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勝於重罰!79%急診醫護曾受暴力威脅,「退火小組」才是解方

預防勝於重罰!79%急診醫護曾受暴力威脅,「退火小組」才是解方
2006年「台灣急診醫學會」的調查指出,全台近八成醫護人員曾受暴力威脅。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2023-05-15
文・李建璋(台大急診醫學部臨床教授)
13971
幾年前,民代掌摑護理人員的事件記憶依舊,近期又聽到一個醫療職場暴力的不幸新聞——三總神經科顏醫師因堅持巴氏量表的標準,鼻子遭受高壯家屬直拳攻擊。

每一種職場都可能發生暴力,但醫院暴力事件的風險比其他職場高五倍;其中,醫療暴力發生率最高的場所,就是急診室。

根據2006年「台灣急診醫學會」調查分析,台灣有79%急診醫護人員曾受暴力威脅,有37%曾受到暴力攻擊。暴力攻擊發生原因,通常都來自於病患不耐久候、醫療結果不盡人意、護理師因病情需要約束病患、醫師拒絕不合病情的治療或住院,或不願配合開立診斷書申請保險等,導致病人和家屬心生不滿,暴力相向。

一聽到這種事件,大家總是義憤填膺,膝反射的想法就是蒐證究責、增加攝影機,加強保全反制能力、警民連線、立法提高罰則等。十多年前掌摑事件後,「醫療法」修正提高罰金和罰責,但醫療暴力事件有明顯減少嗎?這一次拳擊事件後,各方再度研議再提高刑責,但真能有效杜絕醫療暴力事件嗎?

沒有一個醫護人員希望被打後,還要經歷一長串法律程序爭取正義;也沒有一位受害醫護能因加害者道歉或受罰,內心創傷就得到平復。醫護被打以後,不只是皮肉的痛,心理創傷為害更久遠;輕者會改變醫師的醫療模式,轉為防禦性醫療;重者會造成創傷後症候群,甚至可能萬念俱灰,結束職涯。即便對加害者施以嚴刑峻法,又於事何補?

台大雲林經驗:一年內急診暴力降至近零

醫療暴力何解?我必需說:重點是預防,不是事後處罰。

我不反對提高處罰或刑責,但這只是讓憤怒群眾有個宣洩管道,對醫護當事人的實質保護效不大。醫療暴力各國皆有,醫療暴力的處理已發展成一門科學,核心理論是「早期降溫,勝於事發反制」。

簡言之,醫療暴力的發生並非瞬間一觸即發,而是一個衝突漸漸升高的過程;第一個時期是言語衝突,第二個時期會有非語言徵象,例如怒目相向、作勢攻擊;如果這個過程沒有適當降溫,繼續升高衝突就會進入第三時期,釀成暴力攻擊。相反地,若能在前兩階段就給與適度疏導和降溫,暴力衝突就不至於發生。

醫病關係-暴力威脅-醫護人員-醫師-護理師-暴力-醫療暴力-急診室暴力-台大醫院-雲林分院-急診室急診室是處置緊急傷病患的第一線,也是最常出現醫療暴力的場所。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七、八年前我擔任台醫院雲林分院急診主任時,急診暴力頻傳;當時在院長王崇禮支持下,我們依照這個理論研議,成立了「全院白色小組」——醫生或護理師只要意識到言語和肢體語言的警訊,就立刻撥打專線,醫院就會開始廣播「白色一號」與暴力事件位置,白色小組成員就會像急救小組一樣,立刻趕到現場。

你可能以為,小組成員是醫院雇用的保全霹靂小組,能立刻壓制滋事份子?其實不是,小組成員是行政總值、值班護理長與保全;他們不是來打架的,是來「喝咖啡喬事情」。因為,衝突事件若有第三者協調,就能大幅降溫。實施後成效卓著,暴力事件從每年十幾件,一年內降低到幾乎為零。

當時,我分享了台大醫院雲林分院的經驗,可惜沒有獲得共鳴。主要因為,成立小組需要全院的資源,非單一部門可以處理;行政部門處理醫療暴力的知識和決心仍相當缺乏,同時也沒有足夠資源來處理。(延伸閱讀|「給一件短袖上衣,就要我們跳進冰天雪地?」醫師拍片紀錄護理師充滿「尿水與汗水」的工作

新冠致醫療暴力上升,美國立法預防

十多年後再回顧這個領域的發展,我非常驚訝地發現,我們在雲林發想的方法,美國許多醫學中心竟不約而同開始實施。

美國在新冠疫情之後,民眾爭搶稀缺醫療資源,暴力事件大幅上升;各個醫院開始成立類似「白色小組」的團隊,在美國稱為「衝突降低小組」(de-escalation team),恕我把它翻譯成更接地氣的「退火小組」。

舉例而言,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UC Davis)醫學中心在2022年成立退火小組,24小時運作,兩分鐘抵達現場;任務和雲林白色小組一樣,是喬事情,而非壓制暴力。成立一年來,小組介入了1,500個衝突事件,這些事件無一發展成暴力事件,成功保護了所有醫護。

為讓全美醫院投入,威斯康辛州參議員鮑德溫(Tammy Baldwin)甚至提出立法《健康照護與社工職場暴力預防法案》(The Workplace Violence Prevention for Health Care and Social Service Workers Act),要求所有醫療院所採用經證實的預防技巧,同時須有應變計畫,能在暴力事件發生時做出反應。立法同時也要有經費支持醫院,所以美國國務院2022年撥款法案(budget bill) 撥出數百萬美金,支持相關的醫院計畫與研究。

三總的事件再次喚醒國人對醫療暴力的重視,暴力如洪水,鯀用圍堵治水失敗,禹用疏導治水成功;我們要投入的法案,是要圍堵暴力,還是疏導暴力呢?(延伸閱讀|一個兒科醫師顧860個小孩!台大雲林分院,如何靠科技讓一群醫院聯手救人?

其他人也在看

你可能有興趣

影音推薦

#廣編企劃|【2023 天下城市高峰論壇 #9】新竹市交通處長 倪茂榮:改善交通,必須先做出優良示範道路|天下雜誌✕未來城市

已成功複製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