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斯克推「心電感應」AI晶片!腦機介面是通往未來的捷徑,還是潘朵拉的盒子?

馬斯克推「心電感應」AI晶片!腦機介面是通往未來的捷徑,還是潘朵拉的盒子?
馬斯克與新創公司Neuralink成功將AI晶片植入大腦,患者透過「念力」就能移動滑鼠。圖片來源:Shutterstock、Neuralink網站
2024-03-21
編譯・王茜穎
4178
有什麼東西會讓全球首富馬斯克(Elon Musk)感到害怕?AI絕對是其中之一。

他害怕幾件事:AI的機器腦超越人腦;AI不再受到人類控制,摧毀人類文明;壟斷AI的大科技公司。

但他不是坐以待斃的人,他決心把命運抓在自己手中。

他在2010年率先投資DeepMind,當DeepMind被Google買下後,他像個末日傳教士,四處尋找同盟對抗Google的AI霸權,試圖喚起世人對AI安全的重視,甚至一度找上美國總統歐巴馬(Barack Obama)。後來他跟奧特曼(Sam Altman)一拍即合,共同創立OpenAI,意圖打造Linux版的開源AI,一個不受任何個人或公司控制,權力分散、相互競爭和制衡的AI,以對抗日益強大的Google。

跟奧特曼鬧翻後,他退出OpenAI,卻不放棄。透過他的商業帝國,他把火星殖民當成AI摧毀人類文明後的退路,他的新創Neuralink則打算將AI晶片植入人腦,而且成功了。

馬斯克-Elon Musk-腦機介面-AI晶片-Neuralink-人機共生-AI-AI應用馬斯克在新創公司Neuralink成功製作植入人腦的晶片,挑戰「人機共生」,以防AI叛變。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他告訴《時代》雜誌,要防止AI叛變,確保AI安全的辦法就是人機「共生」,把機器融入人類,變成個人意志的延伸,而非可能失控、發展出自我意識的獨立系統。

Neuralink在去年五月拿到美國食藥署(FDA)的人體實驗許可,今年一月,首度在人腦植入AI大腦晶片。二月19日,馬斯克在X上宣佈一號患者已經清醒,並可用「念力」控制電腦滑鼠。

「進展良好,患者似乎已經完全康復,未發現不良反應。患者能用念力移動螢幕上的滑鼠。」馬斯克說。

馬斯克將該晶片命名為「心電感應」(Telepathy),學理上則稱為腦機介面(brain-computer interface,簡稱BCI),白話就是腦機連線。

該人體實驗代號是PRIME,「精密機器植入腦機介面」(Precise Robotically IMplanted brain-computer interfacE)的縮寫。先由醫師開顱,再用機器人將無線腦機晶片植入大腦控制運動的區域。晶片約為一枚一元硬幣大小,連接著64根比髮絲還細的軟線,覆蓋了1,024個電極,透過僅比紅血球稍大的針尖與大腦皮質連接。

有人形容,腦機晶片就像是一台「讀腦器」,馬斯克則說它是「裝在頭骨裡的智慧手錶」,它能捕捉個別神經元的訊號,再無線傳輸到外部設備,透過對照行動目標,幫助人類破譯「大腦的語言」,接著就能訓練機器判讀這套語言,將思考轉譯為外部設備的執行指令。

馬斯克-Elon Musk-Neuralin-Synchron-腦機晶片-腦內晶片-AI應用Neuralink晶片幫助癱瘓者控制設備,未來甚至能刺激神經元,解決肥胖、自閉症等疾病。圖片來源:截自Neuralink YouTube

Neuralink的初期目標,是幫助重度癱瘓患者用意念控制電腦、手機、機械手臂、輪椅等外在設備。

「只要動動念頭,就能控制你的手機或電腦,並透過它們控制幾乎任何設備。」馬斯克曾這樣說。不管是傳訊息、網購、上社群網站、打電動、或遠距就醫,而且速度比有手有腳的人更快。「想像史蒂芬・霍金的溝通速度比速打字員或競價拍賣師還快。」他說。

長期來看,馬斯克誇口,腦機介面將能透過電流刺激特定神經元,操控賀爾蒙、情緒等,以治療肥胖、自閉症、憂鬱症、精神分裂症、帕金森氏症、聽力衰退、失眠問題,甚至可能讓失明者重見光明。

然而,他的終極目標是將人腦上傳/下載到雲端,促成無聲溝通、記憶備份,「你可能可以下載它們(記憶)到一個新身體或機器人機體,」他說。此外,還能實現人類「進化」,讓人類腦力有機會追上AI腦力。

奧特曼也說過他夢想有朝一日人腦能上傳到雲端,他相信人與機器的融合(merge)才是最佳解,否則「不是人類俘虜AI,就是AI俘虜人類」。(延伸閱讀|「我是在做好事?還是一件很壞的事?」ChatGPT之父奧特曼的告白

馬斯克的投入,重新點燃了腦機介面的創業和投資熱潮,但Neuralink並非頭香,數十年來科學家已經進行了許多動物、甚至人體實驗。

2022年七月,紐約新創Synchron成為全美首家成功將腦機晶片植入人體的公司,無須開顱,晶片透過血管手術,乘著頸靜脈,被送到六名漸凍人的大腦運動皮質旁;上面的16個電極可監測大腦活動,記錄神經元的放電模式,再透過埋在胸口皮膚下的接收器無線傳輸到外部裝置。一名受試患者用念力玩經典電玩乒乓球,另一名在推特上發文:「世界,你好!短小的推文,龐大的進步。」

Neuralink的突破在於它的真實應用潛力,因為它更小、覆蓋更多電極、完全植入,而且從有線變無線,更容易跟生活無縫接軌,擺脫過去必須在頭骨安裝接口,用纜線連接外部設備的限制。

馬斯克-Elon Musk-Neuralink-腦內晶片-人體實驗-人機協作-AINeuralink實驗患者植入晶片後,可「腦機連線」,直接控制滑鼠。圖片來源:截自Neuralink YouTube

當然,實際應用不是一、兩年就能達成的事。

「從今天監測極小部分的神經元,到理解複雜的思考,以及更加複雜的認知之間存在巨大的落差。」美國非營利組織巴特爾(Battelle)研究員賈斯汀.桑切斯(Justin Sanchez)告訴《連線》雜誌,因為要實現後者,需要更細緻複雜的神經技術,在不同的大腦區域植入多重腦機介面,如關係憂鬱、成癮、視覺的區域,才能打開更多的黑盒子。

然而黑盒子打開後,會釋放出什麼?又會摧毀什麼?

過去,我們習慣依賴感官來理解現實,眼見為憑,耳聽為聞,但如果有一天腦機介面可以透過改編神經訊號,直接刺激大腦,讓我們不用透過感官即可「看見」「聽見」「感受」到某些體驗,如讓盲人重見光明,讓聾人聽見聲音,讓憂鬱的人感到快樂,讓節食的人產生飽足感,讓蔬菜嘗起來像牛排,這是不是意味著感官可以被扭曲?「現實」能夠被編輯?

推到極致,未來若你不想看見無家者,是否可以直接在大腦改寫視覺,就像我們用影像編輯軟體消除照片上的閒雜人等?誰可以讀取、編輯、建構我們的感官、記憶和現實?又該如何規範?假如我們每個人看見的世界不一樣,經驗的「現實」不一樣,缺乏共同的事實基礎,那人跟人之間還有辦法對話、形成共識嗎?

其實不用開顱植入晶片,已有許多科技公司開發頭戴裝置、觸覺手套、微型氣味產生器等來模擬視覺、聽覺、觸覺、嗅覺等五感,試圖欺騙我們的大腦,建構混合實境,甚至是串起所有虛實網絡的元宇宙。

「吃下藍色藥丸,故事就此完結,你會在自家床上醒來,繼續相信你想要相信的一切。吃下紅色藥丸,你就可以待在愛麗絲夢遊仙境裡頭。」在《駭客任務》裡,你起碼還可以選擇逃入虛擬世界或面對現實真相,在Neuralink的未來,現實與虛擬的邊界將會被摧毀、混合、再無分別。

我們,準備好迎接這樣的世界了嗎?(延伸閱讀|你的秘密不是你的秘密!臉書與特斯拉創辦人都在研究「讀心術」,「科技洗腦」恐成真

其他人也在看

你可能有興趣

影音推薦

#廣編企劃|【2023 天下城市高峰論壇 #9】新竹市交通處長 倪茂榮:改善交通,必須先做出優良示範道路|天下雜誌✕未來城市

已成功複製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