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複合天災與非正式聚落的雙重挑戰|永續及韌性的亞洲未來建築

印尼:複合天災與非正式聚落的雙重挑戰|永續及韌性的亞洲未來建築
印尼的非正式都市聚落多位於洪水氾濫地帶,頻繁的天災讓更多民眾無家可歸。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2023-02-21
文・徐志維(國家住宅及都市更新中心專員)
11957
東南亞各國類似於泰國,在人口和經濟快速成長之際,都遭遇自然環境嚴重退化和各種極端氣候及災害對國民居住的衝擊。其中,印尼因其自然環境條件,所面臨的挑戰尤其嚴峻。

印尼的人居概況?

印尼與台灣情況類似,位處三個構造板塊的斷層線上,幾乎每天都會發生5.0級或以下的地震。2004年以來,印尼平均每月遭受一次重大自然災害,包括海嘯、山體滑坡甚至火山爆發,摧毀了家園和社區。

最嚴重的一次災難,莫過於2004年發生的南亞海嘯(印度洋大地震),該國約22萬人死亡或失蹤,造成人命財產嚴重損失。此外,每次自然災害危機也會帶來更多無家可歸者,令本就有近300萬無家者(1.14%)的印尼人居處境雪上加霜。

當前,印尼有較大量的無家或居住條件惡劣者。根據世界銀行2017年的估計,全印尼6,410萬戶住宅中,約有20%狀況不佳,此外約有22%城市人口(即約2,900萬人)生活在貧民窟。

究其原因,是高速經濟發展下的貧富不均、公共服務嚴重短缺。同時,大量鄉村人口在城市賴以落腳的非正式住居聚落「甘榜原文kampong,原指東南亞傳統的村莊形式,後引申為非正式的都市聚落。」,往往位於低窪、洪水氾濫地帶,生命財產時常受到威脅。

「Rusunawa」印尼的社會住宅

印尼政府興建給低收入家戶承租的社會住宅被稱為「Rumah Susun Sederhana Sewa」,簡稱「Rusunawa」,意即簡單、低成本的公寓。這些Rusunawa社會住宅嚴格限制申請者身分(如每月所得不得逾200萬印尼盾,即不到新台幣4,000元),且因租金有中央和地方政府補貼,不得轉租或轉售。在建築設計方面,印尼法規亦規定社宅需有花園、運動及遊憩空間等配套設施。

近年印尼的新建社宅也常見綠建築、永續節能的設計,甚至獲得EDGE為世界銀行集團成員IFC(International Finance Corporation)提供新興國家衡量房屋設計是否符合綠色標準的認證系統。評分方面為三方向:操作能源(operational energy)、用水量及建築期間材料的使用體現能量。其中,體現能量指的是建築期間所使用的建築材料由於萃取,生產,運送及安裝所產生的能源花費及溫室氣體排放等。(Excellence in Design for Greater Efficiencies)的綠色建築認證。

EDGE-綠色建築-永續印尼的社會住宅納入永續設計,獲得EDGE綠色建築認證。圖片來源:截自EDGE

除建設Rusunawa,印尼自2006年起還制定「自建住宅補貼計畫」(BSPS)。每月收入低於150萬印尼盾(約新台幣3,000元)的低收入家庭,可根據該計劃獲得1,000至3,000萬印尼盾(約新台幣2萬至6萬元)的家庭修繕或新建屋補貼。

Rusunawa-印尼-建築-社會住宅-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極端氣候-天災-非正式聚落-韌性城市印尼政府興建低成本的公寓,提供低收入家戶承租。圖為印尼泗水一處社會住宅。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當前「Rusunawa」三大課題?

1. 住宅投資不足:儘管印尼政府近十年開始興建社會住宅,亦提出國家級的可負擔住宅計畫(BSPS及FLPP),協助提升中低收入戶的自有住宅比率。但實際上,每年住宅補貼經費僅占總預算0.7%,民間對可負擔住宅的投資動能亦有限,對於人口和都市快速成長、且每年預估需新建100萬戶住宅單位的國家而言,無疑是杯水車薪。

2. 社宅收入遠不抵支:雅加達在2018年有2.5萬多套社會住宅單元,其中就有83%的居民是來自淹水潛勢地區的拆遷戶。儘管拆遷戶每月僅需支付20到34美元的月租金(最多不到新台幣1,000元),但拒絕搬遷或繳付租金的民眾仍為數不少。位於東雅加達的Rusunawa「Jatinegara Barat」,租金拖欠率甚至高達74%。實際上,即使住戶租金全數如期繳納,也僅能支應11.3%的營運成本。

3. 生活機能不符居民需求:雅加達在2018年有2.5萬多套社會住宅單元,其中就有近80%居民是為拆遷戶。儘管新居所大幅改善原本違占聚落較窳陋的居住環境,但由於Rusunawa大多多位於郊區,遠離工作機會;也被管理部門禁止在社區內進行垃圾回收等工作,原本「工作-生活空間合一」的模式無法繼續,對依靠非正規勞動和微型生意等非正式收入的底層民眾而言,無疑是項艱鉅的挑戰。

非正式收入-居住正義-印尼-建築-社會住宅-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極端氣候-天災-非正式聚落-韌性城市社會住宅能改變民眾工作、生活合一的模式。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除了謀生機會減少,Rusunawa還帶來更多日常開支:包括獨立而較昂貴的水電費用、因遠離低成本食品市場而增加的食物開銷、郊區不夠密集的大眾運輸系統,在在提高這些社宅住戶的居住成本。(延伸閱讀|世上苦人多?灑補助金、發基本收入,法國最年輕總統馬克宏:很吸引人,但我不贊同

回應「住宅投資不足」課題:世銀融資及獎勵民間興辦

面對社宅興辦的困境,印尼在國際組織及民間推動下,開始各種嘗試。

世界銀行早於2002年,即向印尼提出該國早期的住宅市場發展政策建議(Policy Development for Enabling the Housing Market to Work in Indonesia,簡稱HOMI)。2016年,印尼發布「國家可負擔住宅計畫」(National Affordable Housing Program,NAHP),並獲得世界銀行4.5億美元的融資,以支持當地金融系統提供低收入戶自建住宅建築貸款。

另一項努力,則是鼓勵私人部門資金參與Rusunawa的興辦。

目前,印尼政府積極研究各種民間參與公共建設(PPP)模式,根據印尼政府在西爪哇可負擔住宅綜合開發案的試行結果,透過所得家庭混住及多元使用以實現交叉補貼,發現相較於純政府興建,PPP模式較能降低整體成本,帶來較多附加價值。

回應「社宅收入遠不抵支」課題:多元而靈活的營運及居住方案

與台灣相似,由於現階段社會住宅需求遠高於存量,多數Rusunawa也有長短不一的租期。為使社經地位較弱勢的拆遷戶能屆期離開,甚至擁有自己的房子,印尼政府設計多項計畫鼓勵居民自立,例如結合銀行推動優惠利率的儲蓄計劃,或與NGO合作,提供創業/就業輔導計畫(城市農業、裁縫、工藝、烹飪培訓等等)。

據政府有關部門表示,經上述試驗,租戶欠租率大幅下降,更有近8%住戶在租期結束時支付首付、擁有了自己的住宅。

過去印尼社宅各行其政,租金、租期、入住標準不一,且管理效能相當低落。近年雅加達等各地方政府成立區域公共服務機構BLUD(badan layanan umum daerah)來經營管理Rusunawa。BLUD為非營利政府機構,但被要求按照成本租金原則管理資產,並視家庭收入提供租屋券以補貼弱勢家戶的租金。(延伸閱讀|社區裡的素人團媽、早療師與吉他社長:北市社宅青創戶的故事

回應「生活機能不符居民需求」:Live-Work的設計思維

印尼政府希望透過興建Rusunawa這樣的「垂直住宅」(vertical housing),來解決城市空間日益侷促、高天然災害潛勢地區居民的遷徙,乃至災民重建安置等課題。好處是提供民眾安全且較高品質的生活,但也出現部分民眾喪失原有謀生手段和工作習慣,以致難以適應。

除了由政府提供創業/就業輔導計畫來協助Rusunawa住戶,或直接補貼修繕費用以提升住家安全,印尼民間也長年探索各種居住可能,以回應傳統與現代的共同需求。(延伸閱讀|社宅蓋好了,下一步?學會如何「好好住在一起」

下圖是一座位於峇里島丹帕沙市的民間版社會住宅,被命名為「清道夫之家」,是為當地依賴撿拾資源回收材料維生的民眾所設計興建。

RIBA-峇里島-清道夫之家-印尼-建築-社會住宅-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極端氣候-天災-非正式聚落-韌性城市峇里島民間版的社會住宅「清道夫之家」,為居住帶來不同的可能。圖片來源:RIBA Twitter

這座小型社區尊重底層民眾工作與生活合一的習慣,規劃14個18平方公尺的住宅單元。包括浴室、廚房和公共區域,特別是設計了適合儲放資源回收材料的空間,以方便居民工作。

它的地板和牆壁是由竹子製成的,自然風可以穿透整個建築體、降低內部溫度。還採用了回收材料,如屋頂使用了具絕緣效果的廢棄寶特瓶和利樂包。

小結

透過上述對印尼社會住宅(Rusunawa)經驗的考察,可知現代化的社區居住型態,應與底層工作生活型態相互協調。

根據一項調查發現(Triyuliana & Prakoso,2020),生活在Rusunawa的住戶不適應新的工作-居住分離的生活型態,便一點一滴改變Rusunawa原本被認定的使用方式,更證明新住戶並非沒有生活營利能力;而是社宅缺乏充分考慮潛在住戶的工作生活性質,以支持或賦予其經濟權力的住宅設計。

深度專題|「8年20萬戶」社宅縣市進度成績單

其他人也在看

你可能有興趣

影音推薦

#廣編企劃|【2023 天下城市高峰論壇 #9】新竹市交通處長 倪茂榮:改善交通,必須先做出優良示範道路|天下雜誌✕未來城市

已成功複製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