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ber是豬隊友,自駕車的安全風險誰來顧?

Uber是豬隊友,自駕車的安全風險誰來顧?
2018-03-31
9882
上週,Uber自駕車在美國造成全球首例自駕車致死案,剛舉辦的台北「2018智慧城市展」上,自駕車研究專家為什麼直說「這種錯誤簡單得不可能犯」? 自駕車的安全管理該怎麼設定標準?

本週,南港展覽館的「2018智慧城市展」中,熱門(聽眾爆擠)場次之一,是交通部、英國在台辦事處合辦的「自駕車產業發展與試驗計畫」。

近百人的會場裡,分享了在倫敦老街集中的「格林威治皇家自治區」、80公里外新市鎮米爾頓凱恩斯市(Milton Keynes City),和台南沙崙智慧綠能科學城的自駕車實驗,以及自駕車產業相關的科技。

怎麼看Uber自駕車死亡車禍?

4小時不間斷的演講,中場離席的觀眾不多。但對上週,Uber自駕車在美國亞利桑納州撞死人的事件,卻幾乎沒人討論。終場論壇裡,《未來城市@天下》記者終於提了這個問題。 

專研自駕車20多年的交大電機工程學系教授王傑智坦承:「關於Uber,我個人是非常氣憤的。雖然我們現在只能憑車上那段影音判斷,但就我做這件事20年的經驗來講,那是最不可能出錯的地方。」

影音顯示,被撞的行人走得很慢,雖然那天光線很暗,但Uber自駕車的攝影機偵測到車子,「就該有動作,就算0.1秒也該有動作:馬上煞車,」王傑智說。若Uber用雷射掃瞄偵測,現場只有一個行人,背景也很單純,出錯機率也低。雷達偵測「更不可能出錯」,因被撞行人還騎著腳踏車,金屬偵測能力應該很敏感。

「所以,在我們自駕車圈的眼裡,Uber是豬隊友。因為無論攝影機、雷射、雷達偵測器,都不可能對這樣一個行人沒感應。雖然我們還沒任何數據,只看到一段影音,無法判斷這車的感應器到底有沒有偵測到這個人,但就我的經驗來說,這個錯誤簡單得不可能犯,」他不解地說。

無人車的安全,怎麼把關?

「我喜歡用飛安管理來思考無人車的安全,我想強調的是像飛安一樣有清楚、透明的規則與溝通,」負責倫敦皇家自治區自駕車實驗,數位格林威治(Digital Greenwich)處長多林(Trevor Dorling)認為,應該向行之已久的飛機產業,學習建立安全管理體系。

安全不能只顧競爭優勢,必須是公開透明地講清楚,像墜機事件就必須有詳細完整的調查、分析,必須把所有機組系統的設計細節都公開給管理單位,不能藏私,」多林說。而Uber的車禍事件,目前下結論還太早,「應等他們完整調查報告出來,還應該公開給所有人,讓所有人都可以取得調查報告。」

「這幾天智慧城市展中,大家關心誰有什麼好科技之外,更在乎對彼此的信任,若缺乏信任,沒人會要任何科技。因此我們得更努力證明安全無虞。Uber無人車車禍當天,全美仍有好幾百人死於正常車禍。但這一件車禍卻會引起全球關注,所以我們應更嚴肅看待開發者的責任。若公眾缺乏信任、信心,絕不可能接受無人車上路,」多林說。

不只要安全上路,還要防駭客入侵

事實上,除了車禍,自駕車上路的另個安全風險是「資安」。若街上所有汽車都由人工智慧控制,電腦中控系統被駭客侵入,不論是恐攻或勒索,都有可能造成大規模的科技災難。這類駭客癱瘓智慧城市的案例,已經在發生。

3月22日一早,美國亞特蘭大市府的電腦系統,就被勒贖軟體打趴,癱瘓了市府的停車系統、警局電腦、法院電腦,市政府的8000名員工桌上型電腦、硬碟、印表機也當機。讓全市警局連續5天無法處理逮捕令,員警的各類報告只能用手寫,市民無法線上繳交通罰單或水費,也無法在市府網站舉報路面不平、或有人塗鴉。這是對美國主要城市所發動持續最久、破壞最大的網路攻擊。

這種癱瘓市府中控神經系統的資安威脅,在自駕車系統也可能發生。

資安應該納入設計

台北市自駕車實驗負責人、台北市資訊局長李維斌就很擔心,「自駕車的資安很複雜,因為它有很多環節,任何一個環節都可能出問題。所以我覺得應在設計的時候就該把資安設想進去,不該做完整個系統再去包覆資安的軟體,」大學時代就是駭客的他指出,「2018智慧城市展」的分享中,只聽大家熱中討論自駕車的功能,很少人談到資安風險的解決方案建議。

台北市自駕車負責人、台北資訊局長李維斌建議,不只要顧自駕車本身的資安,應該要設計整套交通各環節資安的解決方案,才可能實現自駕車安全上路。(取自Shutterstock)

「我也可以控制紅綠燈啊,這算不算資安漏洞?也許你的自駕車系統資安很強,但若交通局交管的控制資安不行,太多問題要討論了。所以在設計自駕車系統時,就應該把資安考慮進去。也希望能夠把解決方案也告訴大家,提醒我們有在做這件事,否則很難說服大眾信任我們,」李維斌說。

王傑智則建議,自駕車資安的設計也該向飛機產業學習,「飛機上有各種軟體、硬體,它怎麼確保整台飛機不要被綁架了,我們自駕車應該好好跟航空業這樣成熟的產業來學習,回過來看車可以怎麼做。」

台灣從2014年開辦「智慧城市展」,5年來大量分享世界各國經驗與科技。但當大量無人車、無人機、人工智慧、量子運算、行動串流、新型態醫療,全面進入大眾生活時,新科技帶來的焦慮感應如何面對?在全球進入「科技抵制潮」(techlash)的今天,也許在明年論壇中,可考慮加一場如何贏得公民「信任」的新講題。

延伸閱讀

台灣第一輛無人電動巴士 為何高雄能先上路?全電動車時代快來了──BMW、賓士加碼投資德國拚電動車轉型,為什麼雷聲大、雨點小?忘了車停哪?地下室如何不迷失?app告訴你政府2000萬個攝影機監視很可怕?中國最大AI獨角獸商湯:這樣更安全

其他人也在看

你可能有興趣

影音推薦

#廣編企劃|【2023 天下城市高峰論壇 #9】新竹市交通處長 倪茂榮:改善交通,必須先做出優良示範道路|天下雜誌✕未來城市

已成功複製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