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AI貴族」引發階級對立,如何維持社會正義?

當「AI貴族」引發階級對立,如何維持社會正義?
政府落實AI公共化、擬定完善法規,才能避免科技資源落差所造成的社會隔閡。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2024-03-07
文・王紀軒(取自《AI來了 LAW變了》)
2061
AI的發展,為人類開啟更加便捷舒適的生活,但也帶給人類社會挑戰。

AI對於人類社會的影響,不僅是改變人類生活型態、學校或職場的生態,更可能進一步擴大社會階級矛盾,引燃社會衝突的火種。在AI時代,如何除弊興利,是至關重要的課題。

AI未來案例:社會挑戰篇

在未來AI科技發達的某一天,小波享受著AI帶來的便利生活,只要一個眼神、動作或話語的指令,搭載AI系統的機器,就可以迎合人類需求,為人類處理任何生活事物。小波的AI機器,化身為稻田中的農夫、料理台上的大廚、縫紉機旁的設計師、演奏廳內的歌唱家兼作曲家。小波有如國王;抑或是,生活在AI科技發達世界的人們,都是國王。

小波慵懶地躺在沙發上,說著:「開燈!洋芋片!開電視,我要看新聞。」霎時之間,燈火通明,電視螢幕開啟,播放小波習慣的新聞頻道,並有家事機器人備妥洋芋片。電視上的新聞主播不是人類,是AI;小波為其挑選喜愛的長相、衣著及聲音,賞心悅目。

AI應用-生活-人工智慧-科技-數位時代-自動化-AI未來社會裡,AI科技無所不在,與人類生活密不可分。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AI主播報導:「拜完全自主駕駛的AI科技之賜,自去年底開始,道路上已無人類駕駛的蹤跡。自駕車的AI系統,按照程式演算行駛,不會超速、闖紅燈或疲勞駕駛,更不可能酒駕,且伴隨車聯網,人類可以信賴自駕車的便捷、舒適、安全。可是,今天上午,卻有過去以駕駛為業的人類,因失業而上街抗議,甚至有人類在馬路上破壞自駕車。不過,請大家不用擔心,AI警察已經將之全部鎮壓,確保市民安全。」

忽然,電話響起。

「嗨!小波。我JOJO啦,好久不見,三月八日晚上有沒有空,一起吃飯?」

「你⋯⋯真的是JOJO?」JOJO是小波的青梅竹馬,但這通「JOJO的來電」,卻沒有讓小波感到喜悅。

「是啊。不然我是誰?冒險野郎嗎?」小波想起,才在上週,新聞有報導,AI可以有如真人般與人對話,並且透過網路資料,進行虛構人設,容易被不肖人士利用。

「那個,不好意思,我在忙,先這樣子。掰。」小波支吾地說,他無法判斷來電的人是不是JOJO,看著社群網站的好友JOJO個人主頁,竟然也無法確知真假。

小波嘆了口氣,回頭看向電視,此時正在播報AI之於戰爭的應用,精準的AI狙擊者87型,已經列入軍隊的裝備序列。(延伸閱讀|正義或邪惡?傳陣亡孩子遺照給俄國母親 臉部辨識AI助攻烏克蘭惹議

AI解析:AI可能撼動未來價值觀?

前述的挑戰,只是冰山一角,但讀者已經可以想像,在AI時代,社會可能面臨的新挑戰。我們必須認識,這個挑戰不是物質需求或科技研發上的難關,而是方方面面,可能改變人類的生活習慣、社會結構,甚至撼動人類價值觀的考驗。

「分工」是人類組成社會的重要功能,即仰賴眾人之力、各司其職、截長補短並攜手共榮。然而,當各種專業AI機器問世之後,人類生活或工作上的需求,將可以委由AI機器代勞,人類彼此分工的景象,恐將改寫。對此,若不慎重面對,難保不會發生社會的衝突或崩解。

這不是危言聳聽,更不是抗拒AI的藉口,而是我們必須有所警覺,注意AI發展對社會的正反影響,深思除弊興利的方法,避免社會遭受AI反噬,並強化AI帶給人類的助益。

當然,科技的躍進,並非易事,背後是無數科研人員長期付出的積累。在距離各種專業AI機器服務人類生活或工作的那一天,還有漫長的道路。在相當時間之內,AI對社會不會產生過度衝擊,但仍必須隨時留心,以免成為溫水裡的青蛙,以為水溫舒適,其實正在緩緩逼近沸點。

當各種專業AI機器,滿足各行各業的需求時,也可能侵蝕人心。

「交給AI就好了,我幹嘛這麼辛苦?」「啊!我再怎麼努力,都沒有辦法比AI厲害。」當這些心態出現,有些人可能會拒絕或放棄提升自我;勤能補拙、天道酬勤等自古以來的價值觀,恐怕都將被貼上童話的標籤。(延伸閱讀|AI界「男山男海」! 李飛飛:AI不該排除女性等邊緣群體

科技-AI-人工智慧-AI影響-AI應用-職場-自我提升AI雖帶來便利,卻也可能反噬人類、產生衝突。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同時,似乎又沒有能讓這些人發揮所長的地方,因而陷入惡性循環。這些因AI發達而失落的人群,幾乎沒有翻身的機會,更可能與掌握AI科技或資源的人群,形成水火不容的階級對立。

理論上,利用社會福利措施,依然能夠保障弱勢人群的基本生活;但是,工作回報的成就感,或貢獻社會的自我價值感等,未必能夠填補,人心的缺口,成為無法彌合的憾恨。(延伸閱讀|張潔平:將反覆練習外包給AI,人類還培養得出創造力嗎?

眾所周知,Facebook、Twitter(現改名為X)等社群網站運用演算法,讓使用者接觸與自己有相同喜好、經歷或觀點的人事物,讓同好們可以在優游其中,彼此交流切磋。但是,也因為如此,社群網站成為各種意識形態的棲息處,使用者極可能停留在與自身契合的意識形態舒適圈,浸淫在虛假共識(洗腦),自行將特定社群的想法昇華為真理。其中的極端份子,在沾沾自喜的同時,轉身攻訐不同意識形態的人。

在台灣,遭逢政治或兩岸議題,有心人士帶風向、貼標籤、洗言論、搞雙標,比比皆是。AI非但沒有促進多元包容的社會,反而加深不同意識形態之間的仇視對立。

又,社會的組成,係以誠信為基礎。如果不是因為人類真誠,豈能互信,更奢談構築龐雜的社會系統。道德上,誠信是做人處世的理所當然;法律上,誠信是帝王條款(如民法第148條、行政程序法第8條)。可是,不肖者利用AI偽造虛假信息,試圖破壞人類互信,長此以往,若無適當管控,社會的根基恐怕遭受腐蝕。

AI對於社會信任的危害,近期最被關注的,應該就是AI的深度偽造技術(Deep Fakes),該技術可以將影片的人臉或聲音,替換成他人,或局部修改,或生成全新的人臉或人聲。惡人躲在AI的後面,利用深度偽造技術,令無辜的人成為被詐騙、被貼標籤、被抹黑或抹黃的被害者。

最初,深度偽造技術被用在色情影片的移花接木,典型如將色情影片主角的面孔,更換為明星,產生虛假的色情影片;後來,2020年美國總統大選時,Deep Fakes成為熱門詞彙,因為網路瘋狂傳送虛假影片,如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川普(Donald J. Trump)高喊我愛中國,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拜登(Joe Biden)接受電視台訪問時打瞌睡。(延伸閱讀|史上最大選舉年,40億人將投票!AI如何放大「說謊者紅利」,使政客從信任崩壞得利?

選舉-假訊息-深偽技術-Deep Fakes-造假-假新聞人們利用深偽技術製造假新聞,從美國前總統川普、臉書創辦人馬克・祖克柏到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無一倖免。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過去的人們常講「有圖有真相」,但現在就算拿出圖片或影像,都難保有真相。濫用AI的相關科技,除了可能侵害個人的人格、名譽等權利,更可能危及民選式民主政治的風險,將社會帶入民粹風暴。

人類社會的文明,因人類相互信任,分工合作而締造;但當我們準備邁向AI科技社會之際,卻赫然發現AI可能破壞人類彼此之間的信任,可能解構人類分工合作的模式。

同時,社會上少數掌握AI科技的人群,已經或即將成為AI時代的貴族,他們有機會利用AI創造更多財富及權力;反之,絕大多數的人,雖不至於成為奴隸,但因社會流動停擺,恐將永遠停在固化的社會。更可怕的是,如果AI不幸落入野心家的手中,研製並運用AI武器,將會是浩劫。

AI的發展,已經不可逆轉,對於其所帶來的挑戰,我們必須正視:倘若視而不見,只會被AI的浪潮吞噬而已。本文以為,AI的公共化,應該是核心。

最低度的AI公共化,可能是AI的公共利用,使眾人皆有利用AI服務的資格與機會;公共化並不等於免費或公有,利用者仍應負擔合理費用,使公共化的服務得以永續。

此並不意味著反對AI私有化、市場化或資本化。不可否認地,在社會發展上,特別是經濟發展,私有化、市場化或資本化總是扮演引擎的角色;但也可能因而造成資源壟斷,阻絕或限制他人的利用可能,所以需要仰賴公共化,促進社會公義。

AI應用-人工智慧-社會-國家-階層-貧富差距-人文-社會關懷-科技AI公共化,讓每個人都有公平使用AI的機會,促進社會公義。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論及AI公共化,建構合宜的法律制度,是不二法門。政府有關部門,應結合學者專家,並傾聽人民聲音,及早制定符合AI時代需求的法律。

在18世紀工業革命時,人類社會從農牧業進入工商業,但法律制度未能預先完備,使得貧富差距、環境污染等社會問題叢生,至今依舊難以解決;現在,人類社會要從機器自動步入機器自主的AI時代,應記取過往教訓,確保社會公義。此外,政府或企業在投注科技發展的同時,也應該兼顧人文關懷,如此不僅是有助於科技發展走在正確的道路上,更是要讓我們保有身而為人的意識,才能利用AI打造更美好的人類社會。(延伸閱讀|如何站上AI巨人肩膀?台灣的六個應變策略

AI來了 LAW變了

編者:財團法人人工智慧法律國際研究基金會 出版社:元照出版 出版日期:2023/09/01

AI來了 LAW變了

其他人也在看

你可能有興趣

影音推薦

#廣編企劃|【2023 天下城市高峰論壇 #9】新竹市交通處長 倪茂榮:改善交通,必須先做出優良示範道路|天下雜誌✕未來城市

已成功複製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