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戰效應 台灣科技業也要選邊站?

中美貿易戰效應 台灣科技業也要選邊站?
世界分工體系因為中美貿易戰對恃而重新洗牌,部分台廠因此可望成為意外的受益者,像是之前被中國廠商低價破壞壓到喘不過氣的台灣安控廠晶睿。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2018-11-23
文・陳良榕、黃亦筠
10448
華為副董事長兼首席財務官(CFO)孟晚舟在溫哥華當地時間12月11日獲得假釋。中、美之間的「科技冷戰」變成熱戰,全世界難道又要開始選邊站?

【最新消息】未來城市開設新 FB 粉專囉!按這裡加入吧!

「現在做資安產品,『血統』很重要,」亞洲最大資訊安全企業、趨勢科技台灣暨香港區總經理洪偉洤有感而發。

當層出不窮的駭客事件,已經隱隱成為國與國之間的「隱形戰爭」,各國政府對於資安產品的安全要求,也愈來愈嚴苛,甚至比照國防科技的標準,檢視供應商的出身、血統。(延伸閱讀:中美間諜戰?《彭博》:中國惡意晶片 滲透蘋果、亞馬遜

美國國土安全部在去年9月宣布政府單位禁用俄羅斯防毒軟體大廠卡巴斯基的產品,理由是卡巴斯基可能暗助俄羅斯政府竊取美國機密。因為其創辦人出身俄羅斯軍方與KGB資助的研究單位。

接下來幾個月,英國、荷蘭政府、歐洲議會也跟著宣布逐步停用卡巴斯基產品。

洪偉洤說,現在如果已銷售到中國或者俄羅斯市場的資安相關產品,想再推銷給美國軍方、政府,「他都是打一個很大的問號。」

「科技冷戰」愈演愈烈 資安公司被迫「選邊站」

美國政府會不會太過度小心了?

其實不會。他解釋,因為銷售給中國政府的資安產品,一律得通過公安部的檢查,甚至會要求檢視產品的原始碼。

中國公安部的理由是為了防範未然,怕該產品的底層藏有「後門」,駭客長驅直入。

但對美國政府而言,被中國政府取得原始碼的資安產品形同不具保護力,「原始碼都被你看了,要打我就很容易了,」洪偉洤說。

隨著中美兩國「科技冷戰」愈演愈烈,資安公司現在被迫「選邊站」的態勢也愈來愈明顯。

專注美國、日本市場的趨勢科技,早就洞燭先機,在2015年放棄中國市場,將中國業務、技術、專利,一起出售給中國的亞信科技。

最敏感的資安產業是領先指標,類似的事情也緊接著發生在也高度敏感的電信設備產業。

川普大動作封殺華為 掀起骨牌效應

今年8月,美國總統川普簽署國防授權法案,訂定美國政府員工及合作廠商,不准使用來自中國公司華為與中興的技術、產品或零件,尤其與資料傳輸、資料閱覽相關的一律禁止。

華為是中國科技崛起的代表企業,不但是世界最大電信設備供應商,還是世界第二大手機品牌。(延伸閱讀:美國的制裁會讓華為、中興受多大傷?

美國為了國家安全理由,大舉封殺華為與中興,引發一連串骨牌效應。(Shutterstock)

今年以來,不少西方媒體都指出,即將在2020年商業化的5G無線通訊標準,華為將進一步成為主要技術與設備的供應者,對歐美對手造成威脅。

今年正是幾個先進國家決標5G設備採購案的關鍵年。川普大動作封殺華為,迅速掀起骨牌效應—如同資安產業。

澳洲迅速在一星期後發表聲明,表示「那些可能受到外國政府非正式管道指示而違反澳洲法律的供應商」,可能構成國家安全風險,實質禁止該國電信商採購華為、中興的5G設備。

日本《產經新聞》也在8月底報導,日本政府計畫以國家安全為由,禁止華為與中興參與5G建設投標。

接下來,南韓也出現戲劇性的變化。

南韓是世界最早投入5G商用化的國家之一,而且,之前《彭博》報導,SK電訊有意採購華為設備,讓三星「在自己的後院面臨華為的挑戰」,更引起國際矚目。

結果,SK電信在9月宣布5G的「首選談判合作夥伴」,華為出人意料出局,僅有三星、愛立信和諾基亞進入決選名單。

民主國家陣營 聯手抵制中俄兩大威權國家

從卡巴斯基與華為兩次事件,可看出,以美國為首的民主國家陣營,正逐漸形成抵制中國、俄羅斯兩大威權國家敏感領域的技術與科技設備的共識。

這個的「科技冷戰」的格局,當中美貿易戰演變成持久對恃時,還會進一步強化。(延伸閱讀:國安理由再出動,中國移動會跟中興一樣慘嗎?

前國發會主委、台大經濟系教授陳添枝9月出席一場座談會時便表示,中國將因此逐漸發展出自有的技術體系,與美國體系有所區隔。他並認為,技術體系的分隔,也將帶動生產體系的分割,形成「兩個集團的對抗」。

這個觀點,在矽谷科技業也是熱門話題。

矽谷著名創投、Storm Ventures董事南台熙今年6月來台,接受《天下》專訪時,秀出一張投影片。那是張地圖,美國、印度都塗上顯眼的紅色。

這代表部分矽谷創投業眼裡,一個方興未艾的大趨勢——美國與人口第二大國印度將緊密結盟,與中國對抗。

南台熙表示,因為兩個國家都曾經是英國殖民地,在法律制度、語言有許多共同點。在他眼裡,還包括前大英國協屬國,包括紐西蘭、澳洲,以及日本、南韓、台灣都將投靠美、印陣營。

「此事尚未發生,但我認為他們會在下一個世代的(技術)標準合作,」曾創過一家通訊科技公司,後來被思科以4.5億美元併購的南台熙說。

與這個陣營對峙的假想敵,自然是中國。「中國想要創造他們自己的標準,」南台熙說。

世界分工體系重新洗牌 台廠將因此受惠

當世界分工體系因為兩強對恃而重新解構、洗牌時,部分台廠因此可望成為意外的受益者。

過去3到5年,是台灣安全監控產業的「崩壞期」,被規模、資金都遙遙領先的中國大廠海康威視、大華打的落花流水,部分台廠甚至退出市場。

但隨著中美大戰越演越烈,美國商務部在8月初以國安為由,將49家中國企業(9個實體和40個附屬機構)列入進口管制實體清單,對中國實施技術封鎖。(延伸閱讀:【洪財隆專欄】高科技新冷戰開打 中國暫居下風?

其中,直屬中國信息產業部的中國電科集團及下屬單位占此次名單大多數,中國電科目前擁有8家上市公司,世界最大安控企業—海康威視也名列其中。

這對之前被海康的低價破壞壓到喘不過氣的台灣安控廠,包括奇偶、晶睿在內的來說,是一個新契機。

「我們還在觀望,」晶睿通訊品牌事業副總經理暨發言人顧中威坦言,「這份名單規範的很嚴格,短期看起來對台灣是正向的」。(延伸閱讀:中美貿易戰最新受害者 紅色供應鏈股價慘跌!台廠機會來了

晶睿董事長陳文昌抓住中美貿易戰的契機,趁勢行銷「台灣製造」與中國廠牌的差異性。(劉國泰攝)

過去一段時間,快速成長的中國大廠前5名就佔了全球3到4成市佔。

但隨著未來中美對恃愈演愈烈,一名安控業者指出,安控產業可望迎來洗牌,分成中國廠和非中國廠兩大陣營,井水不犯河水。

晶睿美國分公司最近就接到過去曾跑掉的國際客戶回頭詢問產品。「像是金融、運輸等關鍵基礎建設業的半國營企業,就跑回來詢問我們產品,」顧中威說。

過去半年,海康的股價和市值幾乎腰斬,而同時間晶睿的股價僅小跌2%。

抓準這波趨勢,晶睿董事長陳文昌打出「台灣製造MIT」策略,除了在台灣設立研發中心開發AI技術,明年晶睿在台灣的產能會再擴增。

(責任編輯:吳凱琳)

【本文轉自《天下雜誌》,原文標題為:中美貿易戰效應 科技業要「選邊站」、「認血統」

延伸閱讀

偷了360億的國際天才駭客,竟栽在台灣?資產誠可貴,資料價更高孕育AI:超人類新物種的道德原則

其他人也在看

你可能有興趣

影音推薦

#廣編企劃|【2023 天下城市高峰論壇 #9】新竹市交通處長 倪茂榮:改善交通,必須先做出優良示範道路|天下雜誌✕未來城市

已成功複製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