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週收700張「行人地獄」照!熱血老師與工程師揪鄉民一起標危險地圖

一週收700張「行人地獄」照!熱血老師與工程師揪鄉民一起標危險地圖
未來城市Podcast EP.50 未來大來賓:竹東高中老師韓中梅、開源環境感測網路創辦人許武龍。圖片來源:未來城市
2023-02-13
整理・許鈺屏、李嘉
17147
想改變台灣的「行人地獄」,公民能做什麼?

2022年底,行人交通死亡意外頻傳,美麗台灣成了外媒筆下的「行人地獄」。「平安走路許願帳戶」就在這樣的氣氛中誕生——一位熱血高中老師與工程師結盟,號召公民上傳難走的人行道照片,將全台用路人心聲化為改革動力。系統在群眾標註平台上線不到兩個月,他們已蒐集超過2,000張照片;下一步,將集結政府開放數據、運用科技力,指出台灣坎坷難行的人行道現況。

這次,未來城市邀請竹東高中生物老師韓中梅,及開源社群、政府開放資料專家許武龍(哈爸),分享平安走路許願帳戶的經驗與數位公民改革的反思。

你可能也想知道,台灣危險人行道在哪裡?有哪些隱藏危機?馬上關注:深度專題|全台危險路障與它們的產地

未來城市Podcast EP.50

▹ 未來主持人:未來城市頻道總監 陳芳毓
▹ 未來大來賓:竹東高中老師 韓中梅、開源環境感測網路創辦人 許武龍

▹ 訪談精華一次收藏:

未來城市-podcast-行人-人行道-行人地獄-交通-台灣交通-交通安全-韓中梅-平安走路許願帳戶-群眾標註-開放資料竹東高中老師韓中梅發起「平安走路許願帳戶」,吸引數百位網友投稿台灣的人行道現況。圖片製作:未來城市編輯部

未來城市-podcast-行人-人行道-行人地獄-交通-台灣交通-交通安全-許武龍-平安走路許願帳戶-群眾標註-開放資料許武龍以科技推進公民力量,讓助民眾快速標註圖片的發生地。圖片製作:未來城市編輯部

Q:「平安走路許願帳戶」是什麼?為什麼要做這件事?

韓中梅(以下簡稱韓):台灣道路是車本主義,而非人本主義;走在路上時,我覺得必須手腳健全、身手靈活,才能平安穿越。我開始擔心,當年紀越來越大,我能不能完好無缺地過馬路?其實,高中公民課就教過的國家論與正義論——國家社會必須提供足夠的方法,來彌補先天上的弱勢。所以,我想號召公民拍攝各地的行人環境,引起對用路安全的關心。

去年12月上線的「平安走路許願帳戶」上,已有超過700位夥伴,照片也累積到1,400多張照片(編按:現約有2,500張);整個台灣除了一個縣市,其他都有照片覆蓋。接下來,我們想提高照片覆蓋率,繼續後續分析。

Q:哈爸在專案擔任什麼角色?群眾平台發揮哪些力量?

哈爸(以下簡稱哈):我們發現,公民科學的重要環節,就是要讓公民能拍照,並上傳照片、時間和GPS位置。因此兩三年前,LASS(Location Aware Sensor System,環境感測器網路系統)社群設計、維護了公民科學平台「群眾標註」;過去也發起空氣盒子、2022地方選舉看板等計畫。這一次,我們也很支持中梅老師推動公民科學。身為平台,我們盡力維持好的服務,並支援工程技術、資料分析等。

Q:專案參與民眾大多是哪些背景?

韓:從報名者的回應可以知道,很多人一直在承受、擔憂自己未來的用路安全。

在參與者中,許多人是家長。有位媽媽甚至寫信告訴我,她有一個六歲半、一個剛滿月的孩子;走在路上時,她必須一手抱、一手牽,且只能走在車道上。所以,她很希望擁有一條安全回家的路。

也有報名者是醫師。他們認為,防止行人交通事故屬於公共衛生政策,可以透過入法來保障行人安全。

還有很多人說,希望自己未來身體不便時,日常生活也能很便利。

Q:號召公民收集資料,你們想要說哪些行人故事?

韓:首先,我們想說明不同區域的行人,受到保護的程度其實不平等。例如,某些地方的行人可以在寬闊、不被佔用的人行道上行走;有些地方的人卻只能看著被違建佔據的人行道和騎樓,將兒童推車或輪椅推上汽車車道。

此外,我們也想知道,兒童和長者在上學、就醫途中,國家有沒有提供最基本的保護?

我覺得,要讓大家看見狀況,才能創造正視問題的機會、講出沉默多數的需求——這也是公部門規劃和執行時,最大的支持力量。

Q:為什麼「平安走路許願帳戶」在平台上獲得許多響應?

哈:和群眾標註之前的專案比起來,「平安走路許願帳戶」的熱度特別高。以前的專案主要來自身邊朋友的響應,上傳影像約200張,選舉看板則有500多張,已是高峰。但這次,一下子就有1,400多張照片上傳,簡直是天文數字。

韓:很多人感謝我們發起這項專案,讓許多關心用路權益的人,終於可以做一些事情。過去,他們看見問題,但只能忍耐;或頂多在網路上認識有相同想法的人,卻難以改變現實。這可能是專案一上線,就有許多人加入的原因。

Q:實行至今,你們遇到哪些困難?

哈:比較大的問題是,大家的理解不一樣,所以上傳的資料品質不一。比方說,照片要有位置,但傳上來卻沒有位置;應該填「有」人行道,卻不小心填錯了⋯⋯這都很常出現,需要勘誤。

韓:大家都希望讓行走空間變成理想的樣子,偏偏每個人的理想都不太一樣。

例如,我們希望大家評估人行道或騎樓被佔用前的寬度,可否讓輪椅通行。但很多夥伴在意的是,雖然寬度夠,但路面不夠平整、有高低差,輪椅也不能走;所以即便道路夠寬,他們堅持要勾「不能通行」——但其實我們有其他選項,也可以呈現這件事。

儘管如此,我非常感謝大家積極想呈現很多面向;這也是我的專案很有趣的地方——大家好像覺得,專案做完後可以解決所有行人的問題(笑)。

Q:每個人認知不同,可能影響標註標準。你們如何協助大眾,讓數據統計更精確?

韓:透過說明文件,讓大家盡早看到可以呈現的參數;後端則有驗證機制;同時,我們也在討論,資料分析能不能減少參數計算。

哈:其實遇到複雜的需求時,可以強調一種開放和民主的觀察方式——比起設定齊一的標準、讓民眾打分數,不如保留「建立多種指標」的可能性。民眾可以思考:從A角度看,這個地點對行人的庇護程度,可以得幾分?從B角度看,又會得幾分?而不同角度也是我或中梅定的,而是你可以自己去定義。

Q:你們希望專案可以為台灣帶來什麼改變?

韓:我希望大家意識到,每個人最終都會是行人。我付出任何一點的心意來關注,都是為自己未來的走路安全存款——這也是我將專案取名為「許願帳戶」的原因。

哈:公民科學的精神在於公民都能關注一點事情、做一點行動,替某個問題帶來正面推進。這是我們推動公民科學希望達成的,也是群眾標註一開始被建立的目標。

你可能也想知道,台灣危險人行道在哪裡?有哪些隱藏危機?馬上關注:深度專題|全台危險路障與它們的產地

聽懂未來:關於行人交通,我還想知道更多⋯⋯

未來城市給你更多知識補充包!

想聽更多未來城市Podcast節目?

・首播時間:隔週六上午播出。
・頻道搜尋:天下雜誌Podcast頻道「聽天下」,或關注未來城市網站「未來城市Podcast」系列內容。

馬上收聽:未來城市Podcast播放清單

其他人也在看

你可能有興趣

影音推薦

#廣編企劃|【2023 天下城市高峰論壇 #9】新竹市交通處長 倪茂榮:改善交通,必須先做出優良示範道路|天下雜誌✕未來城市

已成功複製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