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ubhouse如何開好房間?倒數7天checklist教學全公開|編輯部報告

Clubhouse如何開好房間?倒數7天checklist教學全公開|編輯部報告
2月27日晚上,「未來城市」以社群媒體的醫師角色與醫療假訊息為主題,在Clubhouse「開房間」。圖片來源:截自未來城市粉專
2021-03-03
文・陳芳毓
19788
上週六晚上,「未來城市」首度在最新社群媒體平台Clubhouse「開房間」,與四位醫學背景專家:前台大感染科醫師林氏璧、小兒科醫師黃瑽寧、腸胃科醫師蔣立楷,及小紅帽創辦人林薇,討論社群媒體的醫師角色與醫療假訊息,最高吸引超過千位觀眾收聽。

學習開房的過程中,我們受到許多人的協助;因此,編輯部決定紀錄、公開這次籌備過程,給有意參與Clubhouse的人參考。

To open or not to open the room, that is the question.

訂定2021年度目標時,Clubhouse剛傳進台灣,編輯部也有過「是否該經營Clubhouse」。好處是,臉書演算法一變再變,導流效果每況愈下,應該勇於跨入新平台;壞處是,我們已經在經營FB、IG、LINE,守備範圍太大,擔心無法兼顧。

結論是:雖然Clubhouse符合未來城市「未來」「科技」的定位,但考慮延續性,暫不考慮固定經營,有合適主題再做。

巧合的是,二月,我們剛作完智慧醫療的院長對談,接著又刊出美國第一個醫療社群媒體長蔣立楷的報導。加上一連串蒼藍鴿、罔腰事件,覺得正好可以「社群媒體上的醫師角色」為題,來推廣報導。

但同事們還忙著別的專案,於是,我就先挖坑自己跳了⋯⋯

倒數一週:Clubhouse如何邀來賓?

蔣立楷畢竟社群媒體經驗比多數人豐富,我一開口,他立刻答應,完全不用說服。問題是,他只有平日晚間有空,那是台灣時間早上八點到12點。

上班時間,沒人想聽知識感性房吧?

幸好,蔣立楷的週末白天也可以。盤點之後,敲定台灣週六晚上八點50分,即美東週六早上七點50分。

(這裡有個小心機:擔心大家週末晚上出門聚餐,所以挑了稍晚的九點;又擔心整點會跟別的房間強碰,或發生講者找不到房間等意外,所以提早10分鐘。)

那要請誰一起聊呢?

談到防疫,第一個想到的自然是從日本旅遊部落客林氏璧。他成為專職部落客前,原是台大感染科醫師;過去一年,他回歸醫師專業,天天更新臉書上的疫情資訊。CH出現後,更經常開房間,回答聽眾對疫苗的疑問。

從《康健雜誌》同事那邊得到林氏璧的聯絡方式,知道他因疫情不能旅行,時間很彈性,建議我先確認別的醫師時間,同時建議邀請台大兒科醫師蒼藍鴿,與馬偕兒童醫院醫師黃瑽寧。

可惜新聞主角蒼藍鴿不是iPhone用戶,婉拒了對談。

我跟黃瑽寧醫師原本沒交集,直到去年底醫療報導獎頒獎典禮,與《親子天下》合作「新冠病毒麻瓜課」系列影音獲獎的黃醫師,正好坐我在我隔壁;一聊發現他很親切,還跟我大談智慧醫療。最後,也透過《親子天下》同事聯繫,順利邀請到他。

Clubhouse-未來城市-醫師-假訊息-林氏璧-黃瑽寧-蔣立楷-林薇黃瑽寧醫師的「新冠病毒麻瓜課」系列影音。圖片來源:截自Youtube影片

好,現在有三位來賓了,需要第四位嗎?

以實體論壇來看,一個主持人加三到四位講者,差不多可撐一個小時(問答三輪,一人答五到六分鐘)。台上人數若太多,發言要等很久,把來賓晾著其實很不禮貌。

考慮來賓多元性,我想再找一位資深醫療記者,或一位在國外行醫的醫師,好跟蔣立楷對談。

原本約到一位在英國執業的台灣醫師,可惜她整個週末都要值班;若等到下週,時間又拖太長,只好忍痛放棄。但跟這位醫師聊天時,提起了去年以「給譚德賽的一封公開信」爆紅的林薇——她是醫學生、經營社群媒體,還是《換日線》作者,我也採訪過。

因為長久累積的關係,一提出邀約,林薇就答應了,成為第四位來賓。(延伸閱讀|站在譚德賽對面的21歲女孩林薇:我所知道的英國「志工防疫」與海外台灣醫衛人

Clubhouse是及時播出的新社群平台,媒體或記者平時要累積足夠的信任,才能迅速邀到重量級講者一起「做實驗」;例如《天下雜誌》的Clubhouse首播,就約到許多沒公開露面的前台積電發言人孫又文。

倒數四天:Clubhouse開房如何擬訪綱?

確認講者意願後,我寫了一份很長的企劃與訪綱,包括時間、來賓、標題,以及18個問題,跟講者確認細節。

最早的房間標題是「台美網紅醫生來打假!那些你從沒搞懂的醫學迷思」。編輯部討論後,覺得CH是大眾平台,主題可以輕鬆但不失知性。

每個來賓都同意這個方向,但林氏璧被問題數量嚇一跳:「每個人都要回答全部的問題嗎?」

「當然不是啦!」我說,這是先跟講者確認角色分工,誰想著重或跳過哪些題目,到時才不會cue錯人。

而且,緊張的時候根本想不出問題,最好還是先寫出來。

果然,看完訪綱後,林薇覺得前半部她較難發揮,但後半部她有經驗可以分享;這樣,我就知道前半部要仰賴林氏璧、黃醫師和蔣醫師,後半部再多問林薇。

但這樣還不夠。

去年下半年,我為公司主持了十多場大小活動,學到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事先與講者對題目。好處是多瞭解講者、確認各題回答方向與意願,以及說話習慣。

但這次因時間緊迫,我只跟林氏璧和黃瑽寧各對了40分鐘,但都已經是一場採訪的長度了,蒐集到不少網路上沒有的訊息。

事後想想,這是個關鍵的環節:

實際開房間時,好幾個問題都是從前置訪談而來;當講者遺漏時,我也能主動提醒講者他說過的事,延伸話題,創造「我們做了很多功課」的印象。

跟林氏璧討論後,也擔心「醫療迷思」的範圍過大,而且現場只有感染科、腸胃科與小兒科醫師,無法回答其他科別的醫療迷思,便決定改請請讀者提出「過去一年覺得最困惑、關於疫情的訊息」。

為此,我們開了slido清單,也把標題改成「台美網紅醫生來打假!那些你從沒搞懂的醫學迷思+醫師親解常見疫情謠言」。(延伸閱讀|防疫也防詐》二月網路詐騙飆6倍!6位工程師不捨家人被騙,下班後打造「防詐達人」擋40萬疫情假訊息

但直到這個時候,我還在「內容多元」與「離題風險」間擺盪。

我去過幾個CH醫療房,發現許多聽眾一看到醫師,就會忘我做起個人醫療諮詢,把其他聽眾晾在一邊。為維持對話品質,我決定還是不開放現場問答,只好期待有我認得出的名人或資深醫療記者舉手發問了。

倒數三天:Clubhouse開房常見哪些技術問題?

《天下》編輯部週三晚上剛開完房間,非常成功;我就請編輯部最熟悉技術的同事,來上一堂20分鐘的技術課,確保大家知道CH的基本功能。

而跟林氏璧做事前訪談時,他數落了一串媒體開房間時犯的錯,聽得我冷汗直冒,隨即腿軟坦承我是第一次開房間的「菜雞」,想邀請他一起當主持人(moderator)。

他非常有義氣地答應了,從此之後,三不五時就來提點各種小撇步:

「要趕快在社群宣傳喔!」

「要錄影或錄音做成文字或Podcast喔!」

「錄音要寫在標題裡提醒大家喔!」

「要從行事曆的連結進去才好找房間喔!」

「要講提醒講者追蹤妳,才能拉他們開房間喔!」

這部分細節很多,有些我們原本就要做,有些是他提醒才想到;但知道有高手可以求救,真的安心不少。

倒數一天:Clubhouse開房如何做社群宣傳?

林氏璧建議我們週五下午開始在社群宣傳,但我那天行程很多,直到晚上才把宣傳文案放上CH行事曆。

原以為很簡單,沒想到因為只能用APP編輯,還有字數限制,刪字刪了很久才出手。

大部分媒體都是截圖CH的行事曆來宣傳,但社群同事認真地手刻了一張圖,在FB、IG發佈,也將相關報導放上網站首頁。

沒想到訊息一發出,林氏璧立刻在三秒內私訊我:

「不能說『肺炎新聞』,要說『COVID-19新聞』或「病毒新聞」」

「不是每個患者都會感染肺炎,這是最大的迷思」

我慘叫一聲,立刻回去改。說要打假,結果自己差點製造了假新聞,嗚嗚。

倒數八小時:Clubhouse開房腳本怎麼寫?

週六中午過後,我開始寫開場腳本,也查了更多講者資料;思考該怎麼帶出每個講者的特色,同時宣傳未來城市。

其實,查講者資料應該更早做、做得更透徹,跟採訪一樣,才能把話題挖深,讓訪談更豐富。

如果再做一次,我會把所有與講者有關的重要資料連結,都放在臉書,或做成懶人包放在文章頁上;訪談時提到,就請讀者去粉絲團或網頁看,可以提高互動、創造direct流量,又不會為解釋細節而拖慢訪談。

比如,正式開房介紹蔣立楷時,我兩度請讀者搜尋「未來城市」,告訴他們稍早提到的文章都整理在首頁上;同步看GA,的確有些許導流。(延伸閱讀|偽科學終結者》哈佛35歲網紅醫師,成美國首位醫療社群媒體長 蔣立楷:人氣,不等於可信

沒想到,腳本寫到一半,手機就跳出訊息——原來,林氏璧主動開了一個小房間,宣傳晚上要開的房間,裡面已有一百多人。

我原本已經很焦慮,看到宣傳房時焦慮瞬間暴增十倍。

硬著頭皮點進去,原本只想偷聽,沒想到立馬被林氏璧抓包,不但公佈姓名,還被抓上台設成moderator,要我跟聽眾介紹為什麼要開晚上的房間,順便熟悉操作介面。

有點像是還不會換氣,就被魔鬼教練丟進游泳池——然後,就學會游泳了!

這個房間持續了半個多小時。結束後,林氏璧跟我說,「我查過了,同時間沒有很強的房,放心!」

他也主動在自己的95萬粉絲粉專上,預告了我們的開房時間,近600人按讚。

這個人怎麼這麼暖啦?果然是全民醫師啊!

Clubhouse-未來城市-醫師-假訊息-林氏璧-黃瑽寧-蔣立楷-林薇林氏璧開的Clubhouse預告房。圖片來源:截自Clubhouse

倒數半小時:Clubhouse開房前要溝通什麼?

八點多,我開了一個LINE臨時群組,把講者們拉進來,先互相介紹,再簡單說明一次流程。

這個群組很重要,事前統一溝通,事中隨時提醒、互相打氣;事後也可以再次在群組中感謝大家,簡單檢討剛剛做得好與不好的地方,跟實體活動一樣。

原本,我在CH行事曆上滑來滑去,就是不知道時間到時,該怎麼「開」房間。問了編輯部同事,才知道預計開房時間前10分鐘左右,行事曆連結會跳出一個「start the room」的綠色按鈕,按下去即可。

8:40左右,按鈕果然出現,我先跟群組裡的大家確認準備好後,深吸一口氣,按下開房按鈕——講者和聽眾的頭像就陸續跳出來了!

但這裡我少做了一步——把開房連結貼回講者群組。導致兩位講者一時找不到房間,我又為了等他們而不敢講話;雖然只有幾秒鐘,但整個房間沈默地可怕。

比較有經驗的蔣醫師趕緊丟了一個提醒到臨時群組:「先說點話吧?」我才開始念稍早寫好的講稿,然後⋯⋯後面的事大家都知道了。(笑)(延伸閱讀|特斯拉創辦人也瘋「開房間」!Clubhouse爆紅六大特色 ,第五個台灣人最有感

訪談:Clubhouse開房如何引導對話?

我很不愛一問一答,即便正式採訪,形式也偏向聊天。所以開宗明義就跟每位講者說好:「不要等我cue,歡迎互相接話!」

也因為這樣,事先讓大家互相熟悉,建立「某某某很有名但人很好」的信心,就很重要。

幸運的是,這不是打預防針,而是這次每一位講者真的都很體貼。一開始先鼓勵擔心中文不流利的蔣立楷,請林薇必要時協助翻譯;結束後,大家持續在群組裡討論剛剛的狀況,謝謝對方不藏私的分享。

過程中,我沒聽到什麼公關或敷衍的語言。後來想想,這幾位來賓的性格都滿溫和,特質也互補:林氏璧是理性派,開口就是數據與專有名詞;黃醫師是暖心派,言談盡是滿滿的愛與體貼。林薇和Austin比較常傾聽,但從國外與年輕世代角度出發,也有重要提問與分享。

最高峰時共有1,000人左右在線上收聽,希望他們跟我的感受一樣——雅俗共賞又有知識濃度。

Clubhouse-未來城市-醫師-假訊息-林氏璧-黃瑽寧-蔣立楷-林薇最高峰時共有1,000人左右在線上收聽。圖片來源:截自Clubhouse

尾聲:Clubhouse開房該如何做收尾?

因為講者們聊得開心,發言愈來愈感性,原本預計10點半要結束,我卻還沒法做結論,同時還有幾個人舉手發問。

我點進去看經歷,發現其中一位是知名主播、擔任過多年醫療記者的竹幼婷;正好話題也帶到媒體的社會責任,便決定請她發言。(這件事告訴我們:寫好自介很重要)

幸運的是,竹幼婷用親身經驗,對醫師們提出了一個反詰:「醫師太忙,沒空接記者電話,想做好報導的記者也很沮喪啊!」算是平衡了話語權。

這個話題又引發一陣討論,直到10點40分,我才請每位講者用一分鐘,講一個「你希望讀者帶走的觀念」作結;最後請讀者去追蹤、搜尋講者們的社群媒體,以及「未來城市」的網站和粉專。

其過程中我也幾次感謝促成這次合作的集團媒體,如《康健》和《親子天下》;但工商時間都快速帶過,免得業配感太重——這部分事前被林氏璧再三提醒:媒體房不能過於熱鬧像網紅直播,要維持專業感。

結束時大概是10點50分。之前觀摩過其他房間,結束後不要立刻關房,而是提醒大家花一、兩分鐘,追蹤房間裡自己有興趣的人;林氏璧也點了一些年輕醫師,建議聽眾可以關注他們。

但這個時段房間很安靜,就像剛開房等聽眾進來時一樣尷尬。林氏璧提醒我,「這時候,小路就會放音樂⋯⋯」

「小路」路怡珍是現在CH早上最多人聽的帶狀新聞節目「全球串連早安新聞」的主持人之一,她會在房間結束前放音樂,就像電視新聞結束、跑工作人員名單時,也會放音樂那樣。

同事立刻丟來一段爵士樂,我用手機對著筆電收音。當時已經快11點了,真有一群人圍著小酒吧互換名片、閒聊的感覺。

呼,任務達成!

提醒:下次開房前該想清楚的三件事

如果還要開房,我覺得可以思考三個問題:

第一,時間控制

我一直在留意人數變化。最後半小時,雖然我認為內容還很精彩,但聽眾人數開始慢慢下滑,結束時比最高峰約少了100人,大概十分之一。

可能時間太長,聽眾注意力有限,下次應嚴格控制在90分鐘內結束。

第二,內容重製

為以防萬一,同事準備了兩種錄音法:一是用iPhone內部錄音,二是用音響放出聲音,再用iPad錄。最後發現只有iPad有錄到,萬幸!

因為CH講完水無痕,所以有人開房間時會錄影,就能轉化成影片、CH、Podcast、文字,但要先解決收音與後製問題。

此外,公開口述內容有著作權,因此開房間錄音務必要註明在行程表上;黃瑽寧與夏嘉璐的「寧夏路Podcast聽友會」,就有一個不錯的聲明範例。

Clubhouse-錄音-法規-著作人格權-夏嘉璐由於公開發言有著作權,開Clubhouse房間錄音前,務必要註明清楚。圖片來源:截自Clubhouse

第三,CH與其他平台的串連

開房前、中、後,如何透過數位工具與社群平台,將收聽數轉換成品牌印象、會員或廣告,會是下一步研究重點。

這一次,我們做到了CH與FB、官網的串連。雖然我忘記先說,但社群同事在我提到某些報導時,主動在粉專發佈了相關報導,同步更新收聽人數,並私訊我提醒讀者去粉專上的Slido發問,最後蒐集到十多個問題。

後記:做自己,就會吸引喜歡你的人

結束後,同事在臉書摘錄了一句黃瑽寧醫師的名言:

「做你自己,就會吸引到一群喜歡你的人。」

Clubhouse-未來城市-醫師-假訊息-林氏璧-黃瑽寧-蔣立楷-林薇未來城市臉書貼文。圖片來源:截自未來城市粉專

這句話精準說出了我的感受。

我喜歡這群真誠的講者、創新的同事;我也衷心相信,蔣醫師的故事應該被更多人聽見。因為,在這場抗疫之戰中,用社群媒體做衛教的醫師的貢獻,也該被重視。

媒體的專業是內容,我真心厭倦被社群媒體數字綁架,失去與讀者的連結;但唯有把初衷放在內容,才可能吸引到一群喜歡我們的聽眾/讀者,這才是媒體的價值。

Take the work seriously, not yourself.(認真看待你做的事,而非你自己)


來賓簡介

前台大醫院感染科醫師 林氏璧 FB:日本自助旅遊中毒者

非營利組織「小紅帽」創辦人 林薇 FB:林薇Vivi

馬偕兒童醫院小兒感染科主治醫師 黃瑽寧 FB:黃瑽寧醫師健康講堂

美國湯瑪士傑佛遜醫院內視鏡減重中心主任 蔣立楷 TikTok:austinchiangmd

其他人也在看

你可能有興趣

影音推薦

#廣編企劃|【2023 天下城市高峰論壇 #9】新竹市交通處長 倪茂榮:改善交通,必須先做出優良示範道路|天下雜誌✕未來城市

已成功複製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