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不去東區了?大稻埕從沒落到新創熱區的華麗變身記

年輕人不去東區了?大稻埕從沒落到新創熱區的華麗變身記
2019-03-08
文・伍芬婕
16744
根據台北市觀傳局最新調查,大稻埕首度擠下北投溫泉區,成為台北市最受國際旅客喜愛景點第三名。背後除了六、七年前開始有文創藝品店、新創工作室進駐,具特殊風格的潮流酒吧近期也加入大稻埕創業生力軍。事實上,迪化街一帶的傳統產業也悄悄在轉型,未來要以更多新商品迎接消費者。一度沒落的大稻埕如今變了什麼樣?

週四晚上11點,淺黃燈光、樺木色吧台把十多坪店面烘得明亮。靠近店門的高腳椅上,一對中年男女啜飲高腳杯裝的啤酒,兩個法國旅客在吧台邊,望著黑板上色彩繽紛的24種啤酒,顯得躍躍欲試。這裡不是台北東區,而是有百年歷史的大稻埕。

2012年前後,大稻埕陸續出現充滿設計感的文創藝品店、展場和餐飲店,近兩年則開始竄出啤酒、調酒或多酒種的特色酒吧,為黑夜中的大稻埕注入活力。

當大稻埕開始轉身,當地中藥行、米糧店等傳統產業也力求轉型,除了開發零售商品,商圈業者和市政府嘗試以活動、劃定徒步區引入人潮。

曾經沒落的大稻埕,如今為何成為年輕人創業聚集地?大稻埕如何從蕭條中華麗轉身?

丹麥特色酒吧,選在大稻埕接軌世界

特色酒吧是近年大稻埕創業熱的新亮點。南京西路底,小店透出溫暖燈光,映亮淡綠色的巴洛克洋房,這裡曾是清朝時期板橋林家第四代林維源的官宅,也是丹麥精釀啤酒米凱樂在台的落腳處。「大稻埕是我們跟世界接軌的窗口,」米凱樂台灣負責人林幼航說。

米凱樂台灣負責人林幼航說,酒吧剛開幕時有當地老伯伯來捧場,回憶起家中長輩曾在當年附近的英國使館工作,見證大稻埕很早就與國際有連結。圖片來源:吳宙棋攝

不同於星巴克強調標準化、可複製,來自丹麥的創辦人希望分店能表現當地特色,因此挑選古色古香、能代表老台北的大稻埕,設立第一間門市。特殊的建築風格搭配木質調簡約裝潢,吸引不少外國來客,開店剛滿兩年,目前國外觀光客佔3到4成左右。

大稻埕擠下北投溫泉區,登上國際旅客最愛北市景點第三名。圖片來源:吳宙棋攝

西區一帶租金相對友善,是吸引年輕人、中生代創業者進駐的重要原因。39歲的林幼航表示,儘管米凱樂每坪租金不到三千元,但經營上仍不算容易,自兩年前開幕,花了一年半時間才開始小賺。

林幼航表示,相對東區商圈一坪租金動輒近萬元、在商言商的氛圍, 迪化街一帶的房東會挑房客,自己有幸遇到理念相近、希望接軌國際的房東,因此較不擔心就地起價的問題。

年輕人蜂擁,週末夜的酒吧得忍痛推掉40人

大稻埕的復古氛圍更吸引崇尚安靜、低調的咖啡調酒吧。推開民生西路362巷一戶黑色大門,沿著中庭走上階梯,二樓暗藏一間深木質色的洋風小酒吧「小城外」。「我們都是老靈魂,」咖啡師、34歲的陳牧謙有豐富創業經驗。他的調酒師夥伴杜龍豪,曾在日本銀座工作兩年,兩人都喜歡沉穩、有質感的氛圍。一年多前,在陳牧謙的創業導師、世代文化創業群(以下簡稱世代群)創辦人周奕成牽線下,兩人合資在大稻埕開店。

「小城外」酒吧的經營風格走沉穩、低調氛圍,吸引許多同好客人。圖片來源:吳宙棋攝

在不計房租的前提下,「小城外」迄今已穩定獲利,儘管地點隱蔽,週四下午短短兩個小時有超過十位客人,多半在30歲上下。杜龍豪表示,店裡只有20個位置,平均一個週末晚上要推掉40人以上。陳牧謙表示,目前尚未繳納租金,而是繳交部份利潤作為回饋,店裡的裝潢和不少擺設,包括老立鐘、檯燈都是周奕成提供。

源源不絕的人潮湧向大稻埕,周奕成是不可或缺的關鍵人物。2011年,他領軍的世代群租下屈臣氏大藥房所在的百年洋樓,將三層樓分別提供給不同創業團隊,名為小藝埕。此後,類似街屋如民藝埕、眾藝埕、青藝埕在大稻埕如雨後春筍般出現。除了店面空間和部份設備,世代群也提供創業諮詢,以及關係合作企業的人才招募與訓練,幫助年輕創業團隊在當地落地生根。

中藥行、南北貨,也跟著年輕人玩新創

受到年輕人聚集創業的刺激,迪化街一帶以批發為主的傳統產業也開始迎接一般消費者。有南北貨批發的第三代接班人推出烏魚子冰淇淋,也有中藥行業者推出漢藥花果茶和混合龍舌蘭酒的酸梅湯。

迪化商圈發展促進會顧問、發現故事公司執行長陳仕哲表示,目前主要是和店家的年輕一代談合作,希望開發新產品和加強對零售客戶的服務,讓店家商品重新進入現代人生活。

迪化街博物館,透過各種展覽介紹存續至今的庶民文化。圖片來源:吳宙棋攝

大稻埕207博物館的「老門窗展」。圖片來源:吳宙棋攝

面對未來,大稻埕、迪化街一帶仍在凝聚共識階段,若要推動再生,需要更重視在地觀點。

面對未來,政府須整合在地需求與產業

台北市長柯文哲規劃將大稻埕打造成北市第五座無牆的「城市博物館」,如何復甦當地產業和善用社區活力是關鍵。不少新進業者都認為,大稻埕的特殊之處不僅在於老建築,更在於存續至今的居民和產業。世居當地超過百年、大稻埕創意街區發展協會理事長游添明表示,無論本地或外來、許多人願意為當地奉獻心力,應該多蒐集需求,改造才有意義、可持續。

隨著大稻埕受到創業者和觀光客歡迎,導入商機同時也須考量當地環境的長遠發展,近年以深度導覽聞名的「台北城市散步」創辦人邱翊表示,目前迪化街一帶的發展,欠缺對公共空間維護和人流承載量的討論。

出身觀光產業的他直言,活動是一時的,政府應投入心力在基礎環境的評估規劃,不要讓地方創生變成地方創傷,帶來的發展才可長可久。

延伸閱讀:

歐洲二氧化碳短缺,可樂和啤酒快生產不出來了
來台北酒吧週衝浪 喝遍特色台味調酒
瘋微創業 大稻埕風華再起
迪化207博物館 凝聚大稻埕最美的風華

【本文轉自天下雜誌,原文標題為:年輕人不去東區了?大稻埕從沒落到新創熱區的華麗變身記

延伸閱讀

信義商圈人氣反超東區!3種新「造市者」的圈粉大法誠品南西10天狂吸50萬人 背後推手是他們

其他人也在看

你可能有興趣

影音推薦

#廣編企劃|【2023 天下城市高峰論壇 #9】新竹市交通處長 倪茂榮:改善交通,必須先做出優良示範道路|天下雜誌✕未來城市

已成功複製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