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專題|「8年20萬戶」社宅縣市進度成績單

歐洲社宅破15%,台灣不到1%!為何台灣起步慢、數量少、阻礙多?

台灣為什麼需要社會住宅?

2022年金融聯合徵信中心統計,台灣房屋首購族年齡已較十年前晚了五歲,從30多歲增至40歲。

薪水漲不動、房價止不住,30不再能立。但不只年輕人買不起房,弱勢族群更只能蝸居在危老住宅,甚至非法違建。

2014年,社運團體號召夜宿豪宅「帝寶」前仁愛路三段,雖難複製1989年「無殼蝸牛夜宿忠孝東路」萬人怒吼盛況,但終於喚醒中央。

沈睡多年的台灣社宅制度突然邁開大步,2016年,總統蔡英文祭出租金補貼、包租代管與社會住宅三大居住政策;「八年20萬戶」只租不售的社宅先讓民眾居有定所,再補齊社會福利的空缺,拉起一道社會安全網。

2016年,立法院再通過《住宅法》修正案,立下社宅「只租不售」;2021年,社宅弱勢保障比例再提升至40%。

台灣社宅政策急起直追,但仍大幅落後國際。早在工業革命與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歐、美、日、韓等國便分頭啟動社宅興建計畫,歐洲社宅佔比已超過15%,美、日也在5%以上。台灣直到2010年,五都市長選舉政見才初見「社會住宅」四字,至今仍佔住宅存量不到1%。

全台社宅都在趕進度,「八年20萬戶」的承諾已完成多少?保障居住權只是基本,各國如何透過社宅,守住社會正義?

製作/未來城市編輯部 首圖來源/Shutterstock
2022-09-15

台灣已有多少社會住宅?

台灣八年要蓋20萬戶社宅,各縣市的興建進度如何?

社會住宅FAQ

Q:各國為什麼開始蓋社會住宅?

A:19世紀末歐洲工業革命,大批民眾搬進城市,導致住宅短缺、衛生環境崩壞,隨後爆發霍亂大流行;英國政府決定出手建造社會住宅(social housing),同步改善居住與衛生問題。而亞洲國家則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啟動社會住宅計畫,解決弱勢民眾無家可歸的困境。現代的社會住宅也以弱勢優先,並提供支持及培力,讓遭到住屋市場排擠的民眾快速減輕生活成本、妥善連結社會資源。


Q:各國的社會住宅佔了住宅總存量的比例?

A:歐洲國家社宅比例明顯領先,如荷蘭(29.1%)、英國(16.6%)、丹麥(19%)、芬蘭(18%)、瑞典(18%);亞洲與美國社宅佔比只有個位數,如韓國(6.3%)、美國(6.2%)、日本(5%)、新加坡(8.7%)。


Q:台灣現在的社會住宅夠住嗎?

A:據內政部2022年第一季統計,台灣已完工與已發包興建的社宅,僅佔住宅存量0.64%。 社會住宅推動聯盟推動台灣居住正義議題多年,他們認為,先進國家社會住宅比例的低標是5%,台灣還遠遠落後。從中籤率來看,雙北未破7%,較容易抽中的桃園與台中,也只有19%與18%,可見民眾需求遠大於政府供給。


Q:台灣應加蓋多少社會住宅,才能滿足社會的需求?

A:依據台灣《住宅法》所涵蓋的社會與經濟弱勢族群,台灣需要超過24萬戶社會住宅,這還未納入青年與一般家庭。社會住宅推動聯盟估算,若以現行法規制定的四成保障名額,台灣至少需要62萬戶社會住宅。


Q:社會住宅除了提供居住空間,如何串連社會安全網?

A:過去,台灣政府提供低於市場價格、出售型的「國民住宅」,導致抽中國宅者如中「樂透」的亂象,且低收入戶仍難以購買。若直接補貼租金,也難解決弱勢需要的無障礙空間、歧視等問題。但社會住宅提供更多元、租金低於市場平均的住宅型態;讓居民能先穩定入住,再透過社會福利機制,獲得所需的社會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