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趨勢:從線性經濟到循環經濟|社宅未來進行式

全球趨勢:從線性經濟到循環經濟|社宅未來進行式
台灣跟上國際趨勢,營建業者打破線性經濟的思維、提高建材使用效能,逐步導入循環經濟。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2023-04-25
文・徐志維(國家住宅及都市更新中心專員)
13568
循環經濟是什麼?

妳/你或許有過這樣的經驗,走在大自然裡,正在享受美景和芬多精時,下一秒卻與滿地的垃圾不期而遇。這些破壞美景的垃圾,來自缺乏公德心的民眾,也源自傳統的線性經濟模式。

「線性經濟」模式是什麼?這是指在工業社會裡,人類活動與製造物不斷重複「獲取、生產、消費、丟棄」的過程。

此處的製造物大至建築物,小到塑膠袋,使用的是不可再生的能源,往往還不耐用或容易被淘汰、其廢棄物又難以分解再利用,整個物品的生命過程中可能還伴隨各種汙染物與溫室氣體的排放。

因此,線性經濟是一種不斷消耗地球有限資源、製造有害環境物質的經濟模式。按照當前人類消耗資源並產出廢棄物的速度來看,地球的未來將走向資源耗盡的終點。當前的能源危機、環境超載與極端氣候的反撲,無一不與這種模式息息相關。

面對日益嚴峻的氣候、能源與生態等威脅,以循環經濟替代線性經濟的倡議在國際社會日益受到重視。循環經濟試圖翻轉線性經濟的框架,透過設計與創新使人類的製造物在每一個生命週期階段,都能做到降低資源損耗、重複性使用、減少廢棄物、資源價值最大化,即使製造物使用期限終了,其殘餘也能被用於新的用途。

線性經濟-社會住宅-永續-SDGs-循環經濟-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永續建築-回收-營建循環經濟(右)試圖翻轉線性經濟(左)的單向模式,讓生產和消費形成循環。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循環經濟讓生產和消費形成再生不息的循環,不再只有索取與破壞。當然,改變習以為常生產與消費方式並不容易,需要每個企業與個人持之以恆的實踐。事實上,台灣從中央到地方政府,這幾年正透過一棟棟社會住宅的興辦,在住宅領域發動一場循環經濟的寧靜革命。

循環經濟與社會住宅

台灣社會住宅建設起步較晚,迄2016年全國社宅存量約有8,000戶,不及總住宅存量的0.1%。為回應國人的居住需求,從中央到地方這幾年無不卯足全力興辦社會住宅。另一方面,社會住宅同時也是少則百戶、多則數千戶的大型社區,適合做為政府各種設計營造、居住文化實驗創新的場域,其中也包含在住宅部門落實循環經濟的嘗試。

改變既有經濟及生活模式絕非易事,這在與家家戶戶緊密相連的住宅領域更是如此。想要引導眾多家庭、企業與社區組織共同做出改變,除了通過決心與毅力,更要對現實中民眾和產業的經濟與社會行為有深刻的理解,並擁有勾勒未來生活藍圖及協調各部門合作的能力。

從規劃、設計、興建、營運到拆除重建,一棟住宅的生命週期往往長達數十年、甚至百年,其中與循環經濟相關的至少就有建材、設備、家具等使用最佳化、效能、再利用、節能、減碳及延長建物生命週期等重要課題。

做為社會住宅建設的後進國家,台灣正好能借助國外經驗為他山之石,同時援引國內近年在建材、設備與家具等相關領域實踐循環經濟的經驗,做為社會住宅推動參考。例如在規劃與營建階段採用循環建材及模組化,在營運維護階段則可藉由優化空間使用效益、減少管理及維修成本,並延長住宅使用壽命等等。

下面將介紹在社會住宅不同的建築生命階段裡,國內外已有哪些落實循環經濟的做法,一起來前瞻台灣住宅的未來進行式。(延伸閱讀|深度專題|「8年20萬戶」社宅縣市進度成績單

營建導入循環經濟思維

根據國際組織「循環經濟」(Circularity)的〈2020年循環缺口報告〉(Circularity Gap Report 2020),顯示全球近91%的原物料無法回收再利用。除了金屬與塑膠的循環率較高外,營建廢棄物中有90%以上的磚瓦、60%的混凝土與90%的木材都沒有被回收使用。如何提高營建廢棄物等原物料的回收率是急需要面對的重要問題。

營建廢棄物-回收率-社會住宅-永續-SDGs-循環經濟-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永續建築-回收-營建為了提高建材回收率,歐美、日本已擬定目標及技術,減少製造材料的碳排量。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為此,歐美國家已設定建材回收率,在新建物起造時需要使用三至四成的再生混凝土磚、再生木材等回收再利用的再生建材。而日本已在2000年制訂出「營建廢棄物回收利用率80%」的目標;此外,也透過預鑄混凝土、高壓蒸汽輕質混凝土(ALC)等新技術,在結構同樣穩固的條件下減少建材重量,達到結構輕量化的目的;因施作精準,也降低了製造材料時的碳排量。(延伸閱讀|91%廢膠沒回收!台灣香蕉莖纖維如何取代塑膠?|地方創生案例:高雄旗山

台灣社會住宅的建築現場,也在積極提升建材使用效能,創造建材重複使用的可能。

例如台北市的南港機廠社會住宅,從工地辦公室等工務所開始,便採用「以租代買」:工程結束後原應拆除廢棄的工務所由租賃業者拆卸回收,在下一次工程重新組裝使用;材料與設備方面,則透過安全的結構載重減量、乾式輕隔間等設計,提高建材使用效率,並配合「建材銀行」「建材護照」概念,優先使用可回收建材與循環建材。

國家住宅及都市更新中心(簡稱住都中心)是中央成立推動住宅業務的機構,中心要求所興建的建築需全面取得綠建築標章。綠建築標章評核的九大指標中,與循環經濟直接相關的包括日能節能、二氧化碳減量、廢氣物減量與水資源等多項指標。透過減少施工廢棄物,以更乾淨、更環保的營建施工來興建社會住宅,期望能有效減少營建廢棄物的製造。(延伸閱讀|韓國:國際居住議題的響應與在地實踐|永續及韌性的亞洲未來建築

繼續閱讀:社宅的未來進行式系列

#1 全球趨勢:從線性經濟到循環經濟
#2 新加坡組屋:以模組化取代客製化的高效工法
#3 林口社宅:家電傢俱的以租代買實驗
#4 歐盟模式:綠色公共採購再進化

深度專題|「8年20萬戶」社宅縣市進度成績單

其他人也在看

你可能有興趣

影音推薦

#廣編企劃|【2023 天下城市高峰論壇 #9】新竹市交通處長 倪茂榮:改善交通,必須先做出優良示範道路|天下雜誌✕未來城市

已成功複製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