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轉劣勢為優勢 雲林用農廢拼出循環綠金  

翻轉劣勢為優勢 雲林用農廢拼出循環綠金  
2022-03-30
文・雲林縣政府
2557
身為農業大縣,雲林肩負著台灣最大的糧倉、蔬果與畜牧中心等重任,每年也產出4萬公噸農業廢棄物,這看似劣勢的數字,卻成為雲林擁抱循環經濟的契機,成功將農廢變綠金,拼出永續大商機!

關於實踐永續,每一個國家、每一個縣市,都可以發展出獨門心法!在甫落幕的天下雜誌「SDGs國際論壇」中,雲林縣長張麗善從「農廢不浪廢」為起點,暢談雲林循環經濟的亮眼成果。

升級六級產業 雲林農業很智慧

雲林是我國的農業大縣,更是台灣最大的糧倉、蔬果與畜牧中心,全縣有49.7%的鄉親從事農業工作,農地面積超過8萬公頃。雲林縣的農林漁牧總產值全台第一,每年貢獻超過800億元,卻也衍生4萬公噸農業廢棄物,包括秧苗盤、 農地膜、防蟲網、溫室塑膠布等生產廢棄資材,以及廢棄蚵殼、文蛤殼等!

在雲林縣的農地上充滿著農地膜、塑膠膜,由於無法清洗回收困難,過往遭到任意丟棄或露天燃燒影響環境。雲林縣團隊著手研究生長作物期、量身訂做農地膜,經過實際農地測試,證實可自然分解,實現更友善土地的農業生產方式。

為了降低對於環境的衝擊,雲林縣引進經濟循環再利用技術,協助傳統農業轉型為永續農業。雲林的農業已經升級為六級產業,在第九屆智慧城市創新應用獎中脫穎而出,是唯一智慧農業領域的得獎者!於3月下旬在南港展覽館舉行的2022智慧城市論壇暨展覽中,雲林縣就分享6個智慧農業成果案例。張麗善以智慧漁業為例說明,過往需要一甲大小的魚塭,現在只要45坪,產量更是傳統魚池的40倍,面積縮小、產量增加、永續環保!

廢棄物資源化 垃圾變黃金

雲林飼養155萬頭豬、1200萬隻雞,超過200萬隻鴨鵝,產生眾多沼液、沼渣、雞糞,透過沼液澆灌做為玉米等超過60種粗放作物肥料,減少使用化學肥料、農業成本,年澆灌量共有255.5萬公噸。雲林縣更善用沼氣每日發電達3.8萬度,處理近1200噸廢水,沼氣再利用設置場數全國第一。

每天雲林產生3百多噸垃圾,由於境內沒有焚化爐,除了委由其他縣市代為處理,在兩年前也引進固定式的零廢棄資源化系統(ZWS),每日處理150噸垃圾,經由破碎、分選、減量、乾化後,其中35至40%可變成燃料棒,每噸售價1900元,真正實現「垃圾變黃金」。製程中的廢料控制在18%左右,且當中約80%為腐植土,可用於掩埋場覆土使用。今年七、八月雲林將再進口一套移動式ZWS系統,至每個鄉鎮服務,增進垃圾處理效率。

農廢漁廢畜廢 多元化再利用

透過導入循環農業技術,雲林縣進一步實現農廢、漁廢與畜廢再利用。例如將竹子、鳳梨葉或麥粕磨粉後加入生物菌,製成農地膜或吸管;將禽畜糞便發酵處理後,製作為有機肥料,雞糞造粒後作為生質燃料,都是畜廢再利用、實現循環經濟的最佳例證。

雲林縣每年產生6,600公噸廢棄蚵殼、文蛤殼,縣府特別建置文蛤殼堆置場,並應用於濁水溪定砂計畫,將廢棄文蛤殼鋪設於濁水溪裸露處,抑制60%揚塵逸散、有效改善水質。張麗善更秀出身上的披肩,它正是取材自文蛤殼與寶特瓶,經由殺菌、抽絲後製成海毛紗,還能製作棉被、襪子、衣服等產品。這件粉橘色永續披肩頓時成為現場熱議焦點,雲林縣的循環農業正演示著,農業、永續與時尚三合一的真實樣貌!

落實夥伴關係 雲林糾團拚永續

循環農業只靠政府做得到嗎?答案是否定的。於是,雲林縣落實夥伴關係、結合企業一起努力。去年就與量販企業、連鎖超商、在地供應商15個單位簽訂合作備忘錄,從生產源頭到末端銷售,落實使用生物可分解資材、執行農業蔬果包材回收堆肥再利用。

面對永續議題,雲林縣積極成立「雲林縣政府因應氣候變遷專案辦公室」、完成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雲林縣自願檢視報告,23個局處室皆對應聯合國17項SDGs目標提出對策,也串聯產官學研,舉辦「雲林縣農業前瞻論壇」,對焦五大願景、三大產業、三種面向,共擬雲林縣農業前瞻願景,並且攜手南華大學,為「雲林良品」導入碳足跡認證。

雲林縣善用農廢,拼出循環綠金,寫下農業縣的永續典範!張麗善更提出了「永續雲林=永續台灣」的觀點,誓言帶領農業大縣雲林發揮潛力、接軌國際,翻轉劣勢為優勢,持續拼出台灣的永續大商機

(雲林縣政府廣告)

其他人也在看

你可能有興趣

影音推薦

#廣編企劃|【2023 天下城市高峰論壇 #9】新竹市交通處長 倪茂榮:改善交通,必須先做出優良示範道路|天下雜誌✕未來城市

已成功複製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