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怎麼資訊轉型?(上)|「感謝柯P沒在開放數據強推KPI!」

台北市怎麼資訊轉型?(上)|「感謝柯P沒在開放數據強推KPI!」
2019-03-08
文・林雨蒼
9380
李維斌原是逢甲大學資訊工程學系教授,也曾任逢甲大學資訊處資訊長,帶領逢甲資訊處轉型。柯文哲當選市長後,他於2015年1月擔任台北市政府資訊局長,任內大力推動數位服務的變革,也積極引入開源社群的力量,建立公私協力的合作模式。 為了解台北市資訊轉型的秘訣,李維斌離開資訊局長一職後,自由軟體工作者林雨蒼進行了這場訪談,希望讓更多人看見推動政府資訊轉型的方法,也了解政府體制內的各種狀況。

政府的資訊服務問題出在哪裡?李維斌認為,「各做各的」是政府資訊服務的大問題。

他說,若是把資訊分為應用層、系統層、網路層,只有最底端的機房整合,比如雲端機房,但是各個部門的系統、資料庫甚至資料格式都不一樣,資料難以交換,上面的應用與服務也都沒有整合。

這該怎麼改善?李維斌指出,把機制健全,資料就會出來;當資料出來了,服務就會出來。他分享,要創造一個讓結果出現的環境,而不是做出成果。所以他很感謝柯文哲市長沒有在開放數據(open data)與智慧城市強推KPI,「只要有訂KPI,一定歪。」

推動開放數據,委員會一定找反對黨

李維斌解釋,要推動開放數據政策,第一個就是訂法規,先有依據再來訂機制,接著讓民間委員進來。他認為,只要民間提出需求,政府單位不願意提供就要給原因跟理由,而且這些理由要經過委員會的同意,不滿的聲音少很多。

至於委員怎麼找?李維斌說,只要他有參與,委員就一定會找反對黨,「至少在委員會裡面,你要推的、目的原因我都清楚,不能妥協、雙贏,至少不會撕破臉,保留未來合作的空間。」

「在房間裡面吵,不要在外面放話。就算不滿意去外面放話,我也知道你不滿意什麼,你也知道為何我有困難。」李維斌說。

建立委員會之後,就會逐步發現,有些民間想要的資料政府不一定有,有時候是中央才有;但有些資料可能連中央也沒有,這時候公部門就可以反省,這些資料是否是該收集而未收集的,這塊做起來就會有感。

建立資料意識,從業務看見服務

李維斌解釋,過往推動開放數據,並沒有讓公務員感到成就感。對資訊局來說,這就是一個業務,雖有反彈,還是照著程序做。在繁文褥節下,很多開放資料還要後製才能開放,對公務員來說,業務上沒有什麼好處,「不是不可行,但如何不影響業務?」

李維斌分享台北市政府推動開放數據的經驗。

他說,台北市政府先做了開放數據與大數據的平台,一開始並沒有強迫大家上傳資料,但是台北市府不准任何局處購買資料分析工具,只能在平台上使用。

【延伸閱讀】:李維斌專欄|智商157的柯P智囊,資訊局如何讓臺北市變身智慧城市?

為了使用平台,局處就要把資料送到平台上;要上傳資料,API就要設定好。因此,各個局處只能編預算把API做好,把資料送到平台上,才能分析資料。如果平台有用,大家就會開始問問題;同時,如果有串接其他部門的資料的需要,資料就有機會彼此互通。

但如果大家不願意使用大數據平台的分析工具,又該怎麼辦?

李維斌說,他們去找了柯文哲市長,弄了戰情室,叫市長室定義了「市政儀表板」。之後,再跟各個局處說,市長看市政儀表板,各個局處長就會來看;這時候再順水推舟做個教育訓練。局處長看到一個以後,就會想要兩個⋯⋯慢慢就能把各局處的氣氛帶出來。

【延伸閱讀】:李維斌專欄|公務聊天機器人成功祕訣:先同理,後設計

資訊局還開工作坊,邀請各個局處與八、九職等的公務員一起來,請他們提各個局處的資料來做,資訊處提供經費來做原型(prototype),也有教練協助完善成果。他笑稱,這就是以「problem driven」(問題驅動)的方式開始,讓大家意識到資料的重要。

【延伸閱讀】:台北市怎麼資訊轉型?(中)|李維斌:民眾要「服務」,局處不能只給「業務」

【本文轉自Medium,原文標題為:意志堅定、態度謙和,李維斌的資訊局長經驗談

延伸閱讀

李維斌專欄|智商157的柯P智囊,資訊局如何讓臺北市變身智慧城市?李維斌專欄|公務聊天機器人成功祕訣:先同理,後設計全台首富里不在天龍國 卻對同志最友善?

其他人也在看

你可能有興趣

影音推薦

#廣編企劃|【2023 天下城市高峰論壇 #9】新竹市交通處長 倪茂榮:改善交通,必須先做出優良示範道路|天下雜誌✕未來城市

已成功複製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