房之中,不用害怕天然災害所帶來的損害⋯⋯」假使都市更新能透過更有願景的規劃,創造更優質的生活環境,而不只是製造陌生而冷感的城市空間,或僅為提升房產交易銷售總價,那都市更新是否會更令人期待?(延伸閱讀|開發新街區,卻抹去舊情感?都市開發的景觀觀點:保存人地互動而生的場域

永續,就等於犧牲嗎?

2015年聯合國通過「永續發展目標」(SDGs),近年各大企業及開發機構也開始強調ESG,提出各種面向的永續經營方針。而我們所面對的,是高強度城市發展下日益嚴重的都會問題——生活質量下降、經濟發展成本上升、土地資源緊缺、生物多樣性銳減⋯⋯接踵而來的空氣汙染、噪音、密度、精神壓力,亦伴隨著未經妥善規劃的高密度城市,一併產生。

透過限制、再分配的永續環境是否能被貫徹?永續環境的推進,是否只有當資本足夠龐大時,才能達成?

面對都市更新,建築師也在思考城市的再生,是否也能一同面對下一個50年。有沒有一種可能是,透過設計規劃來應對永續環境的問題?創造有生活想像的空間環境,讓大眾都能在無意識間開始享用,並且因環境的美好而彼此約束、持續守護?

jjp潘冀聯合建築師-城市規劃-都市更新-公辦都更-台北-永續城市-行二行三公辦都更案辦公棟間的生態空中綠境讓人們充滿活力。

這樣的改變,遠比以政令限制來的有效且有益。都市更新後的建築及城市空間,擁有改變城市的機會;當城市空間是友善待人且尊重自然生態,而建築內的空間不只是解決機能需求,並與生態共存之時,人們有機會參與其中,以非常自在且自然的方式來改變。

「親近自然,走進自然,成為自然!」當空間有了願景,永續環境將有機會實現;城市空間所塑造的氛圍,將成為人們投身走入其中的動力。(延伸閱讀|將自然生態移植到現代城市 新加坡樟宜機場能,台灣能嗎?|林一平專欄

擁有願景的都市更新

都市更新,不是漫無計畫、不斷追求更高容積的片段式更新,而應有願景、有規模、有規劃的都市再生。政策也不該順應於不斷追求快速更新、數字效益的政績,城市應當具備更長遠的願景;有了願景,才能創造多元、有序與環境共生的生存環境;有了計畫,才能有系統地推動更新,而非讓城市如補丁般充斥大量無序的建築商品。

執政者應當帶頭,在持續推動城市活化的同時,確保城市的特色與品質;有系統地整合,並讓專業者參與城市的設計規劃,創造出屬於我們文化與社會的城市樣貌,讓都市更新擁有大眾皆能體認、並引以自豪的生活景致。

「行二行三公辦都更案」有機會作為示範性的城市公共開放空間,一個屬於市民、社區、社會文化的公益性城市場域,隨著城市願景的落實,帶動並示範國內大型規劃的都市更新,這也是本所參與競標最主要的宗旨與期望。(延伸閱讀|科技與永續,如何使舊廠房再戰30年?高科技廠改造三大趨勢|JJP專欄

其他人也在看

你可能有興趣

影音推薦

#廣編企劃|【2023 天下城市高峰論壇 #9】新竹市交通處長 倪茂榮:改善交通,必須先做出優良示範道路|天下雜誌✕未來城市

已成功複製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