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成長組首獎|漁三代AI養鯛、不坐領颱風補助 漁獲年產五百座101大樓

經濟成長組首獎|漁三代AI養鯛、不坐領颱風補助 漁獲年產五百座101大樓
農場負責人黃衍勳(中)與雲林縣農業處長魏勝德(左)、計畫處長李明岳(右)合作,擴大水林鄉共享經濟。圖片來源:王建棟攝
2023-11-15
文・許鈺屏
8911
農業產值全台第一的雲林縣,正面臨缺工、極端氣候挑戰,縣府陪農民用科技「轉大人」,朝智慧與永續雙軸轉型,五年下來,從農、漁、牧七大典範場域,飆出倍速產量。

2021年,雲林農業產值高達854億元,穩居全國第一,有六成人口投入農業產業鏈;但農業,也是雲林的最大隱憂,近七成農業人口超過50歲。極端氣候,則是另一個威脅:今年十月小犬颱風帶來的高鹽強風使農作一日乾枯,農損高達新台幣2.3億元。

再不設法,恐導致缺工、減產,甚至影響國家糧食安全。作為衝擊第一線的農業大縣,雲林縣必須帶農民一起「智慧」與「永續」雙軸轉型。

2019年,雲林縣成立「地方創生專案辦公室」,計畫處長李明岳與農業處長魏勝德開始全縣20個鄉鎮市跑透透,挖掘默默無名、但具潛力的農場,陪農民用科技「轉大人」。

怎麼轉?雲林先結合官與學,例如與資策會合作,優化智慧禽舍;也拉起鄰近大學,盤點減碳到綠能的數據,同步將新元素帶回農業現場,啟動實驗。

用科技「轉大人」,減工又倍產

五年實驗下來,七大典範場域已成熟落地,農、漁、牧業都不缺席。

攤開雲林地圖,最西邊的口湖,有全台第一座台灣鯛AI養殖場,不僅產量提高23倍,太陽能光電還能轉賣台電;西南方的水林微醺農場,有栽種小黃瓜和牛番茄的智慧溫室,病蟲害少八成,收成量增加1.3倍;隔壁北港鎮還有一座有機芽菜農場,靠自動化、透明化生產,成為全台唯一有產銷履歷的芽菜。

大埤鄉的杏鮑菇農場則善用科技,太空包裝填人力從十人減為兩人,產量卻多三倍;山線的古坑咖啡則走向六級化產業,靠數據一路從田間、倉儲管到烘豆機,獲利提高1.3倍。四湖鄉鵝肉、土庫鎮土雞都利用智慧農舍,以IoT(物聯網)系統調整環境、AI辨識,提升育成率。

有了典範農場,雲林還訂出四大輔導步驟:了解數位化與減碳需求,導入智慧科技及知識;再依農業部方案訂下轉型架構,最後實現智慧與綠能雙轉型場域。

推智慧溫室,三年無壓回本

但雲林公務員不只投放資源,為了讓農業穩健轉型,他們替農民想得更仔細。

李明岳將雲林農業比喻「蛋白區」與「蛋黃區」——前者仍需廣鋪農、水路等補助;後者則輔助農民爭取獎金、不再倚賴補助,自發建立穩定永續的經營模式。

「我們沒錢給你,」李明岳向農民坦白,縣府沒錢大撒補助,但會成為「投資」伙伴,陪想往前走的農民突破僵局;而面對想翻轉的農民,政府不只該嚴謹把關,更要積極協助,這是地方政府無可取代的細緻任務。

科技確實緩解了缺工,且能提升數倍產值,為農業大縣的科技減碳轉型確立了方向。「雲林是其他縣市的借鏡,」台灣地方創生基金會董事長陳美伶也認同。

但是,幫單一農場轉型不夠,要複製才有經濟規模。

最早開跑的是溫室農場。微醺農場負責人黃衍勳有近十個合作農場,連遠在台北、嘉義的農民向他實習一年,也決定定居雲林、買地共產共銷。

2023天下城市治理卓越獎-經濟成長組-雲林縣-智慧農業-低碳農業-青農-農業-台灣鯛-微醺農場-黃衍勳-王益豐-計畫處-農業處-李明岳黃衍勳有近十個合作農場,他願傳授經驗,讓農產一起升級。圖片來源:王建棟攝

過去,他靠200噸年產量直送早餐店與餐廳,快速打開實體通路,「縮短供應鏈,不只減碳,也不靠品牌行銷,」加入新戰友後,聯盟成形,不只作物品質一致、年供貨量也翻到500噸,更穩定送往超過200家通路,形成水林共享經濟。

「我們有產量、通路,讓你無壓力三年回本!」黃衍勳自信地告訴伙伴。

有了成功案例,縣府把想效法的青農圈進來,向黃衍勳取經;把小黃瓜的經驗擴散到芽菜等更多產品,讓農產一起升級。

賣魚又賺電,變台灣寶藏

養殖轉型又是另一套模式。在口湖鄉,有李明岳口中「十年後還能賺錢的生意」:台灣鯛AI養殖場。他早發現這個寶藏,決心「把台灣鯛推到被看到為止」。

但當李明岳帶漁三代王益豐爭取國發基金時,人人卻反指這是「颱風來就要請補助」的傳統養殖業,難智慧轉型。直到他強力說服漁業署,才幫助王益豐拿下全台第一筆地方創生國發基金。

「他賣魚又賺電,不只是雲林典範,更是台灣典範,」李明岳指出證據,開完這場記者會後,銀行總經理嗅見商機,陪著王益豐爬山聊天,只為搶下這一單。

2023天下城市治理卓越獎-經濟成長組-雲林縣-智慧農業-低碳農業-青農-農業-台灣鯛-微醺農場-黃衍勳-王益豐-計畫處-農業處-李明岳雲林口湖鄉漁民王益豐善用綠能與AI,使台灣鯛年產量突破550噸,還可賣出綠電。圖片來源:王建棟攝

雲林縣也協助王益豐拿下最佳水產養殖規範與國際水產養殖管理委員會等認證,成為台灣鯛賣進國際的入場券;又陪他摸索太陽能板、海岸保育等法規,找出永續與經濟的雙贏對策。

如今,他每年產出的台灣鯛,可堆起500座台北101大樓,但還是不夠賣。下一步,他正與李明岳熱烈討論,準備研究法規、把22個魚池擴大至66池,拉高產值。

一座養殖場,已成為口湖鄉漁業指標——不只讓近半世紀減少40%人口的口湖,再靠智慧養殖場翻身;有更多漁民看見典範,自動入列智慧養殖隊伍。

2023天下城市治理卓越獎-經濟成長組-雲林縣-智慧農業-低碳農業-青農-農業-台灣鯛-微醺農場-黃衍勳-王益豐-計畫處-農業處-李明岳王益豐的養殖池與他人不同,且以太陽能光電版及智慧養殖,提高產能與品質。圖片來源:王建棟攝

回望王益豐父執輩的年代,漁民不只半夜出門巡魚池,氣候變遷還使漁獲減產;一遇上停電,全村搶打台電與變電箱業者電話,因為當水溫、溶氧量不足,整個魚池都會翻肚,「漁民就像在賭博,」王益豐搖搖頭。

但他不再坐領補助,改靠智慧科技翻轉命運。現在口湖有2300多公頃養殖魚塭,唯獨王益豐的魚塭搭起太陽能光電板、闢建22池圓形AI養殖池;年收成量突破550噸,每月卻減少50%用電量;他也不擔心地層下陷,因為改用過濾循環水,省了93%水量。

「科技智農、低碳農業,就是雲林未來要走的路,」李明岳與魏勝德一致認同,鼓勵農民利用科技減緩缺工、克服氣候變遷並落實減碳,實現農業大縣的雙軸轉型。

ESG智慧農業創生示範場域

  • 單位:雲林縣計畫處、農業處
  • 獎項:2023「天下城市治理卓越獎」經濟成長組首獎
  • 亮點:透過數位與綠色轉型流程,陪伴7大農場雙軸轉型,並建置可複製的應用模式。

未來城市-天下雜誌-訂閱-天下城市治理卓越獎-公務員-政府-公共事務-城市電子報

深度報導:2023天下城市治理卓越獎

迎向2030年,台灣城市面臨高齡少子化、數位轉型、氣候變遷等共同挑戰,都會區與非都會區也有各自的難題待解。如何讓一個城市的解決方案,成為所有城市的典範?「天下城市治理卓越獎」邀請地方政府提出符合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的政策與專案,透過公私部門與區域合作,表揚專業公務團隊,攜手打造民眾安心、永續宜居的未來城市。

其他人也在看

你可能有興趣

影音推薦

#廣編企劃|【2023 天下城市高峰論壇 #9】新竹市交通處長 倪茂榮:改善交通,必須先做出優良示範道路|天下雜誌✕未來城市

已成功複製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