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社區:AI精算人流,人車交通空間重分配|慢行空間的歐亞城市對話2

中國新社區:AI精算人流,人車交通空間重分配|慢行空間的歐亞城市對話2
中國運用城市大數據,模擬人車交通的空間。圖片來源:王迺慧提供
2023-08-02
文・王迺慧(BLEND Architecture總監)
11110
「台灣是個行人地獄」等多個交通行人安全議題粉專,在今年引起很多關注。步行的不便、危險的街道空間,使我們重新思考行人路權,並更重視「慢行」規劃。(「慢行」定義包括慢速或非機動交通,主要指騎腳踏車、步行或滑板車等設備。)

今年四月,立法院三讀通過《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部分條文修正案,加重汽機車不禮讓行人罰則。這類法令雖能讓駕駛者更重視行人安全,但長遠解決之道,還需更完善的人行道、車道、騎行道,以及休閒空間的整合規劃,才能達到多元安全交通方案的都市空間。

BLEND Architecture總監王迺慧與Urban Standards總監斯蒂利亞諾(Sophie Stigliano)兩位都市規劃專家在2021年合作慢行系統規劃設計,希望藉由過往的經驗,從東西方城市空間討論「慢行」對城市的重要。以下為對談重點。

王迺慧

BLEND Architecture-王迺慧-城市規劃-城市設計-慢行-道路規劃-行人-安全-宜居城市BLEND Architecture總監王迺慧。圖片來源:王迺慧提供

BLEND Architecture總監,香港大學建築學院副教授,哈佛大學設計研究所都市設計碩士,台灣成功大學建築學士。BLEND Architecture是2016年成立香港的城市設計建築實踐事務所,多關注於城市與交通公共空間議題,與政府和開發商合作規劃人性的建築與都市空間。

斯蒂利亞諾(Sophie Stigliano)

Urban Standards-斯蒂利亞諾-城市規劃-城市設計-慢行-道路規劃-行人-安全-宜居城市Urban Standards總監斯蒂利亞諾。圖片來源:斯蒂利亞諾提供

Urban Standards總監。Urban Standards是德國慕尼黑的交通顧問公司,專業在制定交通優化策略,打造城市與社區尺度和創新變革性的出行解決方案。是從汽車大廠智庫獨立出的新興顧問公司,旨在與市政府和私人企業成功提供長期合作策略

問:房地產與出行方式之間,有怎樣矛盾的利益衝突?

斯蒂利亞諾(以下簡稱斯):我們必須讓房地產開發商,參與其土地周邊交通的規劃與建設。因為關心土地周邊交通規劃的發展,最終也會獲得經濟利益:交通規劃的概念要符合該社區需求,房地產開發商建的停車位愈少,他們省下的資金就越多。

城市財政要求一部分資金要用於交通規劃建設,是確保了交通規劃的有效實施和保障行人安全和路權,並將「共享」概念植根於人們心中。

王迺慧(以下簡稱王):參與較多的是中大型開發案,但台灣更需要小型社區住戶和店家,參與對人行道、停車的規劃,一起探討可能的解決方案。尤其在高密度社區,行人空間通常被壓縮,政府一起主導改造,社區街道空間也要與未來更新的規劃整合,才能全面地減少矛盾。

斯:我們參與過的專案,是透過多種類型的共享交通方案,來抑制停車的擴張。居民可以擁有兩個停車位,但也要付出更多的費用,去資助共享交通訂購方案。居民不能只購買停車權,居民的交通方案始終包含共享交通的選擇,無論居民最後是否用它。

慢行系統的規劃與設計,必須多方面考慮,以確保滿足所有出行需求。在停車位被徵用的同時,也必須替私家車使用者提供別的出行方式,努力實現綠色出行。

王:這類型的共享交通訂購應能鼓勵大家減少汽車。共享交通訂購方案,應可更多元地結合市政藝文、市民福利等等公共設施的優惠,達到出行方式和目的地的結合。

斯:公寓的停車位比不是一比一。你可以選擇共享交通訂購方案,對於車庫裡的私家車,你也可以自主決定它的使用權;當它閒置時,別人或親友可以共用。有了共用系統,您不再需要盲目搜索車輛,只需提前預訂,即可滿足出行需求。

王:作為城市設計師,除了空間設計,利用出行方式共享建立社群氛圍,也是另一種規劃的可能。

斯:從規劃的角度優化共用車輛的位置,就像所有共用車輛都靠近電梯一樣。當你選擇駕駛私家車時,你必須多走一點路;當你選擇分享,你也就能享有更多由此帶來的益處。(延伸閱讀|東京給台灣的啟示:從大眾運輸開始,練習文明與人本城市

問:人工智慧如何協助未來交通的發展?

王:現在各行業都在討論人工智慧,透過現有的規劃,和對未來的出行預測,人工智慧可以在空間、時間、建造成本上,對交通道路的規劃產生更多效益。

斯:現有城市的大數據非常重要,尤其在人口密度高的城市空間,空間上能提供的定制設計越多,更能有機地創造城市安全出行空間。

王:另外更可以用數據的推演,在規劃時,模擬人與車在空間上的配置,能更精準避免危險和衝突。

斯:新加坡正在將該技術用於城市層面的交通模擬(MatSim),瑞士的房地產業也不是以土地面積來衡量利弊,而是土地的人流頻率,透過數據模擬,更能準確地估計人流頻率。

王:人工智慧的應用在都市規劃上,應該是從交通步行、車行、騎行,透過現有的交通數據、未來的人口及社區開發預測,去模擬空間的分配。(延伸閱讀|連假人擠人?引進這種交通AI就不必擔心塞車、買不到票

斯:回到我們合作的松山湖慢行系統規劃專案,我們當時就是通過園區內不同的人流頻率位置,相對應設計了不同的出行方式。

慢行空間-自行車-步行城市-人本城市-交通-私家車-歐洲-德國-BLENDArchitecture-王迺慧-Urban Standards-Sophie Stigliano-松山湖BLEND Architecture團隊運用人工智慧,推算各區人流的出行方式。圖片來源:BLEND Architecture網站

問:在松山湖慢行系統規劃專案,道路的規劃已經在15年前完成,怎麼重新改造,還給行人路權?

王:松山湖這個行政區,當初規劃時是以吸引高新創新產業,研發中心、辦公室的建設,近幾年也逐漸完成。相關的大學院校和住宅社區,也陸續開發吸引更多人才。

這個案子的初衷,是市政府希望更人性地規劃道路使用。未來的網絡是慢行空間,工作、居住者可以騎車取代開車;假日更可以將湖區遊覽路線,連成市政道路的延伸。(延伸閱讀|永康街80%空間給汽機車,為何國外卻在市中心留行人徒步區?

這個案子將慢行用速度分為三個層級:高速自行車道、通勤自行車道和休閒自行車道。

透過詳細的調查,進一步規劃閒置的公共空間。將慢行系統從點(廣場、公園、學校社區商場出入口)到線(腳踏車道、公共交通轉乘連接)到面(街廓、社區、校園到大的行政區)串聯成網。

在首期示範區裡先觀察步行、騎行空間的使用,再往二期開發;改造道路時,重新規劃「海綿城市」概念,加入透水舖面、景觀帶等等。

慢行空間-自行車-步行城市-人本城市-交通-私家車-歐洲-德國-BLENDArchitecture-王迺慧-Urban Standards-Sophie Stigliano-松山湖規劃城市空間時,團隊加入透水性鋪面、生態沼澤地、雨水花園等設計,打造出一座海綿城市。圖片來源:BLEND Architecture網站

斯:我們希望這些例子,能啟發更多台灣城市關注慢行系統的建設。我們希望能與台灣地方政府合作,用有系統策略的方式,由小到大、從點到面地規劃慢行,還給行人更好的路權。讓城市交通更便利和人性化,這對改善空氣品質、減少交通擁堵、提高市民生活品質,都有重要成效。(延伸閱讀|人本城市第一步!趙家麟:路口全面改造,能挽回三分之二人命

其他人也在看

你可能有興趣

影音推薦

#廣編企劃|【2023 天下城市高峰論壇 #9】新竹市交通處長 倪茂榮:改善交通,必須先做出優良示範道路|天下雜誌✕未來城市

已成功複製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