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行人5大地獄現象:12月死亡最多、65歲以上逾6成、15縣市傷亡不減反增

台灣行人5大地獄現象:12月死亡最多、65歲以上逾6成、15縣市傷亡不減反增
2021年,台灣有1.6萬位行人死傷,未來城市為你揭開數據背後的「行人地獄」五大數字。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設計:未來城市編輯部
2023-02-21
文・許鈺屏 圖表・許鈺屏、李嘉、李昕怡
24176
今天,你走在人行道上嗎?即便是人行道,你真走得安心,不擔心被撞嗎?

營建署統計,台灣人行道普及率超過四成;但即便如此,許多人一出門就會發現,人行道不是被違停汽機車和騎樓違建佔用,就是被變電箱、消防栓壓縮空間,不時還要被自行車按鈴驅趕。就算走班馬線,仍要時時因不讓行人或莽撞右轉的車輛,提心吊膽。

步行環境如此惡劣,2021年,台灣共有1.6萬位行人為此受傷,甚至失去生命。

從全球數據來看,過去十年,台灣行人死亡數成長9%,比低收入國家平均數字更差;若看22個台灣縣市,過去十年,只有六個縣市的行人死傷人數下降;進一步分析數據,65歲以上行人的死亡數更佔了2/3。

這次,未來城市找出各國、各縣市數據,也描繪受害行人輪廓,告訴你台灣行人的五大地獄現象。

關鍵數字:9%
台灣行人死亡數十年成長9%,比低收入國家更高

根據Our World in Data統計,過去十年,全球行人死亡人數平均下降12%。其中,日本下降14%,西北歐國家進步更多,如法國下降19%、西班牙下降26%等,都超越全球平均;但開發中國家仍持續攀升,如東南亞地區平均上升2%、世界銀行的低收入國也成長7%。

早在1988年進入世界銀行高收入國的台灣,十年來行人死亡數也增加9%——不只追不上高收入國的下降8%,表現甚至低於低收入國的平均值。再不加速改善行人空間,交通進度恐更落後國際城市。

此外,世界衛生組織(WHO)統計,每年全球有130萬人死於交通意外,超過5,000萬人因此受傷——其中,1/4死傷者都是行人或單車騎士。而台灣近年每十萬人的交通死亡人數落在12.1到12.7人之間,也是OECD標竿國家的四到六倍。

台灣-城市-行人環境-人本交通-交通安全-行人安全-人行道-行人-行人死亡數-交通部十年來,台灣行人死傷數成長9%,表現比低收入國更差。

關鍵數字:12月   
節慶聚會酒駕多,每年12月前後最多行人死亡

台灣交通死傷人數多,但哪個月的風險最高?從交通部道安資訊網的統計來看,12與1月行人死傷數量已穩居十年冠軍;近五年,這兩個月的行人死亡數平均約50人,都是當年最低數字的兩倍。

為何這兩個月的死亡人數特別高?從各縣市警局的動作可一窺端倪——歲末年終,聖誕節、跨年、尾牙等餐敘連番到來;加上天氣轉冷、民眾常吃補,僥倖酒駕的人變多、交通事故也頻傳;警方也必須出動宣導交通、勤抓違規。

政府回推時序發現,九月起就有開學季、中秋連假等,交通事故量慢慢爬升,年底衝到高峰。因此,交通部將九月列為交通安全月,加緊看守這段「交通事故高峰期」;但實行快三年,行人死亡數字仍沒有大幅改善。

台灣-城市-行人環境-人本交通-交通安全-行人安全-人行道-行人-行人死亡數-12月-肇事-車禍台灣每年12月前後的行人死亡數大幅增加。

關鍵數字:15縣市
15縣市行人死傷不減反增,三都10年增逾400人

人行道擴增、人本環境持續改善,但交通部統計,過去十年,行人死傷人數僅六縣市下降、一縣市持平,其餘15個縣市都增加。尤其,新北市、桃園市與台南市行人死傷數都增加超過400人,連美國、加拿大、日本、澳洲等國都在觀光指南提醒旅客,來台應提高警覺。

受到國際批評及「CNN Travel」報導,交通部火速提出改善標準,要求杜絕違規、減量事故,並讓每年交通事故死亡數下降5%。但美國馬里蘭大學教授張金琳在交通部論壇提醒,光靠科技執法、抓違規,只是治標,無從治本;從社會文化、經濟結構下手,才能理解交通秩序的癥結,改善事故頻發的現況。

台灣-城市-行人環境-人本交通-交通安全-行人安全-人行道-行人-行人死亡數-22縣市-台灣縣市-行人死傷數-最新統計-交通部-車禍近十年,台灣有15個縣市的行人死傷數增加。

關鍵數字:6成
逾6成死亡行人破65歲,每1.5天一位長者送命

台灣將在2025年邁入超高齡社會,屆時每五人就有一位超過65歲。但踏入高齡化社會前,2021年便有264位高齡行人死於交通事故,等於每兩天超過一人送命。

從人口數據換算,高齡者佔全台16%,但近十年,高齡行人死亡數持續高於六成;除2021年受疫情影響死亡人數減少,2016年後便在七成左右徘徊,無下降跡象。

但高齡行人風險並非「愈老愈高」,交通部長王國材指出,由於65到74歲初老族群尚未意識到能力衰退,交通事故死亡率比80歲以上更高。因此,交通部推動「路老師」計畫,號召樂齡中心、長青學苑、關懷據點、醫院等單位的師資,向高齡者傳達安全知識,已宣導近8,000場。

除了教育高齡者,政府也該檢討城市的高齡友善規劃。例如,紐約為了實現零死亡願景,推行高齡安全街道(Safe Streets for Seniors)。政府找出高齡者事故頻繁發生的地點,分析後分別擴張行人徒步區、延長行人綠燈時間、重畫路口標線等,讓高齡行人死亡比例降低超過10%。

台灣-城市-行人環境-人本交通-交通安全-行人安全-人行道-行人-行人死亡數-高齡行人-行人死傷數-最新統計-交通部-車禍-超高齡社會-交通事故-路老師台灣尚未邁入超高齡社會,高齡行人死亡數卻已佔近七成。

關鍵數字:1,201位
每年平均1,201位兒童行人死傷,75%家長不放心

內政部2023年最新統計,台灣人口連三年負成長,新生兒不到14萬人,創歷史新低;但交通部數據顯示,2015年之前,每年超過1,400位兒童死傷;之後雖緩步下降,2016至2020年平均每年仍有1,129位(2021年因疫情停課頻仍,死傷下降),令人驚心。

什麼時段,是兒童行人發生意外的高危險時段?

靖娟兒童安全文教基金會提出警告,近五年有2,269位12歲以下兒童在上、下學途中死傷,其中六都就占五成以上(1,195位);兒童三大通學困境,分別為受壓迫的步行空間、路口橫衝的車輛及學區時速過高,讓75%家長不放心讓孩子自行上學。

為了讓學童快樂出門、平安回家,除了提高交通安全觀念,各國已從政策、道路規劃改善。例如,英國採用時段性封街及科技執法;日本則把校外500公尺內設為通學路,實施速度管理、確保步行空間與能見度等,持續壓低學童的交通意外數據。

台灣-城市-行人環境-人本交通-交通安全-行人安全-人行道-行人-行人死亡數-通學步道-通學廊道-學童-行人死傷數-最新統計-交通部-車禍2016年後,12歲以下兒童死傷數下降,卻仍連年逾千人。

台灣行人地獄觀察後續:我們還能做哪些事?

#公民篇 一週收700張「行人地獄」照!熱血老師與工程師揪鄉民一起標危險地圖
#政府篇 趕路霸、移電箱 新北四年改54處通學廊道,學童不再冒險走快車道
#台灣城市篇 台灣為何成「行人地獄」?原罪是讓駕駛「慢不下來」的道路設計
#國際城市篇 到處是樹蔭、擁車成本300萬起跳!新加坡如何成步行城市典範?

其他人也在看

你可能有興趣

影音推薦

#廣編企劃|【2023 天下城市高峰論壇 #9】新竹市交通處長 倪茂榮:改善交通,必須先做出優良示範道路|天下雜誌✕未來城市

已成功複製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