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慢經濟】落實文化平權的「藝術下鄉」 在臺東轉個彎就能遇見藝術

【幸福慢經濟】落實文化平權的「藝術下鄉」  在臺東轉個彎就能遇見藝術
2022-07-01
文・整合傳播企劃
1411
臺東縣幅員廣大,一半的人口散居全縣各鄉鎮,為了讓藝術平民化,拉近城鄉的文化距離,縣政府推出一系列「藝術下鄉」活動,串起藝術與人的更多連結。

傍晚時分,關山鎮黃家大門屋廊前,擺放許多色彩繽紛的編織物,都是家戶主人黃媽媽的巧手所編,彰顯阿美族的開朗。左右鄰居陸續來到搭起帳篷的院子,與主人家閒話家常;不一會兒,在主持人介紹後,草草屋樂團輕柔吟唱著族語歌謠,為今年第一場「藝起來我家」揭開序幕。

「藝起來我家」是臺東縣政府文化處的「藝術下鄉」主題活動之一,將舞台搬到民宅庭院,透過歌曲或戲劇的方式介紹家戶主人,以及在地典故,讓參與者重溫農業時代,那份家族鄰里齊聚分享生活點滴的情景。

多樣性、多元化  讓藝術貼近尋常生活

臺東縣面積全臺第三大,人口卻只占百分之一,鄉間人口相對稀疏。過去的藝文活動多限於市區,聚落中只剩長輩與孩子的家庭,連串門子的機會也不復過往。

文化處處長顏志光表示,由於縣長饒慶鈴提倡藝文平權,為了讓臺東的居民能容易貼近藝術活動,因此提出「藝術下鄉」概念,所以特別把藝術帶入常民生活,而且類別多樣性,利用化整為零的方式,讓藝文無所不在、百花齊放,同時提供在地藝文團隊表演平台,讓他們有被看見的機會。

在地團體草草屋樂團,疫情前每個月至少四場商演,卻不敵疫情無收入衝擊,團員由五人銳減至兩人,直言「藝術下鄉」的演出機會對他們幫助很大。

以主題與受眾區分的「藝術下鄉」,由不同形式呈現。「藝起來我家」為庭院分享會,可以欣賞音樂、聽主人家的感動故事;喜歡老歌、傳統戲曲可選擇「表演藝術下鄉」;「吹南風 晒音樂」帶出市集與同樂會的輕鬆氛圍;「那年,我們一起聽的歌」,隨著表演者一起唱歌搖擺;而「行動美術館」,更是帶給鄉鎮孩童最直接的藝術學習與啟發。

這些小型的藝文演出,透過在地鄉公所協助,或是與地方廟宇結合,部分在市區進行的表演,多半選擇鮮少舉辦活動的鄰里戶外場地,花費不高,但參與的群眾卻異常熱烈,有時可高達五、六百人甚至千人。

庭院分享會「藝起來我家」,可以欣賞音樂、聽主人家的感動故事,進而鼓舞下一代接續文化傳承。

成功吸引各年齡群焦點  落實藝術即生活

原本這種類似街頭表演的活動,中老年人往往路過而少親近;文化處推動「藝術下鄉」多年來,反而特別吸引中壯以上族群的注意。

先前一場「光輝年代.群星會」演出當時,下起傾盆大雨,仍有數百位長輩冒雨聆聽,就為一睹當年偶像的風采,並樂得向親友分享獲得簽名照的喜悅。顏志光強調,「我們每場活動都有主題,例如『擋泥板女神』老歌演唱會,那是民國八○年代的機車才有擋泥板,大家因為有共鳴而來。」

「藝術下鄉」系列活動的主題式規劃,吸引特定群眾參加,讓居民對藝術產生共鳴,也連結彼此的情感(圖片來源/臺東縣政府文化處)。

如今「藝術下鄉」已成為鄉親探詢日期、卡司的指標性的活動,連帶推動民眾付費聆賞大型表演藝術的意願,票房都有不錯的成績。

「我們所營造的,藝術是隨手可及、就在身邊,藝術就是生活。」他提到,「藝術下鄉」這兩年因疫情的關係,人潮雖受到影響,但民眾越來越接受隨時隨地可以參與藝文活動,藝術不是高高在上非到國家劇院觀賞,而是日常生活即可俯拾。當藝術越貼近人們,自然能將藝術生活化;「在家裡唱卡拉OK、完成一幅畫,也是一種藝術參與。」

在臺東,藝術是隨手可及、就在身邊,藝術就是生活,自然而然隨音樂起舞,就是藝術(圖片來源/臺東縣政府文化處)。

為了協助在疫情中收入銳減的領有證照街頭藝人,文化處還推出「比比街事」,商借打卡名店騎樓,付費供藝人演出。這些表演者獲得基本收入,不僅是另一種更貼心的紓困;而觀光客來到臺東,會發現人潮多的觀光點,總有著各式表演,臺東猶如是一座藝術之都,無論山林或海灘,每個轉角,都能遇見藝術帶來的驚喜。

(臺東縣政府 廣告)

其他人也在看

你可能有興趣

影音推薦

#廣編企劃|【2023 天下城市高峰論壇 #9】新竹市交通處長 倪茂榮:改善交通,必須先做出優良示範道路|天下雜誌✕未來城市

已成功複製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