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恐怖地形圖」:用一面牆,揭發國家殺人機器的真實身份|紀念碑下的光與影2

柏林「恐怖地形圖」:用一面牆,揭發國家殺人機器的真實身份|紀念碑下的光與影2
柏林恐怖地形圖的牆上,列出了納粹成員的身份檔案。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2021-11-23
編譯・王茜穎
30433
我們無法選擇過去,但或許我們能選擇如何面對。戰後德國如何處理滿目瘡痍的國家首都,走向德國新生?

1945年五月,希特勒舉槍自盡,納粹德國宣佈無條件投降,二戰終結;極度渴望擺脫過去,重新開始的德國人稱這一年為「德國零年」。

這一年,他們逮捕和撤換納粹官員、廢止納粹法律、禁用納粹標誌、拆除希特勒銅像,重新命名街道。

德國人做了許多努力。

甚至,因為擔心希特勒最後自殺的「地堡」會成為新納粹膜拜的神龕,令歷史重演;他們三番兩次試圖摧毀和掩埋狂人的地堡,甚至幾次轉移希特勒的遺骸,彷彿擔心他沒有死透。最後決定,只有當他徹底燒成灰燼,拋進河裡,石沉大海後才能真正放心。

1947年,蘇聯紅軍精銳先是炸毀入口、通風塔和許多內牆,但地堡仍屹立不搖。12年後,他們再炸,炸碎的土石堆到天花板,但各式各樣的密道仍舊完好;到了八零年代,東柏林當局決心徹底抹去一切痕跡,他們用砂石填滿了整座地堡,用挖土機將之夷為平地,上頭再蓋一座公寓大廈和停車場。

希特勒-元首地堡-納粹-德國-二戰-轉型正義1947年蘇聯軍隊炸毀希特勒自殺的地堡。圖片來源:維基共享資源(作者:Bundesarchiv, Bild 183-M1204-319/Donath, Otto,CC-BY-SA 3.0)

終於,希特勒最後的足跡從地表上消失,只剩下路邊一小面看板,寥寥數語證明它曾在。

「我去過這個地方,但就那一次,而且只待了十分鐘⋯⋯因為這裡實在沒什麼看頭,這正是當局整修此地的初衷。」《25座二戰紀念碑教我們的事》作者,英國作家亦是二戰史專家的洛韋(Keith Lowe)說。

此地,沒有東西可以致敬、咒罵或懷念,甚至連一張坐下的椅子都沒有。

沒有屍體、沒有墳墓,換上新的佈景,但,過去的怪物真的被消滅了嗎?人們真的能國家所願,假裝它只是一棟普通公寓和停車場嗎?

洛韋說永遠不可能,「希特勒的地堡會永遠在那裡,就在地表之下。」

因為,不管人們願不願意,每幾年就會爆出誰曾是納粹的醜聞;戰犯啷鐺入獄,新納粹團體成立,極右派政黨崛起,一再戳穿那塊遮羞布,歷史陰魂不散,而我們無能為力。

恐怖地形學:逃避沒有用,那就面對吧!

假如逃避沒有用,那就試著正面對抗吧。「恐怖地形圖」(Topographie des Terrors)正是這樣的嘗試。

二戰期間,德軍屠殺了近600萬猶太人,而密謀和發動猶太人種族清洗計畫的邪惡中樞,就是靜靜座落在威廉大街和尼德爾克爾新納大街路口的「恐怖地形圖」紀念館。

它曾是納粹秘密警察、黨衛隊及帝國保安處的總部,在戰末盟軍的轟炸下,變成一片令人毛骨悚然的斷垣殘壁。

戰後,彷彿試圖掩埋那段歷史,它被更名為「艾伯特王子故居空地」,殘餘的建築被炸毀剷平,成為首都中心的巨大荒地。在歷史的偶然下,柏林圍牆貼著它築起,從核心變成了邊緣,從此它被遺忘在歷史的灰燼裡,也逃離了變成另一棟公寓大廈的命運。

冷戰期間,納粹德國最恐怖的地方,一度成為供新手練車的跑道,和傾倒工程廢土的地方。

直到八零年代初,荒地旁應用美術館博物館被看中,打算改為「德意志歷史博物館」,以將該區打造成西柏林的文化中心,市府還撥款開辦特展——此時,學者專家才尷尬發現隔壁荒地的身世。

在德國史上與納粹暴行連結最深的地方蓋德意志史博館實在太敏感,計畫只好告吹。

或許時間就是最好的解藥,八零年代的西柏林社會氣氛有了巨大的變化,從最初企圖埋葬過去之惡,到嘗試挖掘和直面歷史。

恐怖地形圖-納粹-德國-蓋世太保總部-轉型正義民間組織在蓋世太保總部地窖遺址旁架起展覽,向民眾揭露當時的納粹行徑。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當柏林市政府打算從荒地上開路時,建築師與民權組織跳出來抗議。他們在遺址上真的挖出刑求和處決無數政治犯的蓋世太保總部地窖殘壁,大部分的遺址因而被保留下來,還樹立起一系列「此曾在」的解說看板。

之後,為慶祝柏林建城750年,地窖邊架起了一個名為「恐怖地形圖」的露天臨時展覽,揭露納粹暴行;因反響熱烈,展期無限延長。柏林圍牆倒下後,柏林市議會決議將其指定為永久紀念地。

2010年,歷經17年周折,新的文化中心終於完工,「恐怖地形圖」成為它的新名字和永久展覽。(延伸閱讀|把痛點變亮點 一句話救了柏林的城市品牌

不哀悼受難者,而是揭發加害者的真實身份

親臨現場,低矮、簡樸的灰調展館,以金屬薄片和玻璃組成外牆,讓視線穿透,邀請外面的人進來探求真相,讓裡頭的人看見四周的荒蕪。

巨大的廣場上,保留了地窖和監獄院牆的遺跡;蓋世太保總部的監獄地基仍長眠地下,僅用一塊礫石標記,還有一道縱橫兩百公尺長的灰色柏林圍牆。

有如顯微鏡蓋玻片下的細菌標本,遺址的四周被刻意清得乾乾淨淨,鋪滿礫石,像是要跟現實世界切割開來,唯恐混淆了歷史與現世的界線。

「這裡不允許任何東西生長。這裡沒有一草一木,它是一片不毛之地。這便是納粹主義的遺緒:死亡、空泛、虛無。」洛韋寫到。

德國-柏林-恐怖地形圖-納粹-二戰-轉型正義恐怖地形圖展館緊鄰柏林圍牆遺址,四周刻意被清空,一片荒蕪。圖片來源:恐怖地形圖官網

恐怖地形圖的一面牆上,貼滿了納粹殺人機器的真實身份:當中有國家檢察官、警察、黨衛隊和蓋世太保,年輕氣盛、志得意滿地坐在辦公桌後,談笑間百萬生命灰飛煙滅。

「我們的目標是向大眾展示,納粹是如何發動、實施恐怖統治,納粹黨和國家機構又如何結為一體,」恐怖地形學的開館館長納查馬(Andreas Nechama)告訴英國《衛報》。

台大歷史系教授花亦芬在《在歷史的傷口上重生》指出,所有聯邦政府資助的「歷史記憶之地」裡,這是唯一一個不是哀悼受難者的紀念園區,而是揭發加害者和共犯的真相平台。

開放新的國際競圖時,聯邦政府要求,其設計必須「公正地體現此歷史遺址在首都中心的國家和國際意義,同時避免將之美化為犯罪者的所在。」

「納粹國家罪行」的歷史標本被攤在顯微燈下,放大檢視,一切的醜陋陰影,皆無所遁形,無可狡辯。

在這裡,它向每年超過130萬名訪客說:看看德國過去的樣子,今天,我們已不再是這個樣子。

也許,只有靠真相才能殺死怪物。


紀念碑下的光與影系列:

#1 二戰結束75年,為何至今每年仍有紀念碑落成?
#2 柏林「恐怖地形圖」:用一面牆,揭發國家殺人機器的真實身份
#3 約翰尼斯堡「憲法山」:光是建紀念碑,無法保證悲劇不重演

其他人也在看

你可能有興趣

影音推薦

#廣編企劃|【2023 天下城市高峰論壇 #9】新竹市交通處長 倪茂榮:改善交通,必須先做出優良示範道路|天下雜誌✕未來城市

已成功複製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