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理心建築,讓孩子走出「冷泡麵人生」:重返計志文聖道基金會附設主恩兒童之家

同理心建築,讓孩子走出「冷泡麵人生」:重返計志文聖道基金會附設主恩兒童之家
「計志文聖道基金會附設主恩兒童之家」提供受安置兒少居住空間。圖片來源:JJP潘冀聯合建築師/計志文聖道基金會附設主恩兒童之家
2024-01-30
文・JJP潘冀聯合建築師 圖・JJP潘冀聯合建築師/計志文聖道基金會附設主恩兒童之家
5171
建築師的角色是什麼?

1983年,英國建築師和漫畫家Louis Hellman在「The Image of The Architect」系列漫畫中以不同的角度來諷刺建築師,獲得極大的迴響。畫中的建築師有著不同的角色,包括:照亮世間的救世主、興建大樓的貪婪惡魔、建商的人偶傀儡、斷頭台上的犧牲者、無視於殘障者需求的飛翔超人⋯⋯極盡挖苦之能事,但也反映出建築師在大眾心中的觀感及自我期許。

捫心自問,建築師的確有著營造空間的設計能力,但卻不是最終成就建築行為的經營者;有些特殊使用的建築類型,建築師只不過提供了建築的外在功能,只有生活在裡面的人,才能決定空間的生命與活力。

就像JJP創辦人潘冀建築師所言——建築是為使用者而設計。

回到已完成的房子走走,看看空間的使用狀況,會讓建築師得到許多意外收穫。2024年,我們選擇了兩處不同設計方向的「兒少家園」案例,與委託業主聊聊現今的使用狀況。

我們首先拜訪「計志文聖道基金會附設主恩兒童之家」。

眼睛、紙飛機、向日葵

所謂「兒少家園」,早期被泛稱為孤兒院或育幼院,這裡的孩子都是所謂的「孤兒」;隨著時代更迭及社會結構改變,現在的兒少家園已不是電影中的刻板形象——會在大門口收到棄養的嬰兒或是自行收容孤兒。

目前,來到這裡的孩子,都是經社會局處裁定後,需要專業安置的兒少。在台灣,未成年的兒少家外安置處理,第一順位是親屬,接著是寄養家庭,最後才是安置機構;也就是說,來到兒少家園的孩子可能已經歷許多單位的轉手,身心有許多創傷。

2013年底,當時的計志文聖道基金會執行長傅碧霞女士,收到了一份來自日本的聖誕禮物——三幅榮獲第40屆日本青樞小品優秀賞的得獎畫作。畫中的企鵝、小熊與大象身上,都佈滿一顆顆張大的眼睛,代表特殊成長過程中所承受的異樣眼光;唯一不變的是,他們身上都帶著一只紙飛機,渴望心中的夢想能翱翔天際。

這是來自台灣、在東京打拼的年輕插畫家暨動畫師林鴻生的作品。在看似亮麗的創作經歷中,他從未遺忘曾在兒少之家中重新得到認同、撫平創傷的經歷;他願意將所有成就與還在兒少之家的弟弟妹妹們分享,一同加油打氣。這三幅畫作如今印製為明信片,寄給所有關心計志文聖道基金會的朋友。

計志文聖道基金會-傅碧霞-安置少年-兒童之家-林鴻生-兒少家園-兒少傅碧霞將關心兒童之家的得獎畫作印製明信片,寄給更多關心既計志文聖道基金會的夥伴。圖片來源:計志文聖道基金會附設主恩兒童之家臉書

林鴻生-插畫家-插畫-動畫師-傅碧霞-兒少之家-青樞小品-日本插畫家林鴻生的畫作鼓勵兒少之家青年,就算童年飽受異樣眼光,也別忘了追逐夢想的力量。

對於當時離開兒少之家的少年們,畫圖,其實是心中的默契。2010年四月,包括林鴻生在內的一群年輕人,帶著油漆與刷子,在位於天母即將被拆除的兒童之家舊址圍牆上,畫下了一朵朵向日葵,並在向日葵中寫下自己的名字,勉勵自己:兒童之家拆除後,不要忘了依然有著陽光般的夢想。

因著服務弱勢兒少的這一份執著,傅碧霞女士於2014年12月拜訪了JJP潘冀聯合建築師事務所,說明了想再次興建「計志文聖道基金會附設主恩兒童之家」的夢想。潘冀建築師聽完後詢問基地位置與興建預算,人稱「傅媽媽」的傅碧霞女士回答:「都沒有。」

執行長特助周家如小姐回想過往,說出了當時的處境與窘況:「大家都說傅媽媽口直心快,不應該跟建築師說『我們都沒有』,而應改口說『我們正在努力中』。」沒想到隔了幾天,傅媽媽秘書忽然大叫,原來基金會收到了一筆海外捐款的支票通知,金額100萬美金(約新台幣3,100萬元);幾乎同一時間,國內也收到第一筆為兒童之家興建的指名奉獻專款,新台幣20萬。

在這兩筆專款的拋磚引玉之下,全新計畫的「計志文聖道基金會附設主恩兒童之家」啟動了。

從零開始的造家計劃

首先是基地位置的選擇。在官方的統計資料裡,當時兒少保護案件中,零歲至18歲之受虐者人數,基隆的通報人數遠大於台灣其他地區。雖然可能是其他地區沒有準確通報,但也表示,基隆兒少保護案件的安置處理已刻不容緩。

另外,從2010年至2015年,台灣地區的兒少安置教養機構數目從115所增加到123所,但基隆多年來始終只有一所安置機構,停滯不前。於是,新的兒童之家選定了基隆,2015年正式委託本所設計,於2018年完工啟用。

兒童之家-計志文聖道基金會附設主恩兒童之家-JJP潘冀聯合建築師事務所-JJP-傅碧霞-建築設計船型的兒童之家坐落於山坡地上,她也是被安置少年的支撐與後盾。

新的兒童之家位於山坡地邊緣,鄰近周圍大型社區。為有效利用狹小且形狀不規則的土地,以彷如船型的平面配置來達成多元的空間需求。建築外觀的材料與顏色呼應周邊環境,達到融入社區,和諧共存。基地位處二線城市的邊緣,也讓兒童之家的少年們遠離干擾,專注於學習與成長。

進入大廳,2022年重新繪製的向日葵花牆映入眼簾,採光樓梯中的玻璃磚漫射出彩色光暈,藉由連結上下各樓層的梯間空間成為視覺焦點;扶手一旁可見點綴牆面的少年畫作瓷磚,提醒少年們勿忘追夢的勇氣。

向日葵-採光-建築-JJP-建築設計-兒童之家-兒少之家2022年將向日葵花牆重新彩繪(左);彩色玻璃磚連結各樓層,成為視覺焦點(右)。

三、四樓區分為不同年齡及性別的家園寢室、浴廁及老師房。整體設計從傳統安置機構的空間需求出發,在此可見到傳統的宿舍活動,平時大家打打鬧鬧,亦可見到互動交誼的轉型配置;每個單元均設有如家庭客廳般的起居空間,塑造如家的氛圍,亦可兼作平日課後輔導之用。

整棟建築的施作過程中,負責施工的三星營造展現了對兒童之家的認同與支持;更新了基地周邊的公車亭與人行道的工程,認養了這些原未編列在工程預算內的項目,讓兒童之家在進駐初期,便與社區建立友好的鄰里關係。

建築設計-JJP-建築-兒童之家-鄰里關係-課輔-同儕-兒童之家建築內有交誼空間,符合孩童聯繫情感及課後輔導的空間需求。

冷掉的泡麵與溫暖的牛奶

先前提到,建築師只能提供建築的外在功能;唯有生活在裡面的人,才能決定空間的生命與活力。而「計志文聖道基金會附設主恩兒童之家」內部最大特色之一,在於無距離的「同理心」。

2020年接任執行長職位的徐華強牧師表示,目前兒童之家董事會的核心成員,有一半是在兒童之家成長後、離開自立的少年,包括他自己及現任董事長張參雄醫師,更能感同身受被安置少年的心路歷程與失落感受。

「被家人遺棄的成長生涯,就像一碗冷到軟爛的泡麵,咀嚼無味,卻不得不吃。失依少年始終徘徊在愛與恨之間,直到他找到平衡的和解空間,」徐華強牧師如此描述自己的經歷。

在當年嚴格的兒家管教下,他曾是因成績不好而常被處罰刷油漆的院童,始終羨慕那些成績好、熬夜讀書而有牛奶當消夜的同伴。最後,他進入職校美工科就讀,因著對美感的努力,成為商業攝影師,踏出穩健的步伐,一路走出自己的人生道路。

早期,兒童之家的少年只要考上學校、持續升學,傅媽媽都會四處奔走,尋求贊助人士支援。這些支援就像一杯溫熱的牛奶,提供少年必要的養分,從人生的低谷逆轉而上,融入社會體制。

如今,資訊多樣化的社會形態已與昔日不同,兒童之家發現,院內許多兒少具有創作天份;經由愛心資助人、社區與企業的支持,目前兒童之家提供兒少課業之餘的多元才藝培育,透過成果發表創造成功經驗、爭取各類表演機會,打開院童視野,找回自信心。

「挫折感與無力感是照顧者的日常,所能做的,就是陪伴在孩子身旁,讓他們知道,我在這裡。」兒童之家期待少年們離開之後,腳步走得踏實,迎來美好的未來。(延伸閱讀|失聰、肢障、不到17歲⋯⋯五位「年度風雲兒童」如何解決大人也攤手的難題?

平安的家、獨立的夢

每個離開的孩子,都有回家的時候。聖誕節,是計志文聖道基金會一年中很重大的日子,因為離開的孩子要「回娘家」圍爐。

這個日子已經成為兒童之家的傳統。在傳承與分享的時刻,孩子們不分年齡與職業,再度回到這裡,跟照顧過自己的師長說說近況,勉勵弟弟妹妹。即使不發一語,每個出現的身影都是為了讓關心他的人知道:「嗨,我在這裡,我很好,別為我擔心!」

建築設計-兒少-兒童之家-弱勢-家庭-計志文聖道基金會附設主恩兒童之家-JJP彩色烏龜揹著兒童之家前行,也揹著兒童之家「平安的家、獨立的夢」的期許。

「平安的家、獨立的夢」是兒童之家所有人的願望,帶著這樣的期許,就像計志文聖道基金會2024年桌曆本,封面上的彩色烏龜,背上正馱負著JJP所設計的房子,在山坡上緩慢前進。沒想到,這一趟重返「計志文聖道基金會附設主恩兒童之家」的建築之旅,獲得的不僅是空間的反思,更是心靈的療癒。(延伸閱讀|以舊建築,裝盛昔日美好——中一中校史館等三個再利用案例

其他人也在看

你可能有興趣

影音推薦

#廣編企劃|【2023 天下城市高峰論壇 #9】新竹市交通處長 倪茂榮:改善交通,必須先做出優良示範道路|天下雜誌✕未來城市

已成功複製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