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她的時候,就看海吧」 另類葬禮讓我們好好說再見

「想她的時候,就看海吧」 另類葬禮讓我們好好說再見
漲潮這天,距離八里碼頭6公里處的海洋,家屬正撒著花瓣和他們的摯愛說再見。圖片來源:王建棟攝
2018-03-29
文・林怡廷
12595
終有一天,我們的人生會走到終點,想像並規劃自己的葬禮,成了你我都該做的準備。也因此,愈來愈多具個性化的「另類葬禮」因應而生。你會想怎麼與世界道別呢?

「媽,妳好好走!」距離八里碼頭6公里處的海域,船舶劃破海洋的聲音,仍掩蓋不了哽咽的道別聲。有一群人,在海上和已逝的摯愛說再見。

正逢漲潮之際,今年第一場台北市聯合海葬啟動。30個家庭搭著船,將親人的骨灰,連同花瓣灑向海洋。

家人口中呢喃著祝福,將裝著骨灰的安息盒輕輕放入海洋,讓摯愛安息於大海。(王建棟攝)

「思念她的時候,看海就好了,」70歲的林明德(化名)捧著太太的骨灰說。他和太太出身漁村,對海有著一份眷戀;日後,他和各奔東西的兒孫要掃墓,也不用大老遠跑到特定墓地或塔位,海洋就是思念的延續。

「未來我也會如此(海葬),」他不避談自己的身後事,這個想法也早已和身旁的兒孫溝通,「與其讓晚輩擔心,不如自己規劃更好。」

替自己規劃一場葬禮吧!

當死亡是人生列車的終點站,想像並規劃自己的葬禮,成了重要功課。這也讓具個性化的「另類葬禮」因應而生。

不只海葬,台灣還有樹葬、花葬,可供選擇。「不只能節省土地資源,也能省錢,」台北市殯葬管理處副處長施淑梨說著這類環保葬的好處。

台灣人對這類「環保葬」的接受度也愈來愈高。根據內政部統計,2016年全台環保葬人數已達6774人。雖然這個數字僅佔當年整體死亡人數的3.9%,但和12年前相比,已成長30倍。(見表)

但並非每個縣市的民眾,都能得到多元的殯葬服務。光以海葬為例,目前僅台北市、新北市、桃園市、台中市及高雄市有此服務。家住宜蘭的林小姐,就得特地將媽媽的骨灰帶到台北參加海葬。(點此查詢:台灣哪裡可實行環保葬?

政府或殯葬業者應回應民眾的需求。尤其,今年2月,台灣正式邁入「多死社會」——當月的死亡人數為1.4萬人,首次超越出生人數1.3萬;每個家庭人數也愈來愈少,「節葬」、「簡葬」、「回歸自然」成了趨勢。

但環保葬和台灣民間「入土為安」或講究排場的觀念相佐,有些家屬無法承受親友的閒言閒語,因而捨棄逝者選擇的環保葬,其實是很可惜的事。

為了讓殯葬自主,台北市從2016年起,推動「生前預立環保葬意願書」,民眾可事先簽訂意願書、和家人溝通;一旦離世,殯儀館則會提醒家屬尊重逝者意願。目前已有近600人簽訂。

科技加入,讓骨灰有了新生命

另類告別式也是世界潮流,甚至結合科技,成了商機。

2016年,曾在知名募資網站Kickstarter刮起炫風的西班牙新創公司Bios Urn就是一例。

乍看下,他們的產品只是個盆栽,但特別的是,盆栽內埋著骨灰、土壤和種子。種子的種類也多元,有楓樹、橡樹等,民眾可選擇喜愛的植物。這個盆栽還很「智慧」,能和手機app連結,讓家人時刻監測它的溫度、濕度和生長狀況。

他們的理念很簡單:想讓一個生命的結束,轉化成另一個生命的開始。這個過程,還能讓生者和逝者持續保有連結,「你能實際做些什麼、創造些什麼,」家住加州的蘇珊向Bios Urn團隊說,「你還能看著它,回憶起你的摯愛。」目前全球已有超過6萬人購買。

當全球都在正視「死」,如何好好告別,成了你我該做的準備。(責任編輯:黃韵庭)

(本文轉載自《天下雜誌》,授權《未來城市@天下》刊登。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延伸閱讀】

人死掉的時候,自己知道嗎?
【理解東南亞】泰國人的骨灰 為什麼可以分別放在不同地方 ?
賀桂芬:劉文雄的回教葬禮,反映什麼樣的伊斯蘭價值觀?

延伸閱讀

線上告解、喪禮直播:宗教科技是更虔誠還是變敷衍?用價格提升專業,讓老後的你有人照顧全球第一個「失智村」在阿姆斯特丹──爺爺奶奶的主題樂園新竹的「三明治世代」,為什麼能安心工作?

其他人也在看

你可能有興趣

影音推薦

#廣編企劃|【2023 天下城市高峰論壇 #9】新竹市交通處長 倪茂榮:改善交通,必須先做出優良示範道路|天下雜誌✕未來城市

已成功複製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