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洋專訪》莫德納第29號員工來自台灣!黃翊群:我的幸運,是能說服人們用mRNA做疫苗

越洋專訪》莫德納第29號員工來自台灣!黃翊群:我的幸運,是能說服人們用mRNA做疫苗
台裔科學家黃翊群是莫德納子公司與莫德納基因總經理兼科學長。圖片來源:黃翊群提供
2022-03-09
採訪、撰文・陳芳毓
21347
看見護士從冰箱拿出貼著「Moderna」標籤的小瓶,黃翊群突然一陣頭暈,險些站不穩。他很難想像,六年前,這一小管液體還因種種困難,被擱在實驗室的試管裡。

「我從2013年就開始研究疫苗,到現在還覺得好像在做夢⋯⋯」一陣情緒湧上,這個一頭灰白捲髮的中年男子,忍不住對陌生人打開話匣子。

「恭喜!」護士敷衍吐出兩個字,隨即熟練地將針頭扎進男子的手臂。

這一刻,黃翊群已在心裡演練了無數次。他原以為會覺得非常驕傲、興奮,腦袋還會像電影特效那樣冒出陣陣煙火與歡呼⋯⋯

但沒有。只有一陣微微刺痛提醒他,莫德納第一款mRNA疫苗,終於上市了。

一個轉念,mRNA缺點變優點

黃翊群是莫德納子公司、莫德納基因(Moderna Genomics)總經理兼科學長。他在台灣出生、長大,14歲跟父母移民美國,是個有MBA學位的分子生物與寄生蟲學博士。

他還有一個改變世界的身份:說服莫德納將mRNA技術從製藥轉向疫苗的人。

2013年,成立三年的莫德納從大藥廠阿斯特捷利康(AstraZeneca)募到2.4億美元,董事會決定先投入較快有成果的罕病藥物;但隨即面臨一個大挑戰:莫德納的技術無法使mRNA發揮作用。

實驗發現,mRNA注入動物體內後,存在時間太短,無法生成足夠蛋白質。也就是說,它不能製造藥物以取代人體缺乏或有缺陷的蛋白質,以治療疾病。

記錄各大藥廠研發新冠疫苗之路的《疫苗商戰》(A Shot to Save the World)描述,當時,這家搖搖欲墜的小公司像個壓力鍋,執行長班塞爾(Stéphane Bancel)脾氣隨實驗結果陰晴不定,還有研究人員連續工作12個小時,在茶水間昏倒。

董事會反問管理團隊,「你們知道所有能應用mRNA的科技嗎?為什麼只做罕病藥物?」

這個棘手問題,落到黃翊群手上。

書中形容,他是典型的樂觀主義者:「如果有個杯子裝了一半的水,黃翊群會說杯子是半滿的。」

移民時,他一句英語都不會說,也很想家,但父母希望他留在美國接受良好的教育。儘管孤單、沮喪,他決定把新環境當作一個機會。

20多年後,黃翊群也是一個轉念,把mRNA的缺點換成了優點:mRNA存在的時間雖短,但即便劑量很低,仍能在消失前進入細胞、製造蛋白質,引發強烈的免疫反應。

這不就是完美的疫苗嗎?

黃翊群-莫德納-moderna-莫德納疫苗-新冠疫苗-新冠肺炎-mRNA-mRNA疫苗-智慧醫療-生技醫藥-基因黃翊群(左一)投入mRNA免疫療法的研究。圖片來源:莫德納官網

面試當天,就覺得mRNA該做疫苗

當「未來城市@天下」記者跟黃翊群確認這段描述時,視訊那頭的他瞪大眼睛:「其實,面試那天,我就覺得莫德納的mRNA技術平台適合做疫苗!」

2012年春天,黃翊群來到莫德納位於麻州劍橋的總部,應徵策略與商業開發主管;在這家成立不到兩年的生醫新創,他第一次看到固體脂質奈米粒(LNP)(一種新給藥途徑)的示意圖:幾縷螺旋狀的mRNA,被雙層脂質層層包裹住。

「如果不是你先告訴我,我會覺得LNP/mRNA看起來有點像病毒!」黃翊群告訴對方。

愈進入實驗階段,黃翊群愈確定mRNA是「完美的疫苗傳遞者」;這也將使莫德納的疫苗,得以跟便宜、常見的次蛋白疫苗做出市場區隔。

儘管如此,莫德納內部對於轉做疫苗仍有質疑,畢竟公司全名是「莫德納醫療公司」(Moderna Therapeutics);何況研發疫苗動則數十年,天曉得公司能不能撐到那時候?

2013年春末,這位莫德納第29號員工開始用mRNA研發流感疫苗,並在小鼠身上做實驗;感恩節假期前,他接到檢驗公司人員的電話,要傳來實驗結果。

「這不可能是真的⋯⋯」他看著報表,久久說不出話。

小鼠血液裡的中和抗體高得驚人,得到的保護是其他流感疫苗的100倍。這個實驗在猴子身上也得到相同結果。

最重要的是,如果流感疫苗有效,其他疫苗也可以。

黃翊群-莫德納-moderna-mRNA-mRNA疫苗-新冠疫苗-智慧醫療-生技醫藥黃翊群進入莫德納後,投入mRNA疫苗研發工作。圖片來源:Moderna Twitter

工具箱理論:先盤點工具,再將效益撐到最大

2014年,黃翊群奉命接掌新創實驗室(New Venture Labs)。這個單位像新創孵化器,要觀察科技與商機變化,並發展能差異化的產品。

「呃,你們知道我不算是基礎研究科學家吧?」他對這個決策感到驚訝。

黃翊群讀博士時就發現,實驗室科學家得像烘焙師,耐心、細心,還要有雙能做實驗的巧手;但他卻像個坐不住教室的小孩,喜歡想像、創造,更像個愛自創食譜的廚師。

於是,他博士畢業後再讀了一個MBA,接著在三個取得A、B輪資金的生醫新創商業部門,待了12年。

比起科學家,黃翊群更像專業經理人。主管告訴他,新創部門正需要一個像他一樣,從「從商機角度設定方向,透過科技達成目標」的主管。

「我不會什麼都試,而是有系統地找機會,」對於將研究成果變現,黃翊群有一套「工具箱理論」:先盤點工具,再將此刻效益撐到最大,最後才逐步優化技術。

他舉例,如果工具箱裡有四個輪子,那麼可以做兩台腳踏車、一台三輪車與一台獨輪車,或一台汽車。但如果目標是橫越美國,那自然是選擇做一台汽車。

他也用同樣方法掃描mRNA所能應用的生物技術,疫苗,正式成為他負責的專案。

莫德納心態:像老闆一樣做事

故事後來的發展,每個人都知道了。

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12個月後,莫德納的新冠疫苗以高達94%的保護力,取得美國緊急使用授權,研發速度僅次AZ疫苗(AstraZeneca)與BNT疫苗。

黃翊群-莫德納-moderna-mRNA-新冠疫苗-智慧醫療-生技醫藥新冠疫情時期,莫德納疫苗成為第三支取得美國緊急授權的疫苗。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許多人好奇的是,AZ疫苗是牛津大學與大藥廠阿斯特捷利康聯手,德國BNT則有美國大廠輝瑞(Pfizer)助拳;唯獨莫德納,一個先前從未推出任何產品的新創公司,為何能與巨人同場競逐?

黃翊群認為有兩個因素。

第一,是「像老闆一樣做事」(behave like owners)。

莫德納官網上有個「莫德納心態」(Moderna Mindsets)專區,列出12種企業文化,「像老闆一樣行事」是其中之一,也就是中文的「當責」。

「就是全體動員。每個人帶著想法來腦力激盪,願意超越自己的專業,把工作做好。這對公司好,也讓人才想來、並留在莫德納,因為能學到很多。」傳染病部門早期發展計畫副總蕭(Christy Shaw)在官網留下她的解讀。

第二,是做周延的決策。

黃翊群說,整個公司從執行長到科學家,都會思考決策可能帶來的影響;而且不只對自己,而是對團隊、董事會和整個公司的影響,「這能維持商業決策與科學實驗的嚴謹度。」

黃翊群舉例,2016年春天,mRNA流感疫苗終於取得出色的人體實驗結果。但班塞爾認為,光一個產品,從原料、測試、生產的供應鏈就遍佈世界各國;未來若有16個產品時還這樣做,風險實在太高。

班塞爾決定帶著數據去開董事會,試圖說服董事讓他花1.5億美元,買下拍利得的舊工廠,改為合乎GMP標準的工廠。當時,莫德納手上只有八億美元現金。

「如果一、兩年後就要生產,這是個合理的投資;如果要等五到十年,其實見仁見智,」黃翊群解釋,這個決定對資金流動性有很大衝擊。

班塞爾告訴董事會,蓋工廠,可將技術與執行風險降到最低,以實現他的雄心;「我們可以在五分鐘內做出決定,或未來六個月都在焦慮,」他進一步施壓。

十分鐘後,董事會拍板:晚蓋不如早蓋。

《疫苗商戰》將班塞爾形容成一個暴君,而莫德納旗下努力的科學家與他完美匹配。「沒有他的雄心,莫德納不會成功,」黃翊群說。

班塞爾-莫德納執行長-moderna-莫德納疫苗-新冠疫苗-新冠肺炎-mRNA-mRNA疫苗-智慧醫療-生技醫藥-基因莫德納執行長班塞爾說服董事會改建工廠,大幅推進疫苗生產進度。圖片來源:莫德納官網

感恩參與改變世界命運的經驗

命運站在莫德納這一邊。四年後一場百年大疫,將豪賭變成了成功加速器;去年底,成立僅11年的莫德納市值一度突破1,400億美金,超越多家傳統藥廠巨頭。

但疫情與科技緊追在後,莫德納沒有停下的餘裕。

今年二月底一個早晨,操著法國口音的班塞爾在法說會宣布,2021年賣出八億零700萬支新冠疫苗,帶進185億美元(約新台幣5,550億)營收。這個數字是2019年的308倍。

2022年才進入第二個月,銷售能見度已達190億美元;此外,還有44個計劃正在進行中。

成功孵育mRNA疫苗的黃翊群,轉身繼續他的新創旅程——只不過這次是在公司內——他去年二月轉任莫德納基因總經理,在mRNA技術平台上發展基因剪輯。

我問黃翊群,看見數百萬人注射了自己催生的疫苗,是什麼感覺?

「我覺得很感恩⋯⋯科學最終起了作用,數百萬人的生命因此得救⋯⋯我也感恩,今生有機會參與這個改變全世界命運的經驗。」

他說話開始有些結巴,原本流利的英文也摻入了中文句子。在美國近40年,謙卑起來,黃翊群還是很台灣。

「我的幸運,是我掌握了機會,說服人們把mRNA用在疫苗上。」

(感謝前台大感染科醫師林氏璧、門諾醫院麻醉科主任賴賢勇、中山醫學大學生物醫學科學系教授張文瑋提供專業諮詢。)


閱讀更多黃翊群專訪報導:

越洋專訪》莫德納黃翊群:台灣優勢在健保資料庫 但很多人想進台積電,很少人想當科學家

經典回顧・疫苗女王系列:

疫苗如何問世?未來城市「疫苗女王」系列,帶你一窺疫苗科學家的研發故事:

其他人也在看

你可能有興趣

影音推薦

#廣編企劃|【2023 天下城市高峰論壇 #9】新竹市交通處長 倪茂榮:改善交通,必須先做出優良示範道路|天下雜誌✕未來城市

已成功複製連結