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資訊化程度高 智慧運輸潛力無窮

臺灣資訊化程度高 智慧運輸潛力無窮
2018-11-23
6154
為更深入了解一般大眾對臺灣交通運輸的需求與期望,交通部與《天下雜誌》合作,進行「ITS智慧運輸網路大調查」。分析結果發現,民眾對公共運輸工具與機車、自用車都有強烈使用需求,而如何針對不同城鄉、族群,發揮智慧運輸潛藏的強大效能,成為未來極大挑戰。

【最新消息】未來城市開設新 FB 粉專囉!按這裡加入吧!

受訪者基本資料

智慧手機普及 交通行動服務充滿潛力

概觀整體問卷紀錄,有高達99.22%比例使用智慧型手機,且在3G即將在2018年底退場同時,有高達94.37%受訪者已採用4G,連網的便利性,將使臺灣在推展智慧運輸上極佔有優勢。

另外,在手機使用時間上,有多達88.75%受訪者每日使用手機時間至少在2小時以上;這當中包括使用時間8小時以上為23.71%,4至8小時為36.13%,2至4小時為28.91%,顯示受訪族群的網路黏著度高,且習慣享受便捷網路服務,對包括交通在內的智能資訊服務需求,也會相對較高,這都是開拓智慧運輸發展的有利之處。

再來,受訪族群中,有高達80.94%為上班族,另外5.74%為學生族,顯示通勤族群高,真實反映一般大眾的交通需求。

融入生活 智慧科技將改寫交通面貌

在「最常使用的交通工具」選項(可複選),有高達51.81%受訪者採用機車通勤,捷運則以48.93%居次。接下來名列前茅的交通方式,還有佔比41.25%的公車,以及40.56%的自用車。

這些數字顯示,受訪族群對捷運與公車等大眾運輸工具的依賴程度高,至於自備通勤工具時,則以選擇機車及自用車最多。一般民眾其他交通方式,尚包括30.79%受訪者以「步行」通勤,另外還有火車(15.14%)、共享自行車/機車(10.36%)、自行車(11.23%)等選擇,亦有不少民眾採用搭配兩種以上交通工具完成轉乘通勤。

與上題互為表裡的,則是「個人遭遇之交通困難」選項,有36.24%受訪者指出「停車位太少」最讓人煩惱,排行第一,至於佔比22.37%的「通勤時間太長」次之。接續在後的還有「等車時間太久」(15.86%)、「交通費用太高」(12.12%)、「共享車輛太少」(6.65%)、「其他」(6.73%)等,反映民眾在搭乘大眾運輸工具以及騎乘汽機車之通勤困境。

耐人尋味的是,調查中「每日所花費通勤時間」顯示,受訪對象絕大多數通勤時間以「一小時」為分界點;60分鐘以下最多,約佔整體71.42%,60分鐘以上則為24.59%。

 

交互串連 車聯網與自駕車掀起革命

有意思的是,高達77.8%的受訪者,並不清楚交通部推動的智慧運輸內容,只有22.12%聽過這項計畫。

但在智慧運輸計畫的各項內容中,其實「ETC(高速公路電子收費系統)」、「捷運悠遊卡」「公車動態資訊」三項已相當深植人心,曾聽過的受訪者比例約高達九成,依序分別為 96.96%、94.64%、88.99%,顯示這些智慧運輸服務早已融入一般人的生活當中。

再來,曾聽過「高速公路路況電子看板」以及「自駕車/無人車」的比例,則分別為73.69%及57.35,顯示這些項目雖在普及度還可再向上提升,但民眾對其已有一定認知基礎,對未來推展智慧運輸均是利多。

整合資源共享 智慧運輸未來趨勢

接著,躋身「曾使用過的智慧運輸服務」前三項,與「曾聽過的智慧運輸服務」前三名,均為相同內容,只是在「曾使用過」項目的順序變為「捷運悠遊卡」(92.24%)第一、「公車動態資訊」(79.26%)第二、「ETC(高速公路電子收費系統)」(76.03%)第三,顯示捷運與公車這兩項大眾運輸工具,在受訪族群生活中佔有相當重要地位。

這一點,呼應了「您認為政府在智慧運輸上可改進之處」選項的問卷結果。有高達72.12%受訪者認為,「加強公共運輸服務」應最為當務之急。再來,「改善高速道路塞車問題」(64.73%)緊追在後。至於「解決偏鄉交通不便」(59.09%)、「加速新科技的導入」(56.28%)、「減少交通事故的發生」(49.9%)比例接近,都有接近五成或超過五成勾選比例,顯示這些議題皆是大眾相當在意的施政內容。

在可複選的狀態下,有高達70.79%受訪者亦表示,「臺灣最亟需克服的交通問題」是「解決壅塞問題」,再來依序為解決「偏鄉交通不便」(54.44%)、「公共運輸系統不便捷」(47.94%)、「交通事故頻率高、損失大」(38.99%),最後則為「新科技運用不足」(33.67%),需進行強化。這些數據與選擇,清晰反映了大眾對改善交通的真實期許。

(※本次調查以網路問卷方式進行,研究期間為2018年8月26日至9月23日,有效樣本數合計共5170份。)

 

其他人也在看

你可能有興趣

影音推薦

#廣編企劃|【2023 天下城市高峰論壇 #9】新竹市交通處長 倪茂榮:改善交通,必須先做出優良示範道路|天下雜誌✕未來城市

已成功複製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